福建等處行中書省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福建歷史系列條目

史前福建
曇石山文化 ·
浮濱文化
七閩 ·
古閩人 · 閩越人
閩越 前306 – 前110

閩中郡 前222 – 前209
兩漢
揚州刺史部
會稽郡
南海 前195 – 前174前
孫吳
揚州
會稽郡
會稽東部都尉
會稽南部都尉
建安郡
兩晉南朝
揚州
江州
陳氏政權 550 – 564
閩州 557 – 565
豐州
建安郡
建安國
晉安郡
晉安國
晉平郡
晉平國
梁安郡
南安郡
南安國
隋唐
江南道
嶺南道
江南東道
豐州都督府
泉州都督府
閩州都督府
福州都督府
福建經略使
長樂經略使
福建道 758 – 896
豐州
泉州 (711年前)
建州
閩州
福州
武榮州
泉州 (711年後)
漳州
汀州
長樂郡
建安郡
清源郡
漳浦郡
臨汀郡
威武軍王氏政權896 – 909
909 – 945
福州大都督府 909 – 932
長樂府 933 – 945
泉州
漳州
汀州
建州
鎮安軍 941
鎮武軍 941 – 943
鏞州
鐔州
943 – 945
建州
鏞州
鐔州
威武軍李仁達政權945 – 947
福州
清源軍 949 – 964
平海軍 964 – 978
泉州
南州
漳州
南唐
永安軍 945 – 956
忠義軍 956 – 976
吳越
威武軍 947 – 951、977 – 978
彰武軍 951 – 977
兩宋
兩浙西南路 978 – 985
福建路 985 – 1278
福州
建州
建寧軍
泉州
漳州
汀州
劍州
南劍州
太平軍
興化軍
邵武軍
建寧府
福安府
興安州
范汝為政權 1130 – 1132

泉州行宣慰司 1277 – 1278
泉州行中書省 1278 – 1280、1281 – 1282、1284
福建等處行中書省 1280 – 1285、1286、
1288 – 1291、1292 – 1297、1356 – 1366

泉州分省 1284 – 1285、1358 – 1368
建寧分省 1358 – 1368
興化分省 1359 – 1366
延平分省 1364 – 1368
江西等處行中書省
江浙等處行中書省
福建道宣慰司 1285 – 1286、1286 – 1288、
1291 – 1292、1299 –1356

福建平海等處行中書省 1297 – 1299
福建江西等處行中書省 1366 – 1368
亦思巴奚政權 1357 – 1366

福建等處行中書省 1369 – 1376
福建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1376 – 1645
鄧氏政權 1448 – 1449
南明
隆武政權 1645 – 1646
福京 1645 – 1646
明鄭政權 1646 – 1680
魯監國政權 1646 – 1649

浙閩總督 1645 – 1658
福建總督 1658 – 1687
閩浙總督 1687 – 1911
福建省 1647 – 1911
耿精忠政權1674 – 1676
廈門英租界 1852 – 1930
黃德美政權 1853
李世賢政權 1864 – 1865
福州日租界 1899 – 1943
鼓浪嶼公共租界 1902 – 1943
中華民國軍政府閩都督府 1911 – 1912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福建省 1912 – 1933、1934 – 1949
閩南護法區 1918 – 1920
建國軍政制置府 1922
聯軍辦事處 1923 – 1924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閩西特區 1930 – 1932
福建省 1932 – 1935
閩浙贛省 1932 – 1933
閩贛省 1933 – 1935
中華共和國 1933 – 1934
福州特別市 1933 – 1934
廈門市 1933
廈門特別市 1933 – 1934
閩海省 1933 – 1934
泉海省 1933
興泉省 1933 – 1934
龍漳省 1933
龍汀省 1933 – 1934
閩上省 1933
延建省 1933 – 1934
廈門治安維持會(日佔) 1938 – 1939
廈門市(日佔) 1939 – 1943
廈門特別市(日佔) 1943 – 1945
福州治安維持會(日佔) 1941
福州市政委員會(日佔) 1944 – 1945
現狀 1949至今
中華人民共和國
華東大行政區 1950 – 1954
福建省
中華民國
福建省(金馬地區)

福建等處行中書省,簡稱福建行省,是元朝設立的一個行中書省。轄八福州路建寧路泉州路興化路邵武路延平路汀州路漳州路),共領二州(福清州福寧州)和四十六縣。

第一次設立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正月,置福建等處行中書省,治福州路;同年,由泉州行中書省(以下簡稱泉州行省)分置江西等處行中書省(以下簡稱江西行省),一度出現福建、泉州、江西三省並立的情況;同年五月,泉州行省併入福建行省,同時福建行省遷治泉州路[1];同年七月,江西行省併入福建行省,置江西道宣慰司,福建行省又遷治隆興路(今南昌)。十八年(1281年),福建行省還治福州;同年十月前,復置泉州行省。十九年(1282年),罷江西道宣慰司,復置江西行省;同年五月,泉州行省併入福建行省,福建行省還治泉州;同年六月,江西行省併入福建行省。二十年(1283年)三月,福建行省還治福州。二十一年(1284年)二月,復置泉州行省;同年九月,泉州行省併入福建行省。二十二年(1285年)正月,復置江西行省,福建行省併入江西行省,置福建道宣慰司

第二次設立

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復置福建行省,旋即併入江浙等處行中書省(以下簡稱江浙行省),置福建道宣慰司

第三次設立

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復置福建行省。二十八年(1291年)二月,併入江西行省,置福建道宣慰司

第四次設立

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復置福建行省,治福州路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年),為謀圖攻佔琉求(今台灣島[1],改稱福建平海等處行中書省,遷治泉州路。二年(1298年)二月,改泉州路為泉寧府。三年(1299年)二月,福建行省併入江浙行省,置福建道宣慰司;同時,泉寧府復為泉州路。

第五次設立

元順帝至正十六年(1356年),恢復福建等處行中書省。十八年(1358年),福建行省參知政事訥都赤分省泉州,置泉州分省;福建行省右丞朵歹分省建寧,置建寧分省。十九年(1359年),前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三旦八和前興化路總管安童興化路自設興化分省。二十四年(1364年),福建行省平章政事陳友定分省延平,置延平分省。二十六年(1366年)八月,福建行省與江西行省合併為福建江西等處行中書省

第六次設立

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湯和率領的明軍攻滅割據福建的元朝軍閥陳友定的勢力。二年(1369年)五月,復置福建等處行中書省,治福州府,轄福州府、泉州府建寧府延平府邵武府汀州府興化府漳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福建行省改置為福建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參考文獻

  1. ^ 1.0 1.1 建置沿革. [2022-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0). 
  • 元史
  • 新元史
  • 《泉州市志(第一冊)》
  •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元代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