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大整風運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第一次大整風運動(英語:First Great Rectification Movement,縮寫為FGRM)是由何塞·馬利亞·西松領導的菲律賓共產主義者發起的意識形態運動,他們「批判、駁斥和糾正」了舊菲律賓共產黨「思想、政治和組織的主要的錯誤和弱點」。[1]這次整風導致菲律賓共產黨於1968年12月26日依據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重建。[2]

背景

菲律賓共產黨成立於1930年11月7日,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虎克軍在菲律賓共產黨領導下建立,目的是反抗日本對菲律賓的佔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菲律賓共產黨在工人階級和農民運動中的地位明顯上升。

1948年,菲律賓共產黨開始與菲律賓政府進行武裝鬥爭,將虎克軍重組為人民解放軍。然而,隨着早些時候馬尼拉的政治局被抓獲,1950年整個菲律賓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書記處也被逮捕,其中包括總書記何塞·拉瓦(Jose Lava)。在武裝鬥爭中,菲律賓共產黨和人民解放軍損失慘重。[3] 到1954年底,武裝鬥爭已實際結束。

歷史

何塞·馬利亞·西松菲律賓大學迪里曼分校的畢業生和教師,他於1962年應傑西·拉瓦(Jesus Lava)的邀請加入菲律賓共產黨。[4]他加入了一個五人委員會,負責恢復黨和組織青年運動。1964年,西鬆化名為「阿馬多·格雷羅」(Amado Guerrero),與尼羅·塔亞格(Nilo Tayag)合作創立「愛國青年」組織。

受到1966年中國文化大革命的影響,西松在菲律賓共產黨內創建了一個以青年為基礎的毛派團體。西松在菲律賓共產黨中的聲名越來越高。當西松撰寫黨的歷史報告草案,並將其變成「對二戰以來拉瓦兄弟無能歷史的有力控訴」時,他們向他施加壓力,要求他將這份文件擱置以備將來討論。[5]西松旨在繼續進行武裝鬥爭,與黨的領導人的武裝鬥爭徒勞無益的觀點相衝突。因此,西松及其支持者於1967年4月被逐出菲律賓共產黨。[6]

1968年12月26日,西松和十位同志在阿拉米諾斯開會,產生了新的菲律賓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修訂後的菲律賓共產黨歷史報告現在有了一個新標題:《糾正錯誤,重新建黨》(Rectify Errors and Rebuild the Party,又譯《糾正錯誤,重建政黨》),它被採納為建黨文件。[5]這被稱為「第一次大整風運動」。新黨的政治思想體系包括毛澤東思想,以及兩階段革命論: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和隨後的社會主義革命階段。1969年,西松等建立新人民軍,重新開始武裝鬥爭。

參看

參考資料

  1. ^ Jose María Sison (Philippines). [5 Novem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23). 
  2. ^ Jalandoni, Luis G. The Revolutionary Struggle of the Filipino People. 8 February 2016 [5 Novem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7). 
  3. ^ Taruc, Luis. He Who Rides the Tiger. Geoffrey Chapman. 1967: 90. 
  4. ^ Palpal-latoc Tangi, Lucia. People's War, People's Press: History and Evolution of Ang Bayan (The People), the News Orga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the Philippines (CPP) (PDF). [6 Novem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11-07). 
  5. ^ 5.0 5.1 Abinales, P.N. Jose Maria Sison and the Philippine Revolution: A Critique of an Interfac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Diliman. n.d. [6 Novem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22). 
  6. ^ A Short History of the Partido Komunista ng Pilipinas. Partido Komunista ng Pilipinas-1930. [5 Novem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7).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