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摩級防護巡洋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築摩級防護巡洋艦
筑摩型防護巡洋艦
築摩
艦體完工、正在進行舾裝工程的築摩號
概觀
艦種防護巡洋艦
艦名出處河川、港灣
擁有國 大日本帝國
前型利根級防護巡洋艦
次型天龍型輕巡洋艦
同型築摩矢矧平戶
數量3
製造廠佐世保海軍工廠
長崎三菱造船所日語三菱重工業長崎造船所
神戶川崎造船所日語川崎重工業船舶海洋カンパニー
下訂1907年
退役數3:
築摩:1935年作為靶艦被擊沉
矢矧、平戶:退役後作為系留訓練艦,戰後拆解
技術數據
標準排水量5000噸
全長垂線長:134.1米
全寬14.2米
吃水5.1米
鍋爐イ號(伊號)艦本式煤油混燒鍋爐16座
動力築摩、平戶:柯蒂斯式汽輪機2座
2軸推進
矢矧:帕森斯式汽輪機2座
4軸推進
功率22,500匹馬力(16,800千瓦特)
最高速度設計:26(48公里每小時)
乘員築摩:452人
武器裝備45倍徑單裝6英寸(152毫米)炮8門
40倍徑單裝76毫米速射炮4門
馬克沁機槍2挺
18英寸(457毫米)魚雷發射管3具[1]
裝甲甲板:22-57毫米
司令塔:102毫米[2]

築摩級防護巡洋艦(日本海軍官方名稱「筑摩型」)是舊日本海軍自行設計、建造的最後一級防護巡洋艦。本級主要的防護手段依然是裝甲甲板,屬於防護巡洋艦;不過相比起之前的防護巡洋艦,防護水準得到了提升,屬於從防護巡洋艦到更先進的輕巡洋艦的過渡型號[3],因此也有出版物分類為輕巡[4]。本級採用了大量實驗性的設計,其中最重要的是日本海軍首次在巡洋艦上試驗搭載了汽輪機。同時本級的2、3號艦也是日本海軍第一次委託民間造船廠進行生產建造的大型軍艦[3]

本級各艦建成後都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執行各種巡邏和護航的任務。20-30年代,本級3艦均在中國沿海執行任務,保護日本在華利益。由於本級為現代化軍艦服役之前的過渡設計,3艦均較早地退居二線,並提早退役[3]

設計與概述

背景

1906年(明治39年)9月28日,時任海軍大臣齋藤實總理大臣西園寺公望提出閣議,稱日俄戰爭以來日軍各主力艦艇陸續老化,在未來難以繼續保持優勢;而列強吸取了日俄戰爭的經驗教訓,加上科技飛速發展,新式艦艇設計日新月異,有必要重新添置新的軍艦。此外,在遠東地區有利益存在的列強都在大力發展海軍,日本為了維持在該地區的地位,必須進一步加強自己的海軍。為此,海軍希望新建造2萬噸級戰列艦3艘,1萬8000噸級裝甲巡洋艦4艘,4500噸級二等巡洋艦3艘,900噸級大型驅逐艦6艘,400噸級驅逐艦24艘,潛艇6艘[5]。由於日本財政所限,這項造艦計劃在提交給12月開會的第23屆帝國議會審議時,還是遭到了大規模的壓縮,不過3艘二等巡洋艦的設想沒變,得以保留[6]

1909年(明治42年)7月15日,艦政本部進行提案,預定進行建造的10、11、12號巡洋艦(三艦其後用「伊呂波」作為內部代號)的基本設計打算繼續在現有艦艇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同時希望能借這個機會,對動力部分採用日本國產的汽輪機進行試驗、比較。經費方面,伊號巡洋艦預定使用明治1910-1911年的艦艇補充經費,而呂號則預定使用明治1911-1912年的經費。至於第三艘波號,則決定沿用伊號的設計,所需經費在1912年度支出[7]

在干船塢整修的平戶號,1917年5月8日悉尼。圖中可以清楚看到明顯的飛箭船式艦艏和修長的艦體

設計

本級積極運用了各種新技術,除了繼續增大速度,同時也加強了原本相對不看重的防護能力[8]

本級全長144.8米、寬14.2米、吃水5.1米。基本設計繼續在現有艦艇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同時借這個機會,對日本國產的汽輪機進行試驗、比較[7]。出於這個考慮,伊號(築摩)和波號(平戶)巡洋艦採用柯蒂斯式衡動型直連汽輪機,均由神戶川崎造船所生產[9];而呂號(矢矧)則採用了帕森斯式汽輪機,由1座反推式高速汽輪機和1座低速汽輪機為1組,兩組4軸推進,由長崎三菱造船所生產。本級的設計動力為22,500匹馬力(16,800千瓦特)[7],比起前級利根增大了一半,而重量僅增加約1000噸,使得每噸動力從14.2馬力提升到了19.2馬力[10]。本級的鍋爐一開始設計的時候計劃安裝的是宮原式鍋爐,但在建造過程中更換成了16座艦本式伊號煤油混燒水管鍋爐[10]。這16座鍋爐在艦體內部以4座鍋爐為一組進行配置,分成4個鍋爐艙;為了加強散熱而設置了4根煙囪,這也是本級在外觀上顯著區別於以往日本海軍艦艇的地方。此外伊號(築摩)也是日本海軍第一次在艦用鍋爐上試驗安裝過熱器,以提高燃燒效率[11]。本級設計航速26節(48公里每小時)[12],海試時築摩錄得26.83節(49.69公里每小時)、平戶26.87節(49.76公里每小時)的空前成績[13]。這速度和英國同時代的城級巡洋艦雅茅斯號英語HMS Yarmouth (1911)高了1節;而比起日本海軍最後一艘搭載往復式蒸汽機的巡洋艦利根的23節(43公里每小時)是一個巨大的飛躍[12]。至於矢矧則更是一舉突破27節,達到了27.14節(50.26公里每小時)的紀錄[13]

燃料配置方面,伊號(築摩)還在設計階段時,日本海軍就通過外交渠道獲取了英國最新式的布里斯托級巡洋艦英語Town-class cruiser (1910)的載煤量數據(燃煤1261噸、燃油270噸),認為伊號的載煤能力不足,於是臨時修改設計增設一個煤艙[14]。伊號(築摩)最終裝載燃煤1128噸、重油300噸,而後續艦也基本相同,呂號(矢矧)裝載燃煤1122噸、重油378噸,波號(平戶)裝載燃煤1198噸、重油311噸。

本級武器配置以英國城級為範本,與雅茅斯號相同[12]。主炮為8門45倍徑單裝6英寸(152毫米)速射炮,艏艉各一門,另外在每側各佈置3門,均安裝在舷側耳台。這種舷側火力與主炮口徑相同的設計在當時也非常罕見。所有6英寸炮都安裝在旋轉炮架上,仰角18度、俯角5度,左右旋轉幅度300度,最大仰角下射程最大可達1萬4800米。炮架的旋轉、俯仰、火炮裝填均需人力,最大發射速度每分鐘5發。輕型武器包括4門76毫米12磅炮,以及兩挺機槍[1]。魚雷武器方面,艦上共安裝了3具18英寸(457毫米)魚雷發射管,舷側旋轉發射架兩具,艉部固定發射架一具[1]。1919年以後,有關方面拆除了各艦若干76毫米炮,改為在第2、3煙囪的位置安裝了兩門40倍徑三年式80毫米高射炮日語四十口径三年式八糎高角砲[13]

防護方面,本級的建造合同要求為舷側3英寸(76.2毫米),司令塔3—3.5英寸(76.2—88.9毫米)[15]。實際建成後的裝甲甲板為22.2毫米厚的鎳鋼,而傾斜部分則以相同材質的35毫米厚鋼板補強,使得總厚度達到57.2毫米[2]。裝甲甲板和中部甲板之間,環繞輪機艙佈置了煤艙。艦艉魚雷艙處克虜伯滲碳裝甲達到89毫米(相比之下利根只有12.7毫米)。司令塔則是102毫米厚的克虜伯裝甲[2]

同級艦

矢矧號,1912年。雖然預定是二號艦,但實際上矢矧號是最後一艘下水的。
艦名 名稱來源 建造廠 造價
(單位:萬日元
起工 下水 服役 簡歷
築摩
ちくま
築摩川[16] 佐世保海軍工廠 總預算:281[17] 1910年5月23日 1911年4月1日 1912年5月17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南太平洋護航
1922年介入直奉戰爭
1931年除籍,1935年作為靶艦
矢矧
やはぎ
矢作川[18] 長崎三菱造船所日語三菱重工業長崎造船所 艦體:255[19]
武器:15[20]
1910年6月20日 1911年10月3日 1912年7月27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佔領帕勞群島
1927年干涉國民革命軍北伐
1932年九一八事變後在華南警戒
1940年除籍,1947年解體
平戶
ひらと
平戶港日語平戸港[21] 神戶川崎造船所日語川崎重工業船舶海洋カンパニー 川崎申領:279[22] 1910年8月10日 1911年6月29日 1912年6月17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南太平洋護航
1927年干涉國民革命軍北伐
1933年支援熱河戰役
1940年除籍,1947年解體作防波堤

註釋

  1. ^ 1.0 1.1 1.2 #軍艦築摩、矢矧、平戸製造の件(5),p. 574-576
    (按,日方公文為「マキシム砲」)
  2. ^ 2.0 2.1 2.2 Lacroix & Wells, Japanese cruisers of the Pacific war, page 7-8
  3. ^ 3.0 3.1 3.2 王佐榮,#聯合艦隊的黎明,85頁
  4. ^ 福井靜夫,#わが造艦技術の発達と艦艇の変遷,12頁
  5. ^ 海軍大臣官房,#海軍軍備沿革,pp. 124-125
  6. ^ 海軍大臣官房,#海軍軍備沿革,p. 126
  7. ^ 7.0 7.1 7.2 #軍艦築摩、矢矧、平戸製造の件(1),p. 395
  8. ^ 王佐榮,#聯合艦隊的黎明,84頁
  9. ^ #軍艦築摩、矢矧、平戸製造の件(2),pp. 429-449
  10. ^ 10.0 10.1 Lacroix & Wells, Japanese cruisers of the Pacific war, page 9-10
  11. ^ #軍艦築摩、矢矧、平戸製造の件(1),p. 413
  12. ^ 12.0 12.1 12.2 造船協會,#日本近世造船史 大正時代 本編(1935年版),p. 68
  13. ^ 13.0 13.1 13.2 Chesneau,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860–1905, page 237
  14. ^ #軍艦築摩、矢矧、平戸製造の件(2),p. 468
  15. ^ #軍艦築摩、矢矧、平戸製造の件(1),p. 375
  16. ^ #幕末以降帝國軍艦寫真と史実,139頁
  17. ^ #軍艦築摩、矢矧、平戸製造の件(6),657頁
  18. ^ #幕末以降帝國軍艦寫真と史実,204頁
  19. ^ #軍艦築摩、矢矧、平戸製造の件(4),561頁
  20. ^ #軍艦築摩、矢矧、平戸製造の件(5),574頁
  21. ^ #幕末以降帝國軍艦寫真と史実,203頁
  22. ^ #軍艦築摩、矢矧、平戸製造の件(4),554頁

參考文獻

  • Chesneau, Roger.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860–1905..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79. ISBN 0-85177-133-5. 
  • Spencer Tucker, Priscilla Mary Roberts. World War I: encyclopedia. ABC-CLIO. ISBN 1-85109-420-2. 
  • Eric Lacroix, Linton Wells II. Japanese cruisers of the Pacific war.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7. ISBN 1-86176-058-2. 
  • 海軍歴史保存會『日本海軍史』第7巻、第9巻、第10巻、第一法規出版、1995年。
  • 雑誌「丸」編集部『寫真 日本の軍艦 第5巻 重巡I』(光人社、1989年) ISBN 4-7698-0455-5
  • 福井靜夫. 福井静夫著作集第4巻 日本巡洋艦物語. 光人社. 1992. ISBN 4-7698-0610-8. 
  • 福井靜夫. 日本の軍艦 わが造艦技術の発達と艦艇の変遷. 出版協同社. 1997. ISBN 4-87970-015-0. 
  • 『官報』
  • 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公式)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 軍艦筑摩、矢矧、平戸製造の件(1). Ref.C08020038300. 
    • 軍艦筑摩、矢矧、平戸製造の件(2). Ref.C08020038400. 
    • 軍艦筑摩、矢矧、平戸製造の件(3). Ref.C08020038500. 
    • 軍艦筑摩、矢矧、平戸製造の件(4). Ref.C08020038600. 
    • 軍艦筑摩、矢矧、平戸製造の件(5). Ref.C08020038700. 
    • 軍艦筑摩、矢矧、平戸製造の件(6). Ref.C08020038800. 
  • 王佐榮 (編). 联合舰队的黎明:明治、大正时期日本海军舰艇图集.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16年11月. ISBN 978-7-307-18837-2. 
  • 章騫. 无畏之海:第一次世界大战海战全史.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3年7月. ISBN 978-7-5474-0541-3.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