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節
華僑節是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所設立的非放假紀念性節日,定為每年的10月21日,旨在紀念海外僑胞爲中華民國民主革命的支持與貢獻。
來源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於國共內戰節節敗退,當時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央政府於同年12月播遷臺灣。而當時海外華僑和華裔大多為中華民國國父孫文的忠誠信徒,對孫先生創建的中華民國有十分深厚的感情;中華民國政府在如此頹勢時,僑民們紛紛建議召開僑務會議,以期匯聚海內外僑社力量,貢獻華僑救國之大任。
民國四十一年(1952年)10月21日,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兼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三組主任鄭彥棻奉政府之令,於台北市新北投僑園(之後原地改建為華僑會館)召開第一次「全球僑務會議」,一連進行七天,有海內外僑胞307人與會。中華民國政府感念華僑愛國之熱忱,特令將全球僑務會議第一日定爲「華僑節」,以紀念海外僑胞對民主革命的支持、貢獻,及對國家、政府的支援。
當時,總統蔣中正特別指示鄭彥棻,會後應設立常設性的機構,以「延續全球僑務會議之功能,維繫海外僑團、僑領、僑胞,推廣愛國運動,支持中華民國政府,促進僑社興盛發展」。於是會上又通過了《華僑救國聯合總會組織章程》,宣告華僑救國聯合總會成立。此後的華僑節,都由華僑救國聯合總會主持舉辦。
慶祝情況
台灣
- 民國四十一年(1952年)10月21日,時任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兼中國國民黨中央第三組主任的鄭彥棻先生,奉政府之令於台北近郊新北投的僑園(今爲華僑會館)召開第一次「全球僑務會議」,有海內外僑胞307人與會,會議一連進行七天。
台灣自第一屆全球僑務會議後,每年都會舉辦華僑節慶祝大會及相關紀念活動,常有著名政治人物赴會參加。如:
- 2012年,第六十屆華僑節暨僑聯總會成立60年慶祝大會,於10月8日上午在台北市張榮發基金會舉行。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親臨道賀並致詞。10月21日,國父孫中山先生之孫女孫穗芳博士捐贈華僑救國聯合總會的國父雕像在台北揭曉。
- 2013年,第六十一屆華僑節慶祝大會暨華僑救國聯合總會海外理事會開幕典禮,於10月7日上午9時在台北市國軍英雄館舉行,海內外華僑、歸僑個人、團體及全國各界代表,均與會共襄盛舉。中華民國副總統吳敦義應邀參加並致詞。
相關產業
- 1949年,因國共內戰,隨國民政府來到台灣。國民政府強制遣返了在台灣的所有日本人,位於台北市文山地區的朝日煤礦被迫易主,陳其志與陳村頭合夥接下,易名為芳川礦業社。1950年,陳村頭過世,由其妻陳蔡鴛鴦繼承為合辦人。在當時政府協助下,陳榮恭又陸續成立了華強布號、天昌貿易、華強煤礦等產業。
- 1952年,聯合菲律賓華僑,投資由印尼華僑創辦的南僑工業。但企業仍然持續虧損,陳榮恭接手南僑工業,改組為南僑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Namchow Chemical Industrial Ltd.)。最初以生產肥皂為主,1956年,南僑化工進入油脂生產事業。1963年推出南僑水晶肥皂,成為南僑化工最暢銷商品。
- 1970年,興建南橋化工桃園廠。同年,芳川礦業社改組為芳川礦業公司,陳榮恭任董事長。
- 1974年,因心臟冠狀動脈栓塞,陳榮恭病逝於台北台大醫院。南僑企業由其長子陳飛龍接手。
香港
全球僑務會議召開時,香港處在英國的殖民統治下,當時香港華僑普遍認同中華民國政府,因此亦有香港華僑到會參加。在宣佈設立華僑節後,香港亦跟隨中華民國政府決定,在民間推行華僑節。此後每年都會舉辦紀念盛會,華人華僑與此日相會,共祝祖國富強、民生安樂。
香港華僑社團以及各國華僑群眾團體,包括按地區、行業、姓氏宗祠等不同群體都有代表參加在香港舉辦的華僑節。這個節日活動從10月1日一直延續到10月30日止,整整一個月的時間。活動內容極為豐富,從政治、經濟、文化、藝術、譜諜、探親一直到體育比賽,無所不包。香港當局在華僑節期間,在交通、食宿、會議場地、旅遊觀光等各方面,都給予大力支持。許多海外赤子也在參加了華僑節之後,通過羅浮橋回到祖國探親訪友,旅遊觀光。每年香港華僑節,各旅行社、賓館、航空公司都是旺季,機票、床位都很擁擠緊張。
中國大陸
大陸地區沒有推行華僑節。但民間不乏設立華僑節的呼籲聲。
民間聲音
有民間人士(網絡ID唐古拉山脈)在中國網論壇上發貼《建議把「補天節」和「華僑節」正式確立為全國的節日》。貼文中呼籲將台灣10月21日華僑節引進大陸,從官方管道確立「華僑節」,使中國兩岸三地的華僑節可以對應一致。[1]
官方平台
2006年,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香港政協委員馬介璋提議設立華僑節,「通過每年的『華僑節』紀念慶祝活動,弘揚海外華僑、華人艱苦創業、愛國愛鄉的精神,從而把廣大海外僑胞團結起來,更好地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事業與和平統一大業作出貢獻。」
2012年兩會期間,香港政協委員黃志祥提議設立華僑節,以此「鼓勵海外華僑及其子女回國參加工作、學習」。
2013年兩會期間,福建人大代表鄭奎城提議將「華僑旗幟」陳嘉庚先生的誕辰設為華僑節,他希望「能把陳嘉庚先生的誕辰10月21日,或者是毛澤東為陳嘉庚題詞『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11月18日,設為華僑節或華僑日。」「中國已有不少省份設立了類似的節日,如果在國家層面設立華僑節或華僑日,是對華僑貢獻的肯定,對聚僑心、匯僑力也有很大幫助。」雖然鄭奎城提議的日期10月21日和台灣華僑節日期相同,但台灣設立華僑節時和陳嘉庚並無關聯。
其他地區
包括中國大陸人在內的海外僑胞普遍會在10月21日這天慶祝華僑節,舉辦聯歡活動等。
外鏈及參考
- 中華民國華僑救國聯合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建議把「補天節」和「華僑節」正式確立為全國的節日
- 中國香港華僑節 僑胞們激情洋溢-中華僑鄉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福建代表團鄭奎城建議將陳嘉庚誕辰設為華僑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政協委員馬介璋:設立「華僑節」 團結海外僑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設節促和諧 「紀念」激鬥志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香港政協委員:建議組織華僑節鼓勵華僑子女回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註釋
- ^ 建议把“补天节”和“华侨节”正式确立为全国的节日. [2018-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