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甌號裝甲蚊子船
1887年《布拉西海軍年鑑》中的「金甌」號線圖。
| |
歷史 | |
---|---|
大清帝國 | |
船名 | 金甌 |
建造方 | 大清江南製造局 |
鋪設龍骨 | 1874年 |
下水日期 | 1875年9月15日 |
完工日期 | 1875年 |
入役日期 | 1876年 |
退役日期 | 1914年[1] |
結局 | 不詳,可能在民國初年被拆解了[2] |
技術數據 | |
船型 | 裝甲蚊子船[3]、鐵甲炮艇[4]近海防禦鐵甲艦[5]或者岸防鐵甲艦[2][6] |
排水量 | 195長噸(198公噸)[7][a] |
船長 | 104呎(31.7米) |
型寬 | 20.3呎(6.2米) |
吃水 | 6.8呎(2.1米) |
動力輸出 | 340匹指示馬力(250千瓦特)[8][b] |
動力來源 | 兩軸暗輪,往復式引擎 |
船速 | 10節(19公里每小時;12哩每小時)[8] |
乘員 | 40人[9][c] |
武器裝備 | |
裝甲 |
「金甌」號是一艘曾服役於清朝新式海軍旗下的裝甲蚊子船。本艦於1875年由江南製造局建造,是中國第一艘自行建造的鐵甲艦,也是世界軍事史上首艘裝備有水線防護鐵甲的炮艦。
本艦在建造過程中方案幾經修改,融合了多種艦型的特徵,其中包括來自炮艇和鐵甲艦的元素。雖然在設計上,「金甌」號有諸多創新,但由於實用性不佳而未被重用。該艦建成後被分配給南洋水師,並一直服役至民國初年。
設計
作為唯一一艘安裝裝甲和一門170毫米克虜伯炮的蚊子船,「金甌」號在江南製造局中的建造編號為第七號[10][11]。本艦既是江南製造局為南洋水師建造的第一艘鐵甲炮艦,也是中國服役的第一艘國產裝甲艦[12][13]。在當時,本艦被稱為「西方世界的恐怖」("The Terror of the Western World")[12]。為了建造該艦,江南製造局專門建造了船塢[11]。該艦設計常因相似性而被與英國皇家海軍「堅定」號相比較,但後者的克虜伯主炮並沒有額外的圍擋防護[8]。
本艦水線長104呎(32米),舷寬20呎4吋(6.20米),艦首吃水6呎6吋(1.98米),艦尾吃水7呎(2.1米),滿載排水量195公噸(192長噸)[a][7]。艦載推進系統包括一台340匹指示馬力(250千瓦特)[b]的往復式發動機和雙軸暗輪,提供巡航速度為10節(19公里每小時;12哩每小時)[8]。上層建築上豎立單根煙囪[16]。常規核定船員編制為40名[c][9]。全艦物料費用總計62586.09兩[17]。
「金甌」號的主要武裝是一門安裝在可升降的炮塔底座上的克虜伯炮[11]。這門炮可以移動到裝甲艦的船體內,炮口可升降也可左右調節以發射128磅開花彈[18][11]。炮塔底座設置在單煙囪前方,兩側的壁上都開有方便射手觀察的窗口[16]。因主炮射界較為有限,實際炮擊中需要不斷調整艦首朝向,降低了設計實用性[2]。除此之外,本艦艦首還裝有一個向前的撞角,以用來平衡發動機的重量。[16][8][11]
本艦全身覆蓋着鐵甲板,全身以鐵鉚接工藝建造[16][10]。甲板裝甲厚2.625吋(6.67厘米)至2.375吋(6.03厘米),背襯柚木厚4.75吋(12.1厘米);艦體兩側的鍍鐵層厚度為2.375吋(6.03厘米)至1.875吋(4.76厘米),柚木背襯同樣是4.75吋(12.1厘米)厚[16][12]。這個最初的設計是為了使本艦能夠作為一種以河灘為基礎的淺水裝甲艦,主要在靠近黃浦江口的長江附近水域。然而,李鴻章提出該艦應當被用於保衛海河,這一需求使得本艦需要具備海上航行能力。之後,設計方更改了相關設計,以改善艦體的浮力[12]。雖然本艦成功採用了大量先進技術,但由於當時中國總體工業水平不高,產品穩定性較低,後續自建大型鐵甲艦的計劃也並未繼續展開[6]。
服役
本艦在建成前並未定名,因此在西方資料中被記錄為「Tiong Sing」或者「Tion Sing」,直到1877年12月才由沈葆楨正式定名為「金甌」號[19]。以現有資料,推測本艦開工於1874年,據1875年1月1日時的《申報》的報道可知該艦工程過半[20]。原定於1895年9月1日下水,然而下水當日,艦體被卡在滑道上。於是在9月15日,該艦進行了第二次下水[21]。入役初期,「金甌」號並沒有被送到海河,而是按照最初的計劃[12]。南洋水師成立後,本艦被劃歸其下[22]。直到1888年中法戰爭之後,本艦依舊在服役中[23]。1892年,「金甌」號被時任兩江總督劉坤一調駐湖北[13]。到1902年,本艦在甲午戰爭中倖存下來,成為駐紮在福州和廣州的南洋水師的一部分。在此期間,駐紮在海河的北洋水師的艦隻或者被摧毀,或者被俘[24][d]。1909年南北洋水師合併後,本艦又被劃入新成立的長江艦隊[27]。
民國成立後「金甌」號在安徽服役,暫無準確的後續記錄,推測被拆解[1]。有來源推測其於1914年除役[1],也有來源指其在1925年前後仍舊在服役中[6]。
腳註
註釋
- ^ 1.0 1.1 另有來源記載為「200公噸(197長噸)」[14]、「250公噸(246長噸)」[4]或者「約300公噸(295長噸)」[15]
- ^ 2.0 2.1 另有來源記載為「200匹指示馬力(149千瓦特)」[4]或者「304匹指示馬力(227千瓦特)」[14]
- ^ 3.0 3.1 另有來源記載為「額定53名」[6]
- ^ 在《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860-1905》中將「金甌」號的結局記載為在威海衛戰役中被日軍俘虜並更名為「平遠」號[25]。然而,這艘「平遠」號是甲午戰爭後在日本海軍中服役的原北洋水師鐵甲艦「平遠」號[26]。
引文
- ^ 1.0 1.1 1.2 劉傳標 2011,第182頁
- ^ 2.0 2.1 2.2 張恩東 2018,第298頁
- ^ 李孝悌 & 陳學然 2017,第222頁
- ^ 4.0 4.1 4.2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編輯部 1994,第922頁
- ^ 劉傳標 2011,第181頁
- ^ 6.0 6.1 6.2 6.3 汪叢勇 2008,第56頁
- ^ 7.0 7.1 李孝悌 & 陳學然 2017,第227頁
- ^ 8.0 8.1 8.2 8.3 8.4 Wright 2000,第36頁.
- ^ 9.0 9.1 Chesneau & Kolesnik 1979,第398頁.
- ^ 10.0 10.1 劉傳標 2011,第180頁
- ^ 11.0 11.1 11.2 11.3 11.4 Wright 2000,第35頁.
- ^ 12.0 12.1 12.2 12.3 12.4 Wright 2000,第37頁.
- ^ 13.0 13.1 陳悅 2015,第109頁
- ^ 14.0 14.1 陳悅 2009,第18頁
- ^ 李羅力 1997,第1308頁
- ^ 16.0 16.1 16.2 16.3 16.4 李孝悌 & 陳學然 2017,第228頁
- ^ 王志毅 1986,第77頁
- ^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編輯部 1994,第922-923頁
- ^ 李孝悌 & 陳學然 2017,第225-226頁
- ^ 李孝悌 & 陳學然 2017,第224-226頁
- ^ 陳悅 2011,第340頁
- ^ 福州文史資料選輯 1987,第114頁
- ^ South Australian Register 1888,第3頁
- ^ Appleton's 1902,第109頁.
- ^ Chesneau & Kolesnik 1979,第399頁.
- ^ Wright 2000,第105頁.
- ^ 汪叢勇 2008,第57頁
參考書籍
- (英)布魯士·泰勒 (編). 战舰世界:世界海军强国主力舰图解百科:1880-1990. 邢天寧譯. 南京: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2021-02. ISBN 978-7-5594-5404-1 (中文(中國大陸)).
- 陳悅. 北洋海军舰船志 第1版. 濟南: 濟南畫報出版社. 2009-06. ISBN 978-7-80713-801-3. OCLC 426796807 (中文(中國大陸)).
- 陳悅. 近代国造舰船志 第1版. 濟南: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1-04. ISBN 9787547401347. OCLC 725838428 (中文(中國大陸)).
- 陳悅. 巡洋舰. 中国军舰图志 1855-1911 第1版. 上海: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15-11. ISBN 978-7-5458-1154-4. OCLC 932045897 (中文(中國大陸)).
- 李羅力. 中华历史通鉴. 北京: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1997-03. ISBN 7-80105-570-5 (中文(中國大陸)).
- 李孝悌; 陳學然. 海客瀛洲 传统中国沿海城市与近代东亚海上世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7-11. ISBN 978-7-5325-8526-7 (中文(繁體)).
- 劉傳標. 近代中国船政大事编年与资料选编 第1册. 北京: 九州出版社. 2011-11. ISBN 9787-5108-1258-3 (中文(中國大陸)).
- 王鼎傑. 复盘甲午 重走近代中日对抗十五局. 修訂版.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07. ISBN 978-7-208-13962-6 (中文(中國大陸)).
- 王志毅. 中国近代造船史. 北京: 海洋出版社. 1986-02. CSBN 11193·0664 (中文(中國大陸)).
- 張恩東. 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 第1版.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8-07. ISBN 9787111599326. OCLC 1097889587 (中文(中國大陸)).
-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編輯部. 中国近代舰艇工业史料集.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 第1版.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10. ISBN 7-208-01858-8. OCLC 33457900 (中文(中國大陸)).
- Appletons' Annual Cyclopædia and Register of Important Events of the Year. New York: D. Appleton & Co. 1902 (英語).
- Chesneau, Roger & Kolesnik, Eugene M. (編).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860-1905. Greenwich, UK: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79. ISBN 0-8317-0302-4 (英語).
- Wright, Richard N.J. The Chinese Steam Navy. London: Chatham Publishing. 2000. ISBN 978-1-861-76144-6 (英語).
期刊文獻
- 汪叢勇. 李勝芳. 一代名舰“金瓯”军舰原始资料现身武汉. 武漢文史資料. 2008, (7): 56-57. ISSN 1004-1737 (中文(中國大陸)).
- The Chinese Navy. South Australian Register. 1888-05-29 [2016-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3)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