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亞爾薩斯號戰艦

典範條目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歷史
德意志國
艦名 亞爾薩斯號
艦名出處 亞爾薩斯
建造者 但澤希肖船廠英語Schichau-Werke
動工日 1901年5月26日
下水日 1903年5月26日
服役日 1904年11月29日
結局 1936年拆解報廢
技術數據
艦級 賓士域級戰艦
排水量 14,394噸
全長 127.70米
全寬 22.20米
吃水 8.10米
動力輸出 12000千瓦特
動力來源 三軸三脹蒸汽機
速度 18節
續航距離 5200海里以10節
乘員 743人
武器裝備
裝甲

亞爾薩斯號戰艦(德語:SMS Elsass[註 1][註 2])為德意志帝國海軍所建造的五艘賓士域級前無畏戰艦的二號艦,於1901年5月開始進行龍骨架設、1903年5月下水,至1904年11月投運英語Ship commissioning,但在海試期間發生事故使其推遲至1905年5月才竣工。它得名於當時的德意志帝國領地亞爾薩斯,即今法國亞爾薩斯地區。其姊妹艦還包括有賓士域號黑森號普魯士號洛林號。該艦裝備有四門280毫米40倍徑速射炮英語28 cm SK L/40 gun,最高速度為18節(33公里每小時)。如同世紀之交建造的所有其他前無畏艦一樣,隨着英國革命性的無畏號於1906年下水,亞爾薩斯號很快便被淘汰;結果,它作為前線戰艦的運用生涯遭到縮短。

該艦入役後即被編入活動艦隊(即公海艦隊的前身)的第二戰鬥分艦隊。在此期間,它每年都要進行廣泛的例行訓練,並對外國展開友好訪問。由於被新的無畏戰艦超越,亞爾薩斯號於1913年退役,但僅一年後便隨着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而重新啟用,並被分配至第六戰鬥分艦隊。該艦曾在波羅的海俄國海軍作戰。1915年8月,它參與了里加灣海戰英語Battle of the Gulf of Riga,期間曾與俄國戰艦光榮號交火。至1916年,迫於兵員短缺和來自英國潛艇的威脅,亞爾薩斯號被擱入預備役,並在戰爭的剩餘時間裏一直擔任訓練艦

戰爭結束後,亞爾薩斯號根據《凡爾賽條約》的條款獲得保留,並於1923年至1924年進行了現代化改造。它繼而跟隨經過重組的威瑪國家海軍服役至1930年,如同其運用生涯的早期一樣從事訓練行動和出訪外國港口。1930年,該艦再次被列入預備役,第二年則正式從海軍序列英語Navy List中除籍。此後,亞爾薩斯號還曾在威廉港短暫充當廢船英語Hulk (ship type)。這艘過時的戰艦最終於1935年被售予北德勞埃德,至翌年拆解報廢

設計

賓士域級艦隻線條畫

1900年,由海軍中將阿爾弗雷德·馮·鐵必制主導的第二部《艦隊法》獲得帝國議會通過,德意志帝國海軍從而獲得撥款用於建造建造一個全新的戰艦船級,以接替在1898年第一部《艦隊法》中批准的維特爾斯巴赫級戰艦。此時,帝國海軍的艦炮供應商克虜伯已經開發出口徑達280毫米的速射炮英語Quick-firing gun;而此前採用該技術的最大口徑炮僅為裝備在維特爾斯巴赫級艦上的240毫米炮。海軍辦公室的設計部門為新戰艦採納了280毫米炮,同時副炮英語Battleship secondary armament口徑也從150毫米增加至170毫米,原因是隨着魚雷的發展日益高效,魚雷艇的威脅也越來越大。[1][2]

儘管賓士域級標誌着德國早期戰艦的顯著改進,但其設計依然在20世紀初的技術快速發展中成為犧牲品。1906年12月,即亞爾薩斯號交付一年後,[3]配備十門12(300毫米)炮的英國戰艦無畏號入役,無畏艦的革命性設計使得當時德意志帝國海軍的所有主力艦都淪為過時,其中便包括亞爾薩斯號。[4][5]

亞爾薩斯號的水線長度全長分別為126米和127.7米,有22.2的舷寬和8.1米的前吃水。其標準排水量為13208噸,滿載排水量可達14394噸。標準船員編制英語Ship's company則為35名軍官及708名水兵。艦隻配備了三台三缸立式三脹蒸汽機來驅動三副螺旋槳。蒸汽由八台海軍式和六台筒形鍋爐英語Scotch marine boiler供應,全為燃煤式。亞爾薩斯號的動力裝置額定功率為12,000千瓦特(16,315匹公制馬力),最高速度達18(33公里每小時)。它可以10節(19公里每小時)的巡航速度行駛5,200海里(9,600公里)。[[6]

亞爾薩斯號的主炮為四門280毫米40倍徑速射炮英語28 cm SK L/40 gun[註 3],它們安裝在分居中央艦艛前後兩端的兩座雙聯裝炮塔內。[8]副炮則包括十四門170毫米40倍徑速射炮英語17 cm SK L/40 gun和十八門88毫米45倍徑速射炮英語8.8 cm SK L/45 naval gun。武器套件中還有六具450毫米魚雷發射管,其中艏、艉兩端各一具,兩邊舷側各兩具,均置於船體的水下部分。[9][10]亞爾薩斯號受到克虜伯生產的滲碳裝甲英語Krupp cemented armour保護。其裝甲帶的厚度從110毫米至250毫米不等;艦舯堡壘英語Armored citadel部分有較厚的裝甲,以保護彈藥艙輪機艙英語Engine room,而船體兩端則覆以較薄的板材。它的甲板厚度為40毫米,主炮炮塔的裝甲則有250毫米厚。[11]

服役歷史

賓士域號於1901年5月26日在但澤希肖船廠英語Schichau-Werke開始鋪設龍骨,工程編號為97。作為同級的二號艦,它是以合同代號「J」作為新增編入艦隊的成員進行訂購[註 4]。亞爾薩斯號於1903年5月26日下水,時任艦隻命名領地總督英語Reichsstatthalter霍恩洛厄-朗根堡的赫爾曼出席了下水儀式。該艦於1904年10月26日由船廠船員移送基爾進行舾裝。它於1904年11月29日交付艦隊使用英語Ship commissioning,繼而展開海試。但海試於12月15日中斷——當時艦舵發生斷裂,不得不返航維修,維修工作一直持續到1905年2月。亞爾薩斯號隨即重返海試,至5月完成。之後,它加入活動艦隊的第二戰鬥分艦隊,以替代老舊的岸防艦伏里施喬夫號[3][13]其首任艦長為海軍上校胡戈·馮·波爾,他一直擔任此職到1905年9月。[14]

在接下來的幾年裏,亞爾薩斯號及艦隊餘部都在從事和平時期的訓練方案,包括4月和5月的分艦隊和艦隊訓練,6月和7月的大規模艦隊巡航,然後是8月和9月由整個艦隊參加的年度秋季演習。全年通常會以一次冬季訓練巡航作為終結。[15]對亞爾薩斯號而言,其的運用生涯始於1905年5月在北海波羅的海執行的分艦隊訓練,隨後是7月和8月的夏季巡航。[3]8月,在年度艦隊演習之前,英國的海峽艦隊英語Channel Fleet斯維內明德訪問了活動艦隊。[15]海軍中尉古斯塔夫·巴赫曼英語Gustav Bachmann於9月接掌了亞爾薩斯號的指揮權。[14]1906年也遵循相同的模式,以12月在北海的艦隊訓練作為終結,然後返回基爾。[16]1907年上半年,在北海的進一步演習佔據了艦隊的大部分時間,隨後是前往挪威的夏季巡航,以及8月和9月的年度秋季演習。[17]巴赫曼的艦長一職於1907年10月被海軍上校賴因哈德·舍爾取代。[14]這年的冬季巡航則去往波羅的海。[3]

艦隻在特拉沃明德對開派發茶點(1908年)

1908年4月28日,亞爾薩斯號發生了一起重大事故:一枚炮彈發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6人受傷。[3]在1908年和1909年,已更名為公海艦隊的艦隊都進行了駛入大西洋的大規模巡航。第一次於1908年7月13日啟動,亞爾薩斯號從7月23日至8月1日在拉斯帕爾馬斯停留,然後於8月13日返回德國參加秋季演習。1909年的巡航則從7月7日開始,並持續至8月1日,期間曾於7月18-25日期間到訪西班牙的費羅爾[3][17]9月,海軍上校胡貝特·馮·雷布埃爾-帕施維茨英語Hubert von Rebeur-Paschwitz接替舍爾擔任艦長。[14]1910年遵循了與前幾年相同的單艦、分艦隊和艦隊的訓練模式。在1910年和1911年的夏季巡航中,公海艦隊都去了挪威海域;而這兩年同樣也有在波羅的海西部展開冬季巡航。[18][17]1910年12月14日,亞爾薩斯號在進行單艦訓練時與士瓦本號戰艦相撞,但雙方均未受到嚴重破壞。[3]海軍上校卡爾·紹曼德語Carl Schaumann於1911年9月接過該艦的指揮權,但他僅擔任了一個月的艦長,便於10月被胡戈·朗格馬克德語Hugo Langemak上校取代。[14]亞爾薩斯號於10月3日被調往第一戰鬥分艦隊,與西里西亞號戰艦互換位置。[3]

在1912年3月舉行的艦隊訓練期間,亞爾薩斯號在斯卡格拉克海峽的西入口因大霧而不慎與瑞典輪船波魯克斯號英語SS Pollux (1883)發生碰撞。波魯克斯號在事故中嚴重受損並沉沒,但亞爾薩斯號能夠救起其船員。4月,作為在法羅群島附近舉行的演示活動的一部分,亞爾薩斯號在與大巡洋艦布呂歇爾號進行射術訓練時充當靶艦。當月29日,新入役的無畏艦奧爾登堡號取代了亞爾薩斯號在第一分艦隊的位置,而後者的船員也有所裁減。8月24日,亞爾薩斯號再次獲得了滿員補充,並獲准跟隨新成立的第三戰鬥分艦隊一同參加年度演習。[3]在此期間,它還接受了海軍上校萊貝雷希特·馬斯英語Leberecht Maass的臨時指揮。[14]演習結束後,分艦隊解散,而亞爾薩斯號於9月29日再度進行裁員。它於12月1日重返現役,連同其姊妹艦賓士域號和新的無畏艦皇帝號被編入第三分艦隊的第四支隊。這些艦隻於1913年初開始進行單艦訓練,隨後又於1月下旬在波羅的海參加支隊訓練。艦隊訓練則是3月初在北海舉行。亞爾薩斯號於3月17日被派往基爾開始籌備退役,因為它在支隊中的位置已由新戰艦皇后號所取代。5月13日,亞爾薩斯號退役並編入波羅的海的預備役支隊。自10月15日起,它被分配至波羅的海海軍基地德語Marinestation der Ostsee[19]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1年的北海及波羅的海地圖

1914年7月28日,德國的盟友奧匈帝國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此爆發。三天後,隨着歐洲列強紛紛捲入戰爭,亞爾薩斯號得以重新投入使用,編入第四戰鬥分艦隊[20]該分艦隊還包括其姊妹艦賓士域號以及五艘維特爾斯巴赫級戰艦,均受海軍中將埃哈德·施密特指揮。[21]亞爾薩斯號首先進行單獨訓練,然後是一直持續至9月初的分艦隊訓練。訓練演習曾於8月26日中斷,當時分艦隊受命攜同大巡洋艦羅恩號阿達爾貝特親王號以及小巡洋艦瞪羚號一起,前往營救在波羅的海東部奧斯穆斯島附近擱淺的小巡洋艦馬德堡號。然而,至8月28日,在救援部隊到達之前,艦上的船員便已被迫裝藥鑿沉了馬德堡號。結果,亞爾薩斯號及分艦隊餘部只得在當天折返博恩霍姆島[20]

自9月2日開始,第四分艦隊在布呂歇爾號的協助下對波羅的海展開掃蕩。這次行動一直持續至9月9日,但未能使俄國海軍部隊投入戰鬥。[22]從9月11日至20日,亞爾薩斯號及其支隊餘部被轉移至易北河河口,為當地抵禦英軍可能發動的襲擊提供協防。[20]第四分艦隊艦隻於當月下旬再被轉移回波羅的海。德國陸軍要求海軍進行佯動,以使俄國人將他們的兵力留存在波羅的海沿岸,而不是重新部署至加利西亞。為此,第五戰鬥分艦隊的老式戰艦被派往但澤接載地面部隊,而亞爾薩斯號和第四分艦隊則提前啟航。然而,在收到英國潛艇出沒於波羅的海的報告後,是次行動被提前取消。兩個分艦隊在博恩霍姆島會合,其後再繼續前往基爾,於9月26日抵達。[23]

亞爾薩斯號於12月5日至1915年3月1日返回易北河,期間從2月24日至28日進行定期維修。在易北河口擔任警戒艦英語Guard ship的任期結束後,它於3月1日至9日被臨時派駐威廉港外圍的席爾利希泊地英語Schillig。從4月2日起,亞爾薩斯號開始在波羅的海進行訓練,隨後於4月26日至5月6日期間在基爾的帝國船廠經歷另一項維修周期。它於5月27日回到易北河擔任海岸防禦。[20]1915年7月4日,當布雷巡洋艦信天翁號在波羅的海戰損後,第四分艦隊的艦隻遂被調往該地區增援德國海軍。此外,陸軍還要求海軍對在庫爾蘭作戰的尼曼軍團英語Army of the Niemen提供支援。[24][25]7月7-11日和18-19日,德國巡洋艦在第四分艦隊的掩護下對波羅的海沿岸進行了掃蕩,但期間並未與俄國部隊交戰。在後一次行動中,亞爾薩斯號還曾與魚雷艇G-175號相撞,但僅造成了輕微的損傷。[26][27]

1915年8月,公海艦隊試圖肅清控制里加灣的俄國海軍,以協助德軍向里加推進。第四分艦隊與由八艘拿紹級黑爾戈蘭級戰艦組成的第一戰鬥分艦隊一同,外加三艘大巡洋艦和一些小型艦艇,組成了一支特遣部隊。特遣隊由海軍中將弗朗茲·馮·希佩爾率領,但作戰指揮權仍交予施密特。[26]8月8日清晨,德國人開始向海灣進軍;亞爾薩斯號和賓士域號的任務是與俄國前無畏艦光榮號交戰,以阻止它擾亂德國掃雷艇的行動。兩艦在遠距離向光榮號和炮艦勇敢號英語Soviet gunboat Krasnoye Znamya開火,但無果而終。[27]當明確了掃雷艇無法在夜幕降臨之前清除雷區時,施密特便叫停了行動。[28]第二次嘗試於8月16日進行;這一次,亞爾薩斯號留在了灣區外圍,與光榮號交戰的任務則交予無畏艦拿紹號波森號[29]至8月19日,俄國雷區已被清除完畢,區艦隊進入了海灣。但協約國潛艇在該地區出沒的報告則促使德國人於翌日上午終止了是次行動。[30]

行動結束後,亞爾薩斯號被留在了利鮑,而第四分艦隊則於12月18日解散。在利鮑期間,亞爾薩斯號曾於1916年1月至3月臨時擔任波羅的海偵察部隊總司令、海軍中將弗里德里希·舒爾茨英語Friedrich Schultz (Admiral)指揮艦。隨後,已在基爾完成指揮艦改造的賓士域號抵達,接替了亞爾薩斯號的職能。兵員短缺迫使海軍削減了這兩艘艦的船員編制,以至於他們只能夠在港灣提供局部防禦。7月10日,亞爾薩斯號被送回基爾,其船員則於四天後被轉移至姊妹艦洛林號。亞爾薩斯號進入基爾的船塢進行維修,然後於7月25日作為一艘靜態訓練艦返回現役,編入海軍第一監察局德語Marineinspektion。它一直駐紮在基爾直至1918年6月20日退役。隨後,該艦進行了大修,並於10月重返訓練任務,但德國在次月便已投降。[27]

戰後役期

亞爾薩斯號於1926年在基爾

結束戰爭的《凡爾賽條約》明確規定,德國可以保留六艘「德國或洛林式」戰艦。[31]亞爾薩斯號被選中繼續為經過重組的威瑪國家海軍擔任訓練艦。[9]1923年,這艘老舊的戰艦接受了一次大修;它停泊在威廉港帝國船廠英語Kaiserliche Werft Wilhelmshaven旱塢內,進行司令塔的重建。[6]工程於翌年完成。[9]1924年2月15日,亞爾薩斯號攜部分船員重新入役,被分配至駐威廉港的北海海軍基地英語Marinestation der Nordsee戰列支艦隊,後於4月1日完成船員的滿額整編。7月,它隨艦隊餘部參加了駛入大西洋的大規模巡航,其中包括7月6日至13日在西班牙的維戈作停留。1925年,亞爾薩斯號與戰艦漢諾威號於6月19日至24日造訪了挪威的奧斯陸,隨後亞爾薩斯號單獨前往奧達,並於6月26日至30日在當地停留。[27]

10月1日,亞爾薩斯號被轉移至波羅的海海軍部隊(Seestreitkräfte der Ostsee)。艦隊於1926年5月和6月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展開了另一次大規模巡航;行程期間,亞爾薩斯號到訪了多個西班牙港口,其中包括馬翁巴塞羅那和維戈。下一次巡航於翌年的4月和5月進行,艦隊分別在西班牙的比拉加爾西亞馬德拉島的聖維森特加那利群島聖克魯斯-德特內里費聖克魯斯-德拉帕爾馬亞速爾群島奧爾塔蓬塔德爾加達以及葡萄牙的里斯本作停留。1928年,亞爾薩斯號於7月出訪挪威的於爾維克卑爾根,9月則來到丹麥的斯卡恩。由於1928-1929年的冬季尤為寒冷,亞爾薩斯號及另一艘戰艦什列斯威-荷爾斯泰因號都被迫充當破冰船使用;兩艦共幫助65艘商船從厚冰中解困。1929年3月,亞爾薩斯號還在丹麥的蓋瑟英語Gedser附近執行破冰任務。[32]

1929年4月,艦隊又進行了一次大西洋巡航,期間亞爾薩斯號分別到訪了西班牙的比拉加爾西亞和卡拉米尼亞爾鎮。那年秋季,該艦還出訪了瑞典的卡爾斯克魯納[33]亞爾薩斯號於1930年2月25日退出現役。它於1931年3月31日正式從海軍序列英語Navy List中除籍,繼而在威廉港充當廢船英語Hulk (ship type)使用直至1935年10月31日——當時國家海軍將其售予了北德勞埃德的技術工廠。亞爾薩斯號最終於1936年拆解報廢。[9]

註釋

腳註

  1. ^ SMS表示Seiner Majestät Schiff,即「陛下之艦」。
  2. ^ Elsass亞爾薩斯的德文稱謂,在1996年德語正寫法改革之前,它也會被拼寫為Elsaß,採用德文字母「清S」,參見ß
  3. ^ 根據德意志帝國海軍的命名法,該炮的官方名稱為28 cm SK L/40。其中SK(Schnelladekanone)表示「速射炮」,而L/40表示炮管長度,即40倍徑[7]
  4. ^ 所有德國艦船在訂購時都會被賦予臨時代號;其中新增編入艦隊的使用字母代號,而用於替換舊艦的則使用「(舊艦名)代艦」。[12]

引用

  1. ^ Herwig,第43–44頁.
  2. ^ Staff,第4頁.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 Vol. 3,第34頁.
  4. ^ Campbell & Sieche,第21–22頁.
  5. ^ Herwig,第57頁.
  6. ^ 6.0 6.1 Gröner,第18頁.
  7. ^ Grießmer,第177頁.
  8. ^ Hore,第68頁.
  9. ^ 9.0 9.1 9.2 9.3 Gröner,第20頁.
  10. ^ Dodson,第51頁.
  11. ^ Gröner,第19頁.
  12. ^ Gröner,第56頁.
  13. ^ Gröner,第18, 20頁.
  14. ^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 Vol. 3,第33頁.
  15. ^ 15.0 15.1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 Vol. 2,第113頁.
  16. ^ Staff,第7頁.
  17. ^ 17.0 17.1 17.2 Staff,第8頁.
  18. ^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 Vol. 2,第114頁.
  19. ^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 Vol. 3,第34–35頁.
  20. ^ 20.0 20.1 20.2 20.3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 Vol. 3,第35頁.
  21. ^ Scheer,第15頁.
  22. ^ Halpern,第185頁.
  23. ^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 Vol. 2,第114–115頁.
  24. ^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 Vol. 3,第35–36頁.
  25. ^ Halpern,第195頁.
  26. ^ 26.0 26.1 Halpern,第196頁.
  27. ^ 27.0 27.1 27.2 27.3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 Vol. 3,第36頁.
  28. ^ Halpern,第196–197頁.
  29. ^ Halpern,第197頁.
  30. ^ Halpern,第197–198頁.
  31. ^ 凡爾賽條約》第二章:海軍條款,第181條.
  32. ^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 Vol. 3,第36–37頁.
  33. ^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 Vol. 3,第37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