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旅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陳旅(1288年—1343年),眾仲荔溪莆田崇福里(今忠門鎮)人。

生平

陳子修之子。陳旅出生於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幼年父母早逝,由外祖父養成。從小篤志好學,「於書無所不讀」,師從傅定保,為閩海儒學官,後至北京虞集和馬祖很欣賞他[1],常一起研究學問。陳旅博學強記,以文章名世,「其文典雅峻潔,必求合於古作者。」。由於中書平章政事趙世延的推薦,擔任國子助教,參修《經世大典》。至元四年(1338年)回京任應奉翰林文字,至正元年(1314年)官至國子監丞,卒於官。與盧琦林以順林泉生等人並稱「元末閩中文學四大名士」[2]。著有《安雅堂集》十四卷。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元史·卷190》,出自宋濂元史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新元史/卷237》,出自柯劭忞新元史

註釋

  1. ^ 《元史》本傳云:「旅平生於師友之義尤篤,每感虞集為知己」。
  2. ^ ·李清馥,《閩中理學淵源考》(卷36):「盧琦字希韓惠安人至正二年進士稍遷知永春縣語具郡志宦跡琦在元末與陳旅林以順林泉生皆以文學為閩中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