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大西洋颶風季

這是一篇優良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29年大西洋颶風季
氣旋季總結圖
氣旋季長度
首個系統形成1929年6月27日
末個系統消散1929年10月22日
最強風暴
名稱「巴哈馬」
 • 最高風速155 mph(250 km/h)
 • 最低氣壓924 mbarhPa;27.29 inHg
氣旋季統計
熱帶低氣壓數5
風暴數5
颶風數3
大型颶風數
三級+
1
死亡人數62
財產損失$300萬(1929年美元
$53.2百萬美元(計入美元通脹,換算為2023年)
大西洋颶風季
19271928192919301931

1929年大西洋颶風季的活躍度很低,一共只形成五個熱帶氣旋,其中三個增強成颶風,一個達到大型颶風標準,即達到現代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的三級颶風或以上強度[注 1][3]。全季首場風暴於6月27日在墨西哥灣成型,次日成為颶風后吹襲德克薩斯州,在大面積地區產生狂風,共造成三人死亡,經濟損失保守估計為67.5萬美元[注 2]

第二場風暴人稱巴哈馬颶風,在小安地列斯群島北面形成,最大持續風速高達每小時250公里,最低氣壓924毫巴百帕,27.3英寸汞柱),達到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的四級颶風上限,是全季最強烈的熱帶氣旋。風暴以最高強度經過巴哈馬,再經小幅減弱後襲擊佛羅里達州,共奪走59條人命,經濟損失至少236萬美元。之後形成的三個氣旋都沒有影響陸地,最後一個於10月22日轉變成溫帶氣旋。氣象學界此前八十年裏一直認為本季只有四個熱帶氣旋,但經2010年的重新分析後認定最後一場風暴實際上是兩個氣旋。[4]

這年颶風季的活躍程度還經累積氣旋能量指數反映出來,數值為48[3]。大致來說,氣旋能量指數通過颶風強度和持續時間計算,強度越高、持續時間越長的風暴,其指數也相應越高[5]

風暴

第一號颶風

1級 颶風(SSHWS
 
持續日期6月27日-6月30日
強度90 mph(150 km/h)(一分鐘) 
982 mbarhPa

墨西哥灣氣壓連續多天低於正常水平後,「切斯特·斯旺號」(Chester O. Swain)汽船於6月28日在德克薩斯州近海遇到「可能有中等強度」的擾動天氣[6]。估計前一天就有熱帶風暴在墨西哥灣西南部成型[7]。氣旋規模異常狹小,直徑僅有32公里[6]。風暴以中等速度增強,到6月28日清晨已達颶風強度,然後在德克薩斯州近海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150公里的最高強度。氣旋從馬塔哥達灣Matagorda Bay)附近登陸後不久,氣象部門測得982毫巴百帕,29英寸汞柱)最低氣壓。颶風接下來加速向西穿越美國西南部,於6月29日清晨弱化成熱帶風暴,但約24小時後經過艾爾帕索時依然「相當強勁」。氣象機構據此判斷氣旋在熱帶風暴強度下一直保持到6月30日清晨。數小時後,風暴在亞利桑那州上空消散。[7]

氣旋在德克薩斯州部分地區產生颶風強度狂風,其中包括遠離海岸的德威特縣內陸小城約克鎮Yorktown)。此外,距海岸尚有95至130公里的比爾縣肯德爾縣克爾縣梅迪納縣風力都達到烈風強度。狂風造成相當嚴重的破壞,據「保守」估計,損失的農作物價值約為31萬美元,建築、風車,以及供電、電話和電報線路也受到價值36.5萬美元的破壞。霍頓縣有三人死亡,多人受傷。但若不考慮大風引起的破壞,颶風產生的降水對莊稼和草原都「非常有利」。[4]

第二號颶風

4級 颶風(SSHWS
 
持續日期9月19日-10月1日
強度155 mph(250 km/h)(一分鐘) 
924 mbarhPa

9月11日,佛得角附近有東風波發展[6],於協調世界時9月19日凌晨0點在英屬處女群島阿內加達島東北偏北約480公里海域成為熱帶低氣壓。氣旋朝正西略偏北面飄移並緩慢增強,於9月22日清晨達到熱帶風暴強度。當晚,風暴轉向西北,再於次日中午左右強化成颶風。9月24日轉向西南期間,氣旋開始快速增強,於9月25日達到924毫巴(百帕,27.3英寸汞柱)最低氣壓,據此推算的最高風力時速達250公里。[7]

颶風穿越巴哈馬期間於9月25和26日分別吹襲伊柳塞拉島安德羅斯島。9月27日晚,氣旋強度回落到三級颶風標準並轉向西北。UTC次日下午13點,風暴從佛羅里達州門羅縣塔弗尼爾Tavernier)附近登陸,然後進入墨西哥灣並繼續弱化,於9月28日晚減弱成二級颶風,再於逼近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地區期間弱化成一級颶風。10月1日清晨,氣旋從佛羅里達州巴拿馬市海灘附近登陸。數小時後,颶風減弱成熱帶風暴,並且不久後就在佐治亞州西南部上空轉變成溫帶氣旋。氣旋殘留繼續沿美國東岸向東北方向前進,進入加拿大後最終於10月5日清晨在魁北克上空消散。[7]

颶風在巴哈馬產生狂風巨浪,拿騷一家氣象站測得時速264公里陣風[8]。該市有456幢房屋被毀,另有640套受損,阿巴科群島也有19戶民宅毀於一旦[4]。安德羅斯島有63套民房及其他建築受損或被毀,電報服務也被擾亂[9]。巴哈馬有48人喪生[4][6][9]。巴哈馬和佛羅里達礁島群各地有許多船隻被毀或沉沒,佛羅里達礁島群狂風肆虐,大礁島Key Largo)測得時速高達240公里的陣風[4],但除導致電力和通訊臨時中斷、漁船進水外基本沒有造成破壞[6]。更北面的邁阿密有部分低洼地區被淹[4]羅德岱堡出現一場龍捲風,致使一幢四層酒店、一幢鐵路辦公樓和多間茅屋受損。佛羅里達州西北狹長地帶許多碼頭被風暴潮摧毀,還有大部分牡蠣、漁業倉庫及罐頭廠受到破壞。[6]整場颶風共在佛羅里達州奪走三條人命,另有八人在海上溺亡,經濟損失約為236萬美元[4]

第三號熱帶風暴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9月25日-9月27日
強度60 mph(95 km/h)(一分鐘) 
1002 mbarhPa

據歷史天氣圖顯示,9月24日,西北大西洋上空存在東西走向且基本保持靜止的鋒區,內部還嵌有低氣壓區。低氣壓區很快就脫離鋒區在水溫27°C的洋面行進,發展出閉合環流[4]次日清晨,百慕達以西近海形成熱帶低氣壓,並且當天就增強成熱帶風暴[7]UTC9月26日凌晨2點左右,附近船隻測得1002毫巴(百帕,29.6英寸汞柱)氣壓,這也是正式紀錄中風暴在熱帶天氣系統階段的最低氣壓[4]。四小時後,氣旋達到風力時速95公里的最高強度,之後轉向北上,於UTC9月27日早上6點在麻省南塔克特東南偏南方向約390公里海域轉變成溫帶氣旋。溫帶殘留加速向東北移動,最終於9月29日在紐芬蘭島東南偏東洋面逐漸消散。[7]

第四號熱帶風暴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10月15日-10月19日
強度70 mph(110 km/h)(一分鐘) 
≤999 mbarhPa

10月15日清晨,亞速爾群島弗洛雷斯島西南方向約1005公里海域的低氣壓區發展成熱帶風暴[7][4]。氣旋向西南偏西移動並緩慢增強,於UTC10月17日達到最大持續風速每小時110公里的最高強度,幾艘船還測得999毫巴(百帕,29.5英寸汞柱)的最低氣壓[7][4]。10月18日清晨,風暴轉向西北,移動速度開始提升,但次日就在紐芬蘭島開普雷斯Cape Race)東南偏南約860公里洋面轉變成溫帶氣旋。風暴的溫帶殘留繼續向東北移動,最終於10月20日在紐芬蘭島東南方向較遠處海域逐漸消散。[7]

第五號颶風

1級 颶風(SSHWS
 
持續日期10月19日-10月22日
強度80 mph(130 km/h)(一分鐘) 
≤997 mbarhPa

UTC10月19日中午12點,第四號熱帶風暴朝南面延伸形成的低壓槽在百慕達東南偏東約1430公里洋面發展成熱帶低氣壓[7][4]。氣旋向東移動,於次日清晨達到熱帶風暴強度。10月20日晚,風暴轉向東北並加快前進速度,於UTC10月21日中午12點成為颶風。經過進一步強化,氣旋達到風力時速130公里、最低氣壓997毫巴(百帕,29.4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UTC10月22日早上6點,颶風在紐芬蘭島開普雷斯東南偏南約1070公里海域轉變成溫帶氣旋。風暴殘留向西北偏北移動,最終於10月23日清晨消散。[7]

參見

註釋

  1. ^ 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於1971年面世[1],再對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大西洋颶風數據庫的所有風暴追溯分級[2]
  2. ^ 如無特別說明,所有損失數額均為1929年美元價值。

參考資料

  1. ^ Jack Williams. Hurricane scale invented to communicate storm danger. USA Today. 2005-05-17 [2013-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4). 
  2. ^ Chronological List of All Continental United States Hurricanes: 1851-2012 (報告).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2013-06 [2016-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3). 
  3. ^ 3.0 3.1 Atlantic basin Comparison of Original and Revised HURDAT.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Atlantic Oceanographic and Meteorological Laboratory (報告) (Miami, Florida: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6-04 [2016-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5).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Christopher W. Landsea; et al. Documentation of Atlantic Tropical Cyclones Changes in HURDAT. Atlantic Oceanographic and Meteorological Laboratory (報告) (Miami, Florida: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2-12 [2017-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30). 
  5. ^ David Levinson. 2005 Atlantic Ocean Tropical Cyclones. National Climatic Data Center (報告) (Asheville, North Carolina: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08-08-20 [2014-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5). 
  6. ^ 6.0 6.1 6.2 6.3 6.4 6.5 The Tropical Storm Of June 28, 1929 (PDF).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417. 1929-10 [2017-01-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3). 
  7.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Atlantic hurricane best track (HURDAT version 2) (TXT). United State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6-07-06 [2016-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4). 
  8. ^ 164-Mile Wind Blows on Mt. Washington. Science News. 1934-03-03, 165 (10) [2008-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1-18). 
  9. ^ 9.0 9.1 Pierce S. Rosenberg; et al. The Great Andros Hurricane Of September 25, 26, 27, 1929 (PDF). AUTEC Environmental Science Section (報告) (Miami, Florida: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Atlantic Oceanographic and Meteorological Laboratory;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70-08 [2017-01-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12-21).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