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分類:臺灣傳統建築匠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臺灣的匠師多來聘自福建廣東兩省,約莫到同治年間才漸漸形成本土匠派。惟可惜各派匠師之間師徒傳藝多為口傳親授,不錄文字,官方文獻亦少,乃至於罕有能夠名留青史的匠師。傳統建築牽涉各項複雜的技藝,於是隨匠師負責項目的差異,常分為「大木匠師」、「鑿花匠師」、「石匠師」、「泥水匠師」、「彩繪匠師」與「泥塑剪黏匠師」,不同匠派的匠師有不同的守護神。此外,亦見「堪輿師」與「鑄鐘匠師」的記載。[1]

隨着日治時代以後,新式建築技術與工法傳入台灣,鋼筋水泥取代清季以降的木結構建築,傳統建築匠師行業漸趨沒落。

附註

  1. ^ 李, 乾朗. 《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 臺北市: 遠流. 2009: 157–172 [2003]. ISBN 957324957X (中文(臺灣)). 

子分類

此分類包含以下 5 個子分類,共 5 個。

「臺灣傳統建築匠師」分類的頁面

此分類僅包含以下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