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2-1艦炮
СМ-2-1艦炮是蘇聯第二代130毫米艦炮,雙聯裝,高平兩用。是科特林級驅逐艦主炮。
歷史
該炮的設計開始於1943年9月2日。1944年4月25日批准了技術要求。由Е. Г. Рудяка領導下的特種機器製造設計局 (ЦКБ-34)承擔系統設計。[1]1944年2月3日提交了初步設計。參考了德國105毫米SKC-33炮的設計。232廠承擔彈道試驗,為此建造了專用的裝備。[2]190廠製造了裝彈機。1948年9月2日安裝了原理炮。232廠製造的首批樣炮於1949年4月5日至5月30日、10月20日至12月1往日通過了兩階段的工廠試驗。1949年9月28日蘇聯部長會議以4183-1730號文件批准了該炮在232廠量產。1950年5月10日至8月5日、1950年11月24日至1951年3月10日通過了兩階段的國家試驗。 1951年通過試驗修訂的樣炮安裝在41型不懼級驅逐艦隨艦海試,至1955年1月,1955年2月17日正式通過試驗。後又安裝在56型科特林級驅逐艦「平靜」號,於1955年8月8日至9月8日在芬蘭灣,1955年12月3日至16日在塔林附近的波羅的海4-5級嚴重海況完成了海試。1957年10月1日,蘇聯部長會議批准該炮服役。單價6490000盧布。由布爾什維克工廠(232廠)於1950年至1957年生產了51套;Старокраматорский機械廠於1952-1954年生產了14套,共計65套。1艘41型驅逐艦、28艘56型驅逐艦安裝了此炮,共計58套。[3]
技術
該炮有三軸穩定系統。全封閉炮室。液壓復進機。炮管海水冷卻。水平楔型炮閂。
射擊指揮系統為「射擊-56」(Сфера-56)。其核心是1-УМ (ЦАС-УМ)機電式計算機,可對17.5海里內60節以下水上目標、15公里以內300m/s以下的空中目標解算跟蹤火控。
- 口徑130毫米
- 倍徑57.6
- 全長7490毫米
- 身管長7050毫米
- 炮塔長3840毫米
- 炮身重4993.4kg
- 炮塔全重57.325噸
- 旋轉部分全重52.929噸
- 旋轉機構重8.5噸
- 被穩定部分全重45.0噸
- 穩定機構重3.88噸
- 三軸穩定部分重17.37噸
- 表面長度7118毫米
- 表面寬度4450毫米
- 炮塔高3550毫米
- 旋轉半徑5300毫米
- 裝甲炮塔旋轉半徑3800毫米
- 後座距離630毫米
- 前裝甲厚度20毫米
- 側裝甲與頂部裝甲厚度10毫米
- 後部裝甲厚度8毫米
- 炮組19人(自動裝填)或21人(手動揚彈),其中炮室內7人
- 膛線長5927毫米
- 射程27.764千米
- ОФ-42彈重33千克(戰鬥部15.3千克,裝藥2.49千克)
- 初速950米/秒
- 方向射界±185度
- 高低射界−7° 35』到+81° 46』
- 單管射速:12發/分 (電動裝填),15發/分(機械裝填)
炮塔轉速:10秒/180° 主炮初速:950mps 主炮彈重:33.4kg
СМ-4型岸炮
СМ-4-1岸炮1951年10月29日蘇聯政府批准投產。全重18.45噸,控制系統為莫斯科-ЦН和「Залп齊射」Б1雷達,共生產143門,1984年1月1日尚有140門(32門現役,108門儲備),部署於勘察加、南千島群島、薩哈林島、符拉迪沃斯托克、外高加索、克里米亞。
СМ-62艦炮
1955年開始研製的全自動版本,計劃裝備後期的科特林級驅逐艦與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
在中國的發展
1959年2月4日,中蘇雙方代表蘇振華與阿爾希波夫在莫斯科正式簽訂了《關於在中國海軍製造艦艇方面給予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援助的協定》,即《二四協定》,引進了56型「科特林級驅逐艦」的SM-2-1型艦炮的技術資料。
- 1966年式雙聯裝130毫米岸炮,簡稱「66式雙130岸炮」。
- 1976年式雙聯裝130毫米艦炮
參考資料
- ^ Широкорад А. Б.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артиллерии. — Минск: Харвест, 2000. — 1156 с. — ISBN 985-433-703-0.
- ^ Широкорад А. Б. Советская корабельная артиллерия. — СПб: Велень, 1995. — 80 с. — ISBN 5-85817-009-9.
- ^ Бунеев И. И. и др. Морская артиллери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го Военно-Морского Флота. — СПб.: Лель, 1995. — 104 с. — ISBN 5-86761-003-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