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Lovewhatyoudo/b52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國各地語言生活
方言電影史
方言童謠/民歌

方、語言電視廣播史
各地讀音字典

WikiProject:中國傳統聲音
浙江吳語臨海話的語音樣本。長期盛行於台州,包括學校,至推普為止

浙江教學語言以來均爲當地吳語。曾經吳語人口佔全省總人口的98%以上。[1]自1985年浙江《九年制義務教育條例》始,學校推行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的普通話

明清-1980年代

浙江曾經流行吳語。1987年《中國語言地圖集》的吳語的方言分區圖,大致與浙江重合
時至2019年的浙江縉雲,師生之間在午休吃飯閒聊,講的已是普通話

明清時,全國各縣普遍用該縣語言上課。[2][3]明清時,遊走各州縣蒙學(兒童啟蒙學堂)的教書先生,常備該縣的正音字典,協助他以當地語言對學童教學[2]浙江亦不例外。各鎮的小學以當地語言教學,這些小學生升上縣城初中,又自然而然學習縣城的語言。浙江湖州德清縣老人在2018年憶述小時「進了中學,必須講德清方言,否則就難以與他人交流。」[4]

  • 據老人回憶,1916年她六歲進屯溪私塾讀,雖然是民國初年,但教材仍是清代的《三、百、千》(註: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與《幼學瓊林》之類。老師吳知生當年有六十歲,﹝江西省﹞婺源縣浙源鄉花橋村(現歸[安徽省]休寧縣溪口鎮﹞管轄),是清代的一個秀才,用不太熟練的屯溪方言休寧東鄉話教學,其案頭長年放着一厚本手抄的《海陽東鄉土音音同字彙》,作為發音的依據。[2]
  • 浙南閩語鎮私塾: 山梅先,原名潘思強,又名潘學池,號山梅。1905年出生於松門鎮河頭村。清末民初,其祖父租用在箬山東海街庄道頂家四合院內開設「天生道地」藥行經營藥材。民國初期,舉家遷徙至箬山。此時,山梅先正年少要去讀書。由於當地的幾所私塾用閩南方言講課,山梅先聽不懂,求讀私塾四處碰壁。通過有心人的介紹,後進入東海陳璋(箬山人稱春富先)辦的本德堂私塾試就讀,[...]。1948年,山梅先在箬山北山頭租用原顧岐先生創辦過的箬山書院,單獨辦起了「慎思堂」私塾,用溫嶺方言授課。第一學年招收的學生有十幾個,其中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七夕節」(石塘七夕習俗)代表性傳承人駱業生等人,第二學年招收的學生逐漸增多,有[...]「海洋剪紙、鱟殼貝藝」項目傳承人郭獻忠(註:1934年生,亦是溫嶺師範學校退休教師)。新中國成立後,隨着私塾的取消,山梅先才告別了他喜愛的教書生涯。[...]1975年,山梅先亡故。[5][6]
  • 趙元任以畢生的精力致力於漢語方言的研究,基於他對漢語對語言學研究的科學認識。他認為,研究方言「第一,咱們可以通過任何一個主要漢語方言,掌握全部漢語文學。第二,精通一個漢語方言,是了解全部漢語的準備。」(李榮1952《北京口語語法》,節釋自1948年趙元任《Mandarin Prime》)[7]

吳語唸課文

  • 浙師大王洪鐘教授:...從前人們不但交流用方言,而且在私塾里用方言朗讀文章;而現在年輕一代由於從小學普通話,方言對他們來說僅用於鄉鄰交流,看到漢字根本想不到它的方言讀音,用方言說話時也想不到對應的字,就使方言和書面語之間的聯繫割裂了[16]

率先由吳語換為普通話教學的是語文科,始於1956年。[17]浙江在明清以來以吳語唸課文的傳統走入尾聲。1980年代在浙江嘉興一中求學的董卿在2016年主持央視《中國詩詞大會》讀韓愈的作品時,自承是第一次用吳語來讀。[18]少有的例外是浙江平陽中學學生在2019年指,以吳語唸老舍的課文《想北平》是「班級的保留項目」。[19]

1924年徐志摩用浙江吳語海寧話寫的散文詩《一條金色的光痕》,[20]至2012年海寧市檔案局發現海寧人已不會讀,檔案局擔憂「若干年後,人們再見徐志摩這首土話詩作時,恐怕會一頭霧水,質疑這是否徐先生所作,或者是無法閱讀、體會詩詞的音韻趣味了。」[21][22]

1980年代加快推普

1955年全國文字改革會議明定普通話北方話為基礎方言,[17]浙江語言不在基礎方言之列。1950年代媒體不發達,推普緩慢;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時,全國中小學回復傳統母語教學,如山西省[23]、廣東省等[24]。1985年6月,浙江省人大通過《九年制義務教育條例》並規定「學校應推廣使用普通話」,[25][註 1]浙江推普加快。

2000年代

學校標語將「說普通話」和「用文明語」並列
2018年訪問某杭州學校,家長、教師、校長全部以普通話受訪

普通話在浙江校園被推上強勢,始於2005年省教育廳評審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27],學校紛紛成立「推普協會」。[28]不僅僅是上課期間,師生在課餘時間、以至於整個校園也不再講吳語。而這並非因為老師們是外省人所以不會講——即使是省會杭州,有些學校的本地教師最少也有30%,然而本地老師指出「在學校教學要求說普通話,他們只有在家或者和朋友聚會時說杭州話」。[29]

2000年10月全國人大通過《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首度以法律限制普通話以外語言的使用場合。2004年各省陸續有報導,老師或學生講方言被「罰款、罰抄、扣文明分」,[30][31][32]以及學生不會當地語言的現象。[33]有山東小學教師指出「事實上小學以及幼兒園禁止學生在校園裏說方言,並不是一所學校的做法,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34][註 2]

2004年杭州市政協委員毛海濤提案「中小學生在家裏與父母溝通、在校外和同學交往時,用杭州話交流」[38][39],浙江出身的周思源教授不同意提案,撰文指「保護語言決不等於保護方言」,獲教育部轉載。[40]。2005年殷作炎教授撰文稱「普通話在杭州中小學並沒有成為普遍的校園語言,不少外來人口都受困於聽不懂杭州話杭州方言類電視節目的增多會顯出城市的小家子氣,也不利於社會的和諧發展」(參見浙江方言電視)。[1]

近年發展

  • 處州晚報問了市區幾所學校的輔導員,他們大多表示「還真不知道哪些學生能講麗水話」。[41]

全國幼兒園推行「我是中國娃,愛說普通話」運動,2019年浙江杭州市麗水市的幼兒園學生「積極發動爸爸媽媽、叔叔阿姨說普通話、講文明話」,向行人發傳單呼籲「爺爺、奶奶請說普通話」。[42][43]2016年報導,某小學語文老師從小只跟自己兒子講吳語,兒子進幼兒園不到一個月已滿嘴流利普通話,卻自始再也不說吳語。[44][19]2011年《講方言的老師》命題作文在中國大陸各省學校牽起熱潮。[45]作文大多講述學生跟講方言的老師賭氣、搗亂。[46][47]

相關條目

腳註

  1. ^ 浙江比全國早一年推行義務教育。1986年4月,第六屆全國人大通過《義務教育法[26]
  2. ^ 張立美,2011年揚州大學碩士,[35]山東臨沂蒙陰縣教育局所屬小學教師。[36][37]

引用來源

  1. ^ 1.0 1.1 標題不詳. 《浙江日報》. 2005-04-07.  轉載至方言类节目引出的争议.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官網. 2005-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3). 
  2. ^ 2.0 2.1 2.2 江巧珍; 孫承平. 徽语区方言的特点与成因初探. 《黃山學院學報》. 2003年11月, (4): 50-53. 明清時,各地用方言教書是普遍現象。[...]教蒙館的先生用各縣各鄉的方言教書。[...]至遲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徽州各縣鄉下的小村子中一個代課教師的複式初級小學,有的還是用方言在教學。相反的例子是,方言較早淡出的旌德太平等縣,經過太平天國戰爭,當地原有的有文化底蘊的居民大部分死亡,講下江官話的沿江農民填補了空間,使用當地方言的區域退縮到深山老林中去,面臨消亡的危險[...]據健在的九十三歲高齡的洪琴仙[女性]老人回憶,1916年她六歲進屯溪黎陽鎮﹞三門呈[村]洪家私塾讀,雖然是民國初年,但教材仍是清代的《三、百、千》(註: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與《幼學瓊林》之類。老師吳知生當年有六十歲,﹝江西省﹞婺源縣浙源鄉花橋村(現歸[安徽省]休寧縣溪口鎮﹞管轄),是清代的一個秀才,用不太熟練的屯溪方言休寧東鄉話教學,其案頭長年放着一厚本手抄的《海陽東鄉土音音同字彙》,作為發音的依據。1919年,10歲男女分教時,她到洪家女私塾讀書時的老師洪昂高是歙縣西鄉洪坑人,也經常用《海陽東鄉土音音同字彙》來糾正自己不熟練的屯溪方言。 
  3. ^ 基達. 普通话要继续推广. 《語文建設》. 1963, (9).  原文引錄:「過去方言區的學校一般都是用方言教學的」
  4. ^ 你能听懂几种方言. 德清新聞 (德清縣廣播電視台). 2018-04-10: 第6頁.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31). 
  5. ^ 林作標. 他在箬山办起“慎思堂”私塾——“山梅先”小传. 台州晚報. 2020-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6). 
  6. ^ 郭竹萍; 楊帆; 何賢順. 【渔家风情剪艺】浙江省温岭郭献忠先生剪纸艺术赏析. 中華剪紙藝術. 2018-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7). 
  7. ^ 馮愛珍. 方言大师赵元任. 清華大學新聞網-轉自中華讀書報. 2001-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6). 
  8. ^ 馮愛珍. 方言大师赵元任. 清華大學新聞網-轉自中華讀書報. 2001-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6). 
  9. ^ 張中行. 《负暄琐话》.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86. 老人滿頭白髮,穿綢長衫,由弟子馬幼漁錢玄同吳檢齋等五六個人圍繞着登上講台。太炎先生個子不高,雙目有神,向下一望就講起來。滿口浙江餘杭的家鄉話。估計大多數人聽不懂,由劉半農任翻譯;常引經據典,由錢玄同用粉筆寫在背後的黑板上。說話不改老脾氣,詼諧而兼怒罵。現在只記得最後一句是:『也應該注意防範,不要趕走了秦檜,迎來了石敬瑭啊!』  學者對該引文又有考證,見桑兵. 章太炎晚年北游讲学的文化象征. 《歷史研究》. 2002, (4): 註釋第5-6條.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6). 
  10. ^ 桑兵. 章太炎晚年北游讲学的文化象征. 《歷史研究》. 2002, (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6). 1932年3月22日、24日、28日、31日、4月12日,民國大學燕京大學中國大學北平師範大學平民大學先後請章太炎做了《代議制改良之說》、《論今日切要之學》、《治國學之根本知識》、《清代學術之系統》、《今學者之弊》等演講。4月18日、20日和22日,北京大學也請章太炎以《廣論語駢枝》為題,連講三次,演講地點在松公府研究所講堂,共設座60個,國文學系佔40,研究所國學門佔20。據說章太炎的這幾次演講是當時北平學術界的盛舉,聽講的人有許多專家學者。 
  11. ^ 章太炎与最小弟子朱季海:坚持革命 怪习如出一辙. 人民政協報. 2009年04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10). 曾充當大陸與台灣溝通使者的新加坡《南洋商報》特派記者曹聚仁,就是章太炎於上個世紀20年代在上海灘所收的一名最為年輕的弟子。曹聚仁是浙江蘭溪人,聽得懂章太炎的餘杭話,在聽講的學生中,他的記錄不僅最為詳盡,而且能夠補充章太炎在講課時所疏漏的內容,章太炎對曹聚仁也就格外厚愛。[...]章太炎每次講課,總是侃侃而談,滔滔不絕,而被安排作板書的弟子很難寫得下來,他總感到不甚滿意。所以,在他講《尚書》時,特囑朱季海(註:蘇州人)另做記錄。 
  12. ^ 彭華. 〈王国维之生平、学行与文化精神〉. 舒大剛 (編). 《儒藏论坛: 第四辑》. 成都: 巴蜀書社. 2009年12月. ISBN 9787807525554.  該文後略經修訂,收入:彭華 (編). 《王国维儒学论集》. 成都: 四川大學出版社. 2010年11月: 「代前言」頁. 
  13. ^ 孫敦恆. 王国维与清华国学研究院. 清華大學校史組 (編). 《清华人物志(一)》. 清華大學出版社. 1983年.  全文轉載至:王国维与清华国学研究院. 中國教育網. 2011-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7). 
  14. ^ 倾听海宁之声—走近海宁方言. 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 2013-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6). 在講到海寧名人和方言的部分時,姚若豐老師着重向大家介紹了王國維章克標胡明揚徐志摩,和大家分享了很多這些名人與海寧方言間的趣事。任教清華之時,王國維先生的授課以海寧方言為主 
  15. ^ 姚淦銘(講者). 王国维的学术三境界(謄稿). 央視科教頻道百家講壇》. 2004-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6). 有的問題,學生問,王國維一看,不大清楚,他就用海寧話,海寧話有點像上海話:「阿拉弗曉得」——我不知道。多謙虛呀!他從不不懂裝懂:「……以弟之愚暗,於《書》所不能解者殆十之五,於《詩》亦十之一二。」 
  16. ^ 金璐; 林楚依. 竞选者最年长者85岁 “老金华”竞选方言发音人火暴. 金華新聞網. 2012年07月2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6).  王洪鐘,1968年生,江蘇海門人,全國漢語方言學會會員、國家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浙師大教授。
  17. ^ 17.0 17.1 周恩來. 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1956年2月6日). 中央政府入門網站. 2005-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12-10).  又摘錄於袁鍾瑞. 《话说推普》[话题六] 新中国的推广普通话工作. 中國語言文字網.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 2008-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3). 
  18. ^ 中國詩詞大會》第一季第四期,2016年03月04日,中國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播出。在參賽者林於明的環節,節目評委酈波(江蘇丹陽人)說「包括吳方言、湘方言都可以,保留了大量的入聲字(...)」,主持人董卿回答「我從來沒有試過」,隨即試用吳語誦讀。影片參見:[中国诗词大会]个人追逐赛 挑战者:林於明. YouTube. 2016-03-22. 
  19. ^ 19.0 19.1 陳佳佳; 陳波; 盛炫炫. 平阳市民,你会说方言吗?来看记者调查情况. 平陽新聞網 (平陽縣委宣傳部). 2019-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3). 
  20. ^ 該詩作的吳語朗讀影片:徐志摩《一条金色的光痕》吴语·海宁硖石方言. YouTube.  1924年2月26日投稿於北京《晨報副鐫》,1925年結集為《志摩的詩》(新月書店)時刪去《一條金色的光痕》的序言,2016年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復刻《志摩的詩》(ISBN 978-7550263789)重新收入序言。
  21. ^ 徐寧. 保护方言与推广普通话不矛盾 方言代表着一些地方的特色文化和底蕴. 秀洲新聞網——轉自嘉興日報. 2012-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6). 
  22. ^ 沈靜. 徐志摩的土白诗读起来有点难 90后大多不会说土话 专家建议应让方言回归生活. 南湖晚報. 2012年02月15日: 09版.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0). 
  23. ^ 蘇德龍. 我县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几点做法. 《語文建設》. 1983, (9) [2020-09-24].  作者單位:山西省稷山縣教育局工作人員.
  24. ^ 陳湘. 领导重视是推广普通话的关键. 《語文建設》. 1982, (3).  作者單位: 廣東省文字改革委員會工作人員.
  25. ^ 浙江省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条例. 1985-06-13.  全文轉載於浙江省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条例. 杭州市人大官網. 2003-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2). 
  26. ^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主席令第五十二号). 中國中央人民政府. 1986-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9). 
  27. ^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的通知》(浙教语〔2005〕64号). 2005-05-31. 全文轉載於浙教语〔2005〕64号. 浙江省教育廳官網. 2006-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2). 
  28. ^ 引领示范,服务社会. 金華市教育局官網. 2007-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2). 
  29. ^ 黃鶯. 爸妈都是杭州人 为什么讲杭州话的孩子越来越少了. 新浪浙江——轉自都市快報.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5). 
  30. ^ 请你评说校园禁讲福州话. 新浪——轉自東南快報. 2004-1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23). 
  31. ^ 張釗. 网传冼村小学禁说粤语 校长称禁止所有方言. 南方都市報. 2012-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17). 
  32. ^ 周雲. 禁讲方言的学校才该被扣文明分. 新浪——轉自信息時報. 2012-05-15. 
  33. ^ youyou. [讨论] 粤语衰落谁之过?. 湘里妹子. 2003-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6).  最初刊登於金羊網南方網新華網
  34. ^ 張立美. 小学禁讲方言值得提倡. 中新網——轉自合肥晚報. 2012-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16). ; 又投稿於:張立美. 别以文化视角审视小学禁说方言. 華聲在線 (湖南日報報業集團). 2012-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2). 事實上小學以及幼兒園禁止學生在校園裏說方言,並不是一所學校的做法,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35. ^ 張立美.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揚州大學學科教學(語文)碩士論文. 
  36. ^ 張立美. 专科生就业率最高是市场的选择. 《青年教師》. 2016, (7).  作者單位:臨沂市蒙陰縣高都鎮洪溝聯小
  37. ^ 让朗读成为校园最美的风景——蒙阴县教体局开展大阅读工程. 蒙陰縣教體局. 2020-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6). 
  38. ^ 政协委员:保护杭州话及文化. 杭州: 新浪網——轉自都市快報. 2004-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4-13). 
  39. ^ 蘇雁. 拯救方言就是拯救地方文化. 光明日報. 2008-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2). 
  40. ^ 周思源. 杭州方言何需保护. 中華讀書報 (光明日報社). 2004-06-23. ,刪節版轉載於杭州方言何需保护.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官網. 2005-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2). 
  41. ^ 呂愷. 106名学生中,有21个说自己会讲丽水话,但真的要他们用丽水话介绍自己时,却……你觉得孩子要学“丽需窝”吗?. 處州晚報. 2020-11-30: 02頁.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1). 
  42. ^ 王余露. 东藩幼儿园: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蕭山日報主辦蕭山網. 2019-09-20 [2020-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5). 
  43. ^ 我是中国娃 爱说普通话. 麗水市實驗幼教集團的百家號. 2019-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5). 
  44. ^ 在杭州你还在家讲方言吗?普通话最标准的地方在哪?. 杭州網——轉自都市快報. 2016-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0). 教了十幾年小學語文的周老師,他和愛人都是杭州本地人,[...]兒子還在媽媽肚裏時,全家就一起討論過,將來對孩子說什麼話?意見一致:說杭州話。[...]兒子3歲讀幼兒園之前,都說杭州話。全家人都沒有提前教普通話,為此入園前還很擔心,專門找老師說:「兒子沒說過普通話,只會說杭州話,還請老師多多關照。」誰知道,進園一個月不到,兒子學會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同時,杭州話一句也不說了。為了引導他說杭州話,周老師[...] 
  45. ^ 張衛中. 专家点评与亮分. 《語文教學與研究(讀寫天地)》 (湖北武漢: 華中師範大學). 2011年4月, (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6).  作者是徐州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該期作文評審。
  46. ^ 史濤. 讲方言的老师. 《語文教學與研究(讀寫天地)》 (湖北武漢: 華中師範大學). 2011年4月, (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6).  作者是江蘇溧陽市光華初級中學學生,毗鄰浙江省界,屬吳語區。
  47. ^ 吳夢婕. 讲方言的老师. 《語文教學與研究(讀寫天地)》 (湖北武漢: 華中師範大學). 2011年4月, (12) [2020-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8).  作者是襄樊市第四中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