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優良條目/2014年9月23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德意志帝國(德語:Deutsches Kaiserreich),亦被稱為德意志第二帝國,是指從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王國統一日耳曼地區到1918年11月霍亨索倫王朝末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為止的德國。其正式國號德意志國」(Deutsches Reich),也是後來威瑪共和國納粹德國的正式國號

德意志帝國由27個領地構成,其中普魯士王國占帝國大部分地區並擁有最多人口。帝國成立後,普魯士其領導者身份被其他德意志統治者排擠,普魯士國王和首相兼任德國皇帝和首相,實行君主立憲制,設立上議院和下議院。德國共經歷了三個皇帝,分別為威廉一世腓特烈三世威廉二世。威廉一世在任期間十分信任俾斯麥,幾乎所有政務都由首相俾斯麥處理,因此又稱為「俾斯麥時代」。俾斯麥時代在位期間,最大的目的是防止法國一報普法戰爭之仇,他建立了同盟體系,與俄奧兩國結盟,孤立法國。他的對外政策十分成功,避免與列國發生衝突,但內政卻一敗塗地,文化鬥爭與反社會主會未能達到預其目的。威廉一世逝世後,由腓特烈三世繼任,但他僅在任99天,因此又稱為「百日皇朝」。威廉二世在任期間,一手摧毀了俾斯麥體系,積極向外拓展殖民地,大幅修建海軍船艦,並帶領德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大戰期間德國腹背受敵,加上齊默爾曼電報事件導致美國參戰,最終導致帝國覆亡。戰敗後的德國建立了共和政體,稱為威瑪共和國。>>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