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8月15日) |
三军,是中文对于军队称呼的一种,其历史最早可上溯到春秋时代,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其意义有明显的变化。
最早的三军指春秋诸侯的军队,按照周制,天子可以有六军,大的诸侯国可以有三军,三军常称为上军、中军、下军,每军传统上按一万二千五百人制。[1]军的统帅也称为将军,诸侯常自领上军。此时期另一种说法则是指兵种不同,即合指车、步、骑(战车、步兵、骑兵)为三军。[2]
秦朝统一以后,这种体制也不复存在;而随着中国军事情况演变,战车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所以三军可以指代一支出征的部队前军、中军、后军的。而原来的国分三军的做法从三国之后,更加被中军、外军之分所取代,更多的是设“中、前、后、左、右”五军甚至更多;“三”字泛指众多,作为整个部队的统称,并不是准确的数字。
到了现代战争,军队兵种的分化趋现陆军、海军、空军三个方面,所以三军又可代指此三军种。但是三军原来的通指整个部队的含义仍然存在,并有明显的拓展。
在棒球等职业运动中,为有效运用球员战力,会将球员分为主要战力的一军及储备战力的二军,日本职棒一些球队会再细分出“三军”,相当于美国职棒小联盟的2A、1A。
另见
参考文献
这是一篇与中国历史相关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