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洋
此条目论述以部分区域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观点。 |
东洋,或称东瀛,字面上的意思是指“东方的海洋”,在现代汉语圈主要做为日本的别称,但在其他汉字文化圈的语言中则有不同的用法。
各种用法
华语圈
在汉语圈,“东洋”一词主要表示“日本”,偶尔也用于表示整个东亚地区,不过这用法较不常见或是古老用法。
“东洋”一词确立可追溯至元朝,最初是相对于西洋的地理概念。大德年间成书的《大德南海志》中就已有对“东洋”的初步划分,当时的“东洋”是指中国东南的沿海地区,包含现今被视为属于东南亚的大部分南洋岛屿;其中又大致以爪哇海与巽他海峡作为区隔大、小东洋的分界。
明朝初期大体上承袭元朝的划分方式,但在细部范围上却有许多不同描述。以郑和下西洋的考据为例,张燮在其所著《东西洋考》中以今汶莱为分界,将吕宋、苏禄、布里亚斯(猫里务)、摩鹿加(美洛居)一带划为东洋,与北方的台湾(东番)相邻。
以婆罗(Borneo)与汶莱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西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之海称为“涨海”。
其余汉字文化圈地区
“东洋”日语读作“東洋(とうよう)”(Tōyō),在日本广义上是亚洲的代称,狭义与常用定义上则是指东方世界,包括东亚(含东北亚)、东南亚以及南亚。
“东洋”朝鲜语读作“東洋(동양)”(Dongyang),在朝鲜半岛广义上与日本的狭义定义相同,狭义上则与欧洲人所称的“远东”意义相近,指的是中国、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等地,以及与他们属于相同文化圈的邻近国家[1]。
“东洋”越南语读作“東洋(Đông Dương)”,在越南指的是包括该国在内的整个中南半岛地区,越南将该半岛称为“东洋半岛”(越南语:Bán đảo Đông Dương、半島東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