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五礼通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五礼通考》是一部清代礼学大作,共二百六十二卷,秦蕙田撰。

雍正二年(1724年),秦蕙田与同乡好友顾栋高吴鼎龚灿吴鼐蔡德晋诸人成立读经会,[1]随读随记,前后坚持十余年。乾隆十二年(1747年)五月,秦氏丁忧在家,依徐干学《读礼通考》体例,开始撰写《五礼通考》。[2]以吉、嘉、宾、军、凶等五部分,并大量征引《十三经注疏》、《二十四史》、《通典》,编次为书。乾隆十七年壬申(1752年),《五礼通考》初稿垂成,由顾栋高作序。[3]乾隆十八年癸酉(1753年),八月,蒋汾功序《五礼通考》。[4]乾隆十九年(1754年),《五礼通考》已积稿二百余卷,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再邀钱大昕助纂。[5]其他如王鸣盛王昶戴震吴玉搢诸人,亦曾参与其间之校订。[6]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冬,《五礼通考》书成,由秦氏《自序》,共历时三十八年。[7]是年九月九日巳时,秦氏卒于沧州。[8]

注释

  1. ^ 清儒学案》卷六十七《味经学案》载《味经日钞自序》云:“余少与蔡学正宸锡、吴水部大年、学士尊彝、龚布衣绳中为读经之会。”
  2. ^ 清史列传·秦蕙田》记:“十二年五月,丁本生父忧。”《五礼通考自序》曰:“丁卯、戊辰治丧在籍,杜门读礼,见昆山徐健庵先生《通考》。”严荣《述庵先生年谱》记:“正月北上,二月抵京师,礼部侍郎无锡秦公(蕙田)方仿徐氏《读礼通考》之例纂《五礼通考》,属先生修吉礼。”
  3. ^ 《五礼通考》卷端顾栋高《序》云:“少宗伯秦公味经辑《五礼通考》一书,凡若干卷,书垂成而余入京师,属为之叙。……乾隆十七年壬申顾栋高时年七十有四。”
  4. ^ 《五礼通考》卷首蒋汾功《序》:“今秋儿子和宁给假归里,爰以授之,而索予弁其首。予读之,听然莫逆于心也夫。……故不敢以老辞,序而归之。乾隆十有八年秋八月阳湖八十二老人蒋汾功。”
  5. ^ 《潜研堂文集》卷廿六《味经窝类稿序》曰:“丁丑、戊寅之间,馆公邸第,因得稍窥公得力所自。”秦氏《自序》曰:“戊寅,移长司寇,兼摄司空,事繁少暇,嘉定钱宫允晓征实襄参校之役。”
  6. ^ 《潜研堂文集》卷三十九《戴先生(震)传》:“时金匮秦文恭公蕙田兼理算学,求精于推步者。予辄举先生名。秦公大喜,即日命驾访之,延主其邸,与讲观象授时之旨,以为闻所未闻。秦公撰《五礼通考》,往往采其说焉。”王昶《蒲褐山房诗话》云:“文恭尝招予寓味经窝数月,予病为按脉定方,故得备闻其事。”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二一“吴玉搢《山阳耆旧诗》”条云:“吴山夫学有本原,馆秦树峰司寇家,《五礼通考》皆其手订者。树峰尝言得三异人,山夫其一也。”
  7. ^ 卢文弨《五礼通考跋(癸未)》记:“吾师味经先生因徐氏《读礼通考》之例而遍考五礼之沿革,博取精硏,凡用功三十八年而书乃成。……古今之菁英尽萃于此矣,洵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
  8. ^ 《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太保刑部尚书秦文恭公墓志铭》记:“以九月九日巳时薨于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