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囤积障碍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堆满物品的室内

囤积障碍(英语:hoarding disorder,中国大陆作囤积障碍,台湾作储物症),也称强迫性囤积症病态性囤积症弃置恐惧症,是一种强迫行为,过度性地收购或收集物件,即使是不值钱、有危险性或不卫生的物品,不过也有些是属于可能有用但是闲置的物品。无论如何,强迫性囤积病患者所聚集的物件数量通常会相当庞大,会干扰或损害到患者及身边的人生活上的流动性和基本活动,或是造成经济困难。囤积行为如果影响到包括煮食、打扫、洗澡及睡觉等正常活动的话即属确诊患病。

目前尚不清楚强迫性囤积症是否是一个孤立的病态,还是一种从其他病症影响而成的症状,例如强迫症

症状

囤积病者的客厅

2013年出版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简称DSM)第五版定义为精神科疾病,另根据 Frost and Hartl 1996年所提供以下对这个心理疾病的定义为:

  • 患者有收集癖好,他们需要、大量收购或无法抛弃对别人看来价值不高或没用的物件。
  • 居住的环境因收集物的大量堆积以致妨碍到这些空间原本的功能,例如甚至需要用到餐桌、椅子、床、楼梯或浴盆来摆放物件,卧室或浴室用作储物室。
  • 由于囤积行为而有显著的压力及干扰或妨害到正常生活的运作。
  • 不愿意或无法归还借来的东西,当借送界线模糊时,有时候甚至会演变为偷窃行为或偷窃狂

强迫性囤积在其最坏的例子可能会造成火灾、不卫生的环境(如老鼠横行等等之现象)、因收集物摔倒受伤,甚至对自己和其他人健康和安全构成危险。

有些患者亦可能会错误地认为自己收集来的东西的价值,亦可能知道积累的物件是无用,或对物件有强烈个人的精神附属感或寄托,则是患者明知物件是对其他人完全毫无价值的。

另有部分患者会将过期食物放保留下来,在某些情况下亦会强烈抗拒亲友等人试图清除掉他所囤积之物品。而在其他状况下,患者仍会意识到电冰箱需要清洁,但由于被屋内其他地方的类似情况下导致他放弃清理的念头,或因明白清除杂物的困难而导致放弃行动。

种类

囤积者中,有超过八成无法停止攫取物品,其中七成五的患者常买个不停,买的时候不会管自己钱够不够、家里有没有地方摆。 美国史密斯学院心理系教授蓝迪佛罗斯特(Randy Frost)称此行为是“购物疗法”(retail therapy)。 在这类囤积症患者眼里,购物是一种疗法,通过买东西让自己消除负面情绪、获得心理满足感。 除了此类“购物狂囤积者”,另有“拾荒型囤积者”,他们倾向捡个不停,不仅看到免费报纸、传单、小赠品会忍不住多拿几份,看到空瓶、空盒等堪用废弃物,都会想办法搬回家里。 [1]

辅助治疗方法

若身旁有“囤积者”,除了专业行为与药物治疗,也应从以下重点修正: 帮助囤积者维持专注,并提供必要情感支持,并且,不要替囤积者做命令式决定,也不要在囤积者面前“出一张嘴”,因为只靠囤积者慢慢清理,容易令患者泄气而失去动力。

囤积者并该从学习“宽恕”出发,学习告别、割舍生命中过于沉重的负担,为生命找回新空间的梳理秩序。 [1]

相关条目

相关书籍

  • Gail Steketee, Randy O. Frost. Treatment for Hoarding Disorder Workbook (Second Edition). Oxford, 2014. 此书对囤积症的评估和实际应对均给出了详尽的建议。
  • Randy O. Frost英语Randy O. Frost, Gail Steketee英语Gail Steketee. Stuff: Compulsive Hoarding and the Meaning of Things.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2010. 此书介绍了作者的案例研究对象,并剖析了对象的囤积症的心理原因。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