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希伯来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希伯来书》(希腊语ΠΡΟΣ ΕΒΡΑΙΟΥΣ),天主教称《希伯来人书》,是《新约圣经》中,写给犹太人基督徒的一封书信,《新约圣经》全书的第19本书。这卷书中没有提及作者姓名,内容大略陈述耶稣基督旧约与新约时代的独特地位,并解释部分旧约圣经的真正含义。

《希伯来书》主题:神藉摩西颁下有关祭司的条例,因着人的软弱,使得地上的祭祀活动要暂时废掉,由神的儿子亲自为世人作天上的大祭司行赎罪祭。书信是为了安慰圣殿被毁后的信徒,不要迷失,要持定所承认的道。

作者

不同于其他圣经中的书信,希伯来书的作者并没有提到他的名字。有人认为作者是保罗,或是提摩太,或是路加都有猜测,也有其他说法,但都不得而知。

对于作者的了解只知道他非常熟悉旧约、了解犹太人的各样律例、对于希腊文的造诣很深,因他大量地使用了优美的词藻和句型。

书中也未提及作者与受者的所在地,对照时间来看,因当时基督教正在受尼禄王的迫害,作者没有透露太多消息也合情合理。

本书少部分篇章引用大量旧约内容,不排除是后人未尽了解原作者之意,而予其合理化的补述。

写作背景

作者在信的结语中写道:“你们该知道,我们的兄弟提摩太已经释放了;他若快来,我必同他去见你们。”(13:23)看来作者与受者都认识提摩太,而提摩太大约在公元65~66年后被释放,所以本书写成应至少在公元65年后,另外公元70年时,耶路撒冷圣殿被攻打以致拆毁,对于作者论述不需地上的圣殿其实大有帮助,但作者没有使用这样的论证,故猜测事件还没发生,所以本书应在公元65~70年间完成。

本书大纲

. 基督的优越性
甲. 更美的使者
  • A. 引言——基督的资格 (1:1-3)
  • B. 基督高过天使
  1. 基督在名分上超越天使 (1:4-14)
  2. 警告:不可忽略这更大的启示 (2:1-4)
  3. 基督在权柄上超越天使 (2:5-9)
  4. 基督受苦完成救赎 (2:10-18)
  • C. 基督在名分上超越摩西 (3:1-6)
  • D. 警告:不信者不能进入安息
  1. 不信的危机 (3:7-19)
  2. 有安息的应许为选民存留 (4:1-11)
  3. 神的道辨明心思 (4:12-13)
乙. 更美的祭司
  • E. 基督胜任大祭司之职 (4:14-5:10)
  • F. 当持守盼望免被废弃
  1. 信徒当力求进长 (5:11-6:3)
  2. 警告:背道者,没有福音再为他们预备 (6:4-8)
  3. 务要坚持盼望承受应许 (6:9-20)

主要内容

基督的崇高地位

(覆盖希伯来书1:1-3:6)。开头的几句话讲说耶稣基督:“ 神既在古时藉着众先知多次多方地晓谕列祖,就在这末世藉着他儿子晓谕我们。”这儿子受 神委任作万物的继承者,切实反映出 神的荣耀。他洁净了我们的罪之后,“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希伯来书1:1-3)作者引用经文,证明耶稣比天使更为优越。

作者写道:“我们必须更加密切的注意。”为什么呢?作者指出,“那透过天使所传讲的信息,”人若不服从,尚且要受严厉的报应;既然这样,“如果我们忽略了这么大的救恩,怎么能逃罪呢?这救恩起初是由主亲自宣讲的。” 神曾使人子比天使低微一点,但如今我们看见耶稣“因为受死的苦,就得了荣耀尊贵作冠冕,叫他因着 神的恩典,为人人尝了死味”。[1]儿女既同有血肉之躯,他也照样成了血肉之体。特要借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并要解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他因此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最好的是,他由于自己曾在试探之下受苦,“就能搭救被试探的人”。[2]

凭着信心和服从进入上帝的安息

(覆盖希伯来书3:7-4:13)。基督徒比其他人更应该把以色列人的不忠引为鉴戒,免得形成“不信的恶心,把永生上帝离弃了”。[3]离开埃及以色列人由于不顺从和缺乏信心,以致不能进入上帝的安息。上帝在他的安息中歇了与地球有关的创造工作。然而,作者解释:“为了上帝的子民,必定另外有一个‘安息日’的安息保留下来。因为那进入上帝安息的人,就歇息了自己的工作,好像上帝歇息了自己的工作一样。”以色列人所表现的不服从,基督徒应该避免重蹈覆辙。“上帝的道是活的,是有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锋利,……并且能够辨明心中的思想和意念。”[4]

对基督祭司职任的优越怀有成熟的观点

(覆盖希伯来书4:14-7:28)。作者敦促希伯来人要继续宣认那通过了诸天的大祭司耶稣,以求得蒙怜悯。基督并没有荣耀自己,但父却荣耀他,说:“你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5]首先,基督藉着受苦学会了顺从,因此能够完美地担任大祭司的职位,负责为一切服从他的人带来永远的拯救。作者“有很多话要说,而且难以解释”,但希伯来人却仍是婴孩而还需吃奶。但其实他们本已该作教师了。“固体食物却属于成熟的人,他们通过习用,把自己的领悟力训练好,以至能辨别是非。”使徒敦促他们要“朝着成熟迈进”。[6]

那些认识了上帝的话语,但后来却离弃真理的人,要他们复苏悔改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为自己把上帝的儿子再度钉在柱上,使他公开受辱。”惟独藉着信心和耐心,信徒才能继承亚伯拉罕所得的应许——一个既稳确又坚固的应许。这个应许之所以稳确坚固乃是凭着两件不变的事:上帝的话语和他的誓言。基督徒的希望如同“魂的锚,既稳确又坚固”。他们的希望得以确立,乃是由于耶稣已经以先锋及麦基洗德系统的大祭司的身份进入“帘幕里面”。[7]

麦基洗德既是“撒冷王”,又是“至高上帝的祭司”。甚至族长亚伯拉罕也缴纳什一税给他。利未当时还在亚伯拉罕的体内,但通过他的祖先,他也缴纳什一税。麦基洗德对亚伯拉罕所作的祝福遂借此伸展到当时还没有出生的利未身上,从此显出利未系统的祭司职任是次于麦基洗德的祭司职任的。此外,如果人真能藉亚伦的利未系统祭司职任获致完美,又何需有另一位‘照麦基洗德的样式’的祭司呢?再者,祭司职任既有所改变,“律法也必须更改”。[8]

其实律法并没有使什么东西成为完美,相反,事实证明它既软弱,又没有效力。由于律法下的祭司相继死去,所以祭司的数目众多,但耶稣却“是永远活着的,便可以永远担任祭司的职分。所以凡靠着[他]来亲近上帝的,[他]都能彻底的拯救他们;因为[他]是永远活着,不断地为他们祈求”。耶稣这位大祭司是“圣洁、良善、无瑕、不与罪人同流”的,但律法所委任的大祭司却是软弱的,必须先为自己的罪献祭,然后才能为他人求情。故此上帝凭着誓言“选立了儿子,永远成为完美”。[9]

新约的优越地位

(覆盖希伯来书8:1-10:31)。事实表明耶稣是“更美之约的中保;这约原是凭更美之应许立的”。(希伯来书8:6)作者引用了耶利米书31:31-34整整四节经文,借此说明在新约里的人有上帝的律法写在他们的脑中和心内。人人都必认识耶和华,耶和华也“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愆”。由于“新约”(救恩)的订立,旧约(律法之约)已被恩典成全成而“快归于无有了”。[10](参看马太福音 5:17 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

前约规定每年要在帐幕献祭,作者将这项安排描述为“律例、制定着到改正时期为止罢了”。可是,基督以大祭司的身份来到的时候,却把自己的宝血献上,而非用山羊和公牛犊的血。摩西挥洒动物的血使前约生效,并且借此洁净了作为先模的帐幕;但与新约有关的属天实体却必须有更好的祭物。“因为基督并不是进了人手造的圣所、真圣所的模型、乃是进了上天本境,如今替我们显在上帝面前。”基督也不必年年献祭,仿佛以色列的大祭司所为一般,因为“他在今世的末期、乃是尽一次地显现,藉着自己之奉献为祭,好把罪废掉。”[11]

作者总结上文说,“律法既是将来美事的影儿,”就不能藉着重复献上祭物而除去“罪的意识”。然而,耶稣来到世上是要遵行上帝的旨意。作者说:“我们凭这旨意,靠耶稣基督,只一次献上他的身体,就得以成圣。”因此,希伯来人应该紧守他们就信心所作的公开声明,毫不动摇,并且“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不放弃大家聚集的机会。并且在得知真道,清楚知道耶稣基督是神所立的赎罪祭之后,如果停止聚会,离弃基督,再回到犹太教去找赎罪祭,赎罪祭就再也没有。[12]

解释及举例说明信心

(覆盖希伯来书10:32-12:3)。作者接着告诉希伯来人:“你们要追念往日,蒙了光照以后所忍受大争战的各样苦难。”他们不该抛弃发言的胆量,因这种胆量带有很大的赏赐。相反,他们需要忍耐,以求获得应许的实现,并且“有信心以致[使魂]得救”。信心!不错,这就是我们所需的东西。首先,作者给信心下了个定义:“信心是对所希望的事物那有保证的期待,是未观看到的实体那明显的论证。”(希伯来书11:1)然后,他在感人的一章里简明扼要地描述一群古人的榜样。这群古人曾经凭着信心而生活、工作、争战、忍耐,并借此得以成义。“因着信,”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起住在帐幕里,等待“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上帝所建造的。“因着信,”摩西继续保持坚定,“如同看见那不能看见的主”。作者说:“我又何必再说呢?若要一一细说,基甸巴拉参孙耶弗他大卫撒母耳,和众先知的事,时候就不够了。他们因着信,制伏了敌国,行了公义,得了应许。”照样,其他人也饱受嘲弄、鞭打、枷锁、酷刑等考验;但他们不肯接受释放,“为要得着更美的复活”。的确,他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他们全都因信得了给他们作的见证,但是还没有得到应许的实现。作者继续说:“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13]

要在信心的奋斗中保持忍耐

(覆盖希伯来书12:4-29)。作者规劝希伯来籍的基督徒要在信心的奋斗中忍耐到底,因为耶和华正向他们施行管教,好像管教儿子一般。要强化发酸的手和膝,为他们的脚不断修直道路,现在就是时候了。他们必须严加戒备,以免有毒根或污秽渗入,自己就因此被弃绝,如同以扫因不体会圣物而惨遭弃绝一般。由于在实际的西奈山上,烈火熊熊、有语声从密云中发出的景象实在令人生畏,以至摩西不禁说:“我甚是恐惧战兢。”但基督徒所靠近的事物却可畏得多。他们所靠近的乃是锡安山天上的耶路撒冷,其中有千千万万的天使和首生子的会众,有审判众生的上帝和更美的新约的居间者耶稣。因此他们更有理由要听从上帝的警告!在摩西的日子,上帝的语声曾震动大地,但现在他应许要震撼天地。至此,作者阐明他的论点说:“所以我们既得了不能震动的国,就当……照上帝所喜悦的,用虔诚、敬畏的心事奉上帝。因为我们的上帝乃是烈火。”[14]

有关崇拜问题的各样规劝

(覆盖希伯来书13:1-25)。作者以一项富于造就的忠告总结全封书信:要常存弟兄的爱,不可忘记好客的精神;人人都当尊重婚姻;要远避贪财之心;要服从那些在你们中间带头的人,不可被各样怪异的教训所迷惑勾引。最后,“我们应当靠着耶稣,常常以颂赞为祭献给上帝,这就是那承认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15]

主要教义

作为支持基督的论证,希伯来书很杰出;它具有完美的结构,同时提出大量来自希伯来文圣经的证据。它逐一讨论摩西律法的不同特色——约、、居间者、崇拜用的帐幕、祭司的职任、祭物——表明这些事只不过是上帝所立的模式,目的是要指向未来远较重大的事物。这一切便是基督耶稣和他所献的祭物,亦即律法的应验。保罗指出,“那渐旧渐衰的[律法],就必快归无有了。”但“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都]是一样的。”[16]希伯来人阅读这封信时必感到喜乐。

这封信的价值在于:当前的基督徒不在摩西律法下,依然能够从作者的论据找出有益的资料。这封信阐明新约安排是根据上帝给亚伯拉罕的应许——通过亚伯拉罕的种子,地上万族均会使自己得福——而订立的。主在古代应许要通过亚伯拉罕的种子耶稣基督使万民得福,这个应许的实现便是得生命的惟一希望。虽然不在律法之下,但由于是亚当的子孙,人人都生在罪里,因此需要一位富于怜悯的大祭司,在那里为相信耶稣赎价的人求情。有这样的一位大祭司,能够引导人进入上帝的国得永生。这位大祭司能体恤普通人的软弱,因为“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他邀请所有人“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希伯来书4:15,16)

此外,在此信中还能找着证据,表明许多在很久之前记录在希伯来文圣经里的预言后来获得应验。例如:

  • 作者在希伯来书中曾五次将诗篇110:1的王国预言应用在王国种子耶稣基督身上。这位君王已“坐在上帝宝座的右边”,等候“仇敌作他的脚凳”。[17]
  • 作者引用诗篇110:4解释耶稣担任的重要职位乃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古代的麦基洗德在圣经记录中是“无父,无母,无族谱,无生之始,无命之终”的。同样,耶稣一方面是君王,同时也“永远为祭司”,要将他的赎价的永久裨益应用在一切顺服他统治的人身上。[18]
  • 作者引用诗篇45:7,“上帝啊,你的宝座是永永远远的,你的国权是正直的。你喜爱公义,恨恶罪恶,所以上帝,就是你的上帝,用喜乐油膏你,胜过膏你的同伴。”(希伯来书1:8,9)
  • 作者引用诗篇102:25-27, 诗篇102篇是作者“困苦发昏的时候,在耶和华上帝面前吐露苦情的祷告。”,25-27节写到“你起初立了地的根基,天也是你手所造的。天地都要灭没,你却要长存;天地都要如外衣渐渐旧了,你要将天地如里衣更换,天地就都改变了。惟有你永不改变,你的年数没有穷尽!”这里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对创造宇宙万物的独一上帝耶和华的赞美。而希伯来书作者在1章10-12节引用了同样的话语来赞美圣子耶稣基督。因此,这里也很清楚地彰显了耶稣是三位一体独一上帝的第二位格,就是耶和华上帝。

作者引用旧约圣经,表明这些经文应用在耶稣的身上,彰显了耶稣基督的神性。

作者给希伯来人的信表明,亚伯拉罕盼望上帝的王国,“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上帝所经营所建造的”。这座城是‘属于天上的’。“因着信,”亚伯拉罕竭力追求这王国,甘愿作出极大的牺牲,要藉着“更美的复活”得享它的种种幸福。从亚伯拉罕和其他所有忠心男女身上,读者可以见到杰出的榜样!在希伯来书第11章,保罗将他们描述为‘如同云彩的许多见证人’。这项记载,特别鼓舞人;而且普通人都可以与这些紧守忠诚的忠心人士一同享有伟大的特权和希望。要“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19]

作者引用哈该的预言,引到上帝的应许之上:“再一次我不单要震动地,还要震动天。”[20]然而,上帝赐给伟大的种子——耶稣基督——的王国却会永远长存。“所以我们既得了不能震动的国,就当感恩,照上帝所喜悦的,用虔诚、敬畏的心事奉上帝。”这项记载保证基督的第二次临在‘与罪无关,乃是要拯救衷心等候他的人’。“常常以颂赞为祭献给上帝,这就是那承认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21]

参看

参考资料

  1. ^ 参看希伯来书2:1-3,6,9
  2. ^ 参看希伯来书2:10,15,17,18
  3. ^ 参看希伯来书3:12;诗篇95:7-11
  4. ^ 参看希伯来书4:9,10,12。
  5. ^ 参看希伯来书5:6;诗篇110:4
  6. ^ 参看希伯来书5:11,14;6:1;。
  7. ^ 参看希伯来书6:6,19
  8. ^ 参看希伯来书7:1,11,12。
  9. ^ 参看希伯来书7:24-26,28。
  10. ^ 参看希伯来书8:12,13。
  11. ^ 参看希伯来书9:10,24,26,译文来自《圣经吕振中译本》。
  12. ^ 参看希伯来书10:1,2,10,24,26。
  13. ^ 参看希伯来书10:32,39;11:1,8,10,27,32,33,35,38;12:1,2。
  14. ^ 参看希伯来书12:21,28,29。
  15. ^ 参看希伯来书13:15。
  16. ^ 参看希伯来书8:13;13:8;10:1
  17. ^ 参看希伯来书12:2;10:12,13;1:3,13;8:1
  18. ^ 参看希伯来书5:6,10;6:20;7:1-21
  19. ^ 参看希伯来书11:8,10,16,35;12:1。
  20. ^ 参看希伯来书12:26;哈该书2:6
  21. ^ 参看希伯来书12:28;9:28;13:15。

延伸阅读

  • Goldbeck, Beck H., An Isagogical Study of Hebrews[永久失效链接], Wisconsin Lutheran Seminar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82
  • Attridge, Harold W. Hebrews. Philadelphia, PA: Fortress Press, 1989.
  • Hagen, Kenneth. Hebrews Commenting from Erasmus to Beze. Tübingen: J.C.B. Mohr (Paul Siebeck), 1981.
  • Heen, Erik M. and Krey, Philip D.W., eds. Ancient Christian Commentary on Scripture: Hebrews. Downers Grove, IL: Intervarsity Press, 2005.
  • Hughes, P.E. A Commentary on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Grand Rapids, MI: Willia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 1977.
  • Hurst, L. D.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Its Background of Though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 Guthrie, Donald The Letter to the Hebrews. Grand Rapids, MI: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83
  • Phillips, John Exploring Hebrews (Revised). Chicago, IL: Moody Press, 1977, 1988
  • Lane, William L. Hebrews 1-8.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Vol. 47A. Dallas, TX: Word Books, 1991.
  • Lane, William L. Hebrews 9-13.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Vol. 47B. Dallas, TX: Word Books, 1991.
  • M'Cheyne, Robert Murray 'The Glory of the Christian Dispensation' (Hebrews 8 & 9) Diggory Press, 2007, ISBN 978-1-84685-703-4

外部链接

阅读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