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二十四簧竽小样图,出自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

中国古代一种气鸣乐器,属自由簧,类似于,不过较之为大,到宋已失传。亦有说法云大笙叫做竽,小笙叫做和。竽以为苗,以为斗[1],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实物[2],流行于东周平民与贵族阶层。[3][4]在合奏中调音和领奏。[5]

滥竽充数

齐宣王爱听吹竽,要数百人合奏,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混进竽乐队里,一直到齐宣王去世,都没被拆穿;直至齐湣王继位,他喜欢听独奏,南郭先生赶紧逃亡,这是成语“滥竽充数”的典故由来。[6]

参考

  1. ^ 《周礼‧春官‧笙师》:笙师掌教吹竽、笙。郑玄注引郑司农:竽,三十六簧;笙,十三簧。
  2. ^ 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上集).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73-10-01. CSBN 7068·287. 
  3. ^ 《史记‧卷六十九‧苏秦传》:临菑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
  4. ^ 《管子‧任法》:钟鼓竽瑟,宫中之乐,无禁圉也。
  5. ^ 《韩非子‧解老》:竽也者,五声之长者也,故竽先则锺瑟皆随。
  6. ^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乐律典·笙竽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