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昏迷指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财政昏迷指数是由《商业周刊》、393公民平台台湾经济研究院顾问黄崇哲等学者设计的财政健全评估指标,评比2001年到2012年台湾各县市多项财政能力,如永续服务、决算预算支应、偿债审核资料及现金偿付等;该指数的评估方法是以美国政府会计标准委员会、美国公民联合会等国际公认作法为基础[1]

该指数以四大面向探讨地方财政破产失灵之可能,其目的包括:建立公民财政参与感,期望经由本指标使公民社会容易掌握财政情势变化,并研判影响财政健全的主要因素,以形塑社会压力,引导政治政策追求永续财政健全;突破预算审议与政党瓜分机制,使公民社会能便利掌握预算编列的内容,提升议会预算审议成效,引导预算资源用于社会最大效用项目之上;本指标也可以引导社会舆论思维,使全体社会得以掌握公共财政之可能风险,并同时关注财政永续发展之重要性[2]

历史

该指数是由393公民平台所提出。393公民平台发现,台湾2004年底已累积债务新台币4.97兆元,2013年底增加为新台币6.86兆元,部分县市的债务已逼近举债上限;且台湾的民意代表常因选举压力,允诺各种公共福利,使政府支出历年增加,却不敢提高税率以确保政府的收支平衡。因此,参玖参公民平台认为,政府预算、分配与使用绩效,需要公民参与其监督与检讨。然而393公民平台发现,政府财政资讯项目繁多、内容琐碎,一般公民难以进行检讨分析,需要专业团体协助整理财政数据、转换成简而易懂之指标,以提升中央和地方财政管理之课责性。有鉴于此,393公民平台参考了国际政府财政指标与检讨机制,于2014年4月首度提出“公民地方财政健全评估指标”,又称“财政昏迷指数”,以促进公民参与政府财政监督[2][3]

定义

财政昏迷指数就台湾各县市政府就历年财政情势进行分析探讨,以现金偿付能力、预算支应能力、长债偿还能力、永续服务能力做分析,公式如下:

昏迷指数=现金偿付能力X40%+预算支应能力X30%+偿债偿还能力X20%+永续服务能力X10%[2]

编制方式

财政昏迷指数是根据ICMA建议的四个面向为指标,给予不同的加权之后,加总成为一个代表中华民国各县市财政状况的指数。四个面向的名称、意义与加权成数为:

  1. 现金偿付能力:占40%,可衡量政府是否有能力偿还短期债务。
  2. 预算支应能力:占30%,可观察政府是否具有足够的收入,以应付岁出。
  3. 长债偿还能力:占20%,可衡量政府是否有能力偿还长期债务。
  4. 永续服务能力:占10%,可衡量政府是否有能力将其所提供的公共服务,维持在目前的水准[4]

历年结果

根据2014年4月公布首次“台湾20县市财政昏迷指数评比”调查显示,2012年,桃园县、台中市、新竹市是状况最好的3县市,苗栗县最差,落入“濒临脑死区”,另外次差的重度昏迷县市,则含基隆市、南投县、彰化县、云林县、花莲县、澎湖县与屏东县。[1][5]

2014年底,“台湾20县市财政昏迷指数评比”观察2011年五都升格后至2013年的县市财政状况,公布全台20县市中,85%的县市财政进步,尤以台南市台东县为财政优等生。[6]

2015年底的“台湾20县市地方财政昏迷指数评比”,再次引发不少话题。393公民平台依据审计部2014年地方政府总决算审核报告,再参照国际地方财政信用评等经验,编制“2014年县市财政昏迷指数报告”,其中台北市表现最好,苗栗与花莲最差。[7]

参考来源

  1. ^ 1.0 1.1 王家俊. 財政昏迷調查 苗縣全台居首 6都南市墊底. 2014年4月16日 [2014年10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0月6日). 
  2. ^ 2.0 2.1 2.2 2014台湾20县市财政昏迷指数评比报告下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393公民平台。
  3. ^ 林恭正;姚名鸿;黄崇哲;苏建荣. 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財政指標建置之初探. 2015年1月. 
  4. ^ 财政昏迷指数评比报告,9-12页
  5. ^ 商业周刊. 《商業周刊》揭露「台灣20縣市財政昏迷指數評比」. 2014-04-16 [2014-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5). 
  6. ^ 商業周刊 - 全台20縣市首長 誰是地方財政好管家?. 商业周刊. [2016-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30). 
  7. ^ 新闻云, ETtoday. 2014縣市財政昏迷指數出爐 台北居冠苗栗「葉克膜」區. ETtoday 东森新闻云. [2016-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7)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