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克里米亚转交乌克兰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54年2月1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决议调整行政区划,将原属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克里米亚转交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背景

在并入俄罗斯帝国之前,克里米亚半岛在克里米亚汗国的统治下是独立的。穆斯林突厥克里米亚鞑靼人受到奥斯曼帝国的影响,同时也与俄罗斯帝国接壤。1774年,在1768-1774年的俄土战争之后,俄罗斯和奥斯曼帝国同意通过《库楚克凯纳尔卡条约》不干涉克里米亚汗国。1783年,随着奥斯曼帝国的日益衰落,俄罗斯帝国吞并了克里米亚汗国。

在俄罗斯境内,半岛在多个内部行政部门之间转移。在俄罗斯帝国和苏联时期,1954年转移到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前,克里米亚由14个政府管理。

在苏联时期,克里米亚经历了人口变化。由于克里米亚鞑靼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涉嫌与德国人勾结,所有克里米亚鞑靼人都被苏联政权驱逐,半岛上重新安置了其他民族,主要是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现代专家表示,驱逐是苏联计划的一部分,目的是进入达达尼尔海峡并获得土耳其境内的鞑靼人有突厥族亲属的领土,或者将少数民族从苏联边境地区驱逐出去。[1]

近8000名克里米亚鞑靼人在驱逐过程中死亡,随后又有数万人因流放条件恶劣而死亡。[2]克里米亚鞑靼人的驱逐导致80,000户家庭和150,000公顷(360,000英亩)土地被遗弃。

1945年6月30日,这个没有国籍的自治共和国降级为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内的一个州。

1954年2月19日,该州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移交给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管辖,[1]基于“克里米亚省与乌克兰之间的经济整体特征、领土邻近性以及密切的经济和文化联系”。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2]并纪念乌克兰与俄罗斯结盟300周年。(苏联称为《佩列亚斯拉夫协定》)。[3][4]

塞瓦斯托波尔因其作为苏联黑海舰队港口的重要性而成为一座封闭城市,直到1978年才划归克里米亚州。

法令

1954年3月9日最高委员会先驱报上刊登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关于移交克里米亚州”的法令。

1954年2月1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布法令,将克里米亚州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划归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现在保存在俄罗斯联邦国家档案馆(GARF)的文件证实,此举最初是在1954年1月25日得到苏联共产党(苏共)主席团(政治局)批准的,为这一举措铺平了道路。三周后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授权决议。[5]根据《苏联宪法》(第18条),苏联境内的共和国边界未经有关共和国同意不得重新划定。此项移交经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批准。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布法令几天之后,为适应移交而进行的宪法修改(第22条和第23条)。[6][7]

该法令于1954年2月27日在《真理报》的头版上首次宣布。[8]该法令的全文是:[9]

1954年4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法令将克里米亚州从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划归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考虑到克里米亚省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之间经济的整体性、领土邻近性以及密切的经济和文化联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决定:

批准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主席团的联合介绍最高苏维埃和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关于将克里米亚省从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转移到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因此,对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共和国宪法进行了修改。1954年6月2日,俄罗斯最高苏维埃通过了对1937年俄罗斯宪法的修正案,其中除其他外,将克里米亚排除在第14条列举的细分名单之外,并于1954年6月17日,最高拉达将克里米亚添加到宪法第18条中。1937年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

动机

将克里米亚州移交给乌克兰被描述为“象征性姿态”,标志着1654年《佩列亚斯拉夫条约》缔结300周年。[9][10][11]这也归功于共产党第一书记尼基塔·赫鲁晓夫,尽管签署文件的人是苏联法定国家元首克里门特·伏罗希洛夫[12]

时任共产党第一书记尼基塔·赫鲁晓夫的政治学家和曾孙女尼娜·赫鲁晓娃在谈到赫鲁晓夫的动机时说:“这有点像征性,有点试图重新洗牌中央集权体制,而且充分披露尼基塔·赫鲁晓夫非常喜欢乌克兰,所以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对他最喜欢的共和国的一种个人姿态。他是俄罗斯人,但他对乌克兰真的很亲近。”[9]赫鲁晓夫的儿子谢尔盖·赫鲁晓夫声称,这一决定是由于在第聂伯河上建造了一座水电大坝,因此希望所有政府都集中在一个机构之下。[13]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是苏联黑海舰队的驻地,这是俄罗斯乃至苏联外交政策的典型元素,此次转移具有将乌克兰与俄罗斯无情地结合在一起的预期效果,“永远在一起”,作为海报纪念 1954 年的事件宣布。给出的其他原因是乌克兰和克里米亚的经济一体化以及克里米亚是乌克兰大草原的自然延伸的想法。[14]在1944年克里米亚鞑靼人大规模驱逐到中亚之后,人们还希望在克里米亚的部分地区重新安置斯拉夫民族。[15]

后续

转移使乌克兰的俄罗斯族人口增加了近一百万。亚历山大·鲁茨科伊等著名的俄罗斯政治家认为这一转移是有争议的。[16]在苏联解体后的最初几年,围绕转移合法性的争议仍然是乌克兰和俄罗斯关系的一个痛点,尤其是在克里米亚的内部政治中。然而,在1997年俄罗斯联邦与乌克兰签订的条约中,俄罗斯承认了乌克兰的边界,并接受了乌克兰对克里米亚的主权。[17]

1992年1月,俄罗斯最高苏维埃质疑移交的合宪性,指责尼基塔·赫鲁晓夫叛国,称移交是非法的。[18]俄罗斯前副总统亚历山大·鲁茨科伊说,这是一个“轻率的计划”,赫鲁晓夫对此有名的说法是,签署该文件的人一定患有中暑或宿醉。[19]

人们对塞瓦斯托波尔的地位以及它是否是转让的一部分感到困惑,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克里米亚州并且从未正式批准转让,[20]尽管后来在苏联宪法以及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别洛韦日协议中被提及为乌克兰领土。[20]

1994年,尤里·梅什科夫领导的俄罗斯民族主义政府接管了克里米亚,并承诺将克里米亚归还俄罗斯,尽管这些计划后来被搁置。[21]在1997年俄罗斯联邦和乌克兰签订的条约中,俄罗斯承认乌克兰的边界,并接受乌克兰对克里米亚的主权。[22][17]该条约于2019年3月31日到期。

在2014年迈丹革命推翻总统维克多·亚努科维奇后,塞瓦斯托波尔和克里米亚的领土被俄罗斯联邦占领;据报导,96%的克里米亚人投了“赞成票”,公投后正式吞并。这一举动遭到乌克兰新政府的谴责,大多数联合国国家无视这一举动,继续承认克里米亚是乌克兰的一部分。[23][24]威尼斯委员会(欧洲委员会在宪法领域的咨询机构)于2014 年发表意见,认为根据乌克兰宪法,公投是非法的,“克里米亚的情况不允许按照欧洲民主标准举行公投”。[25]

参考

  1. ^ Chronology for Crimean Russians in Ukraine. [10 September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2. ^ Calamur, Krishnadev. Crimea: A Gift To Ukraine Becomes A Political Flash Point. NPR. 27 February 2014 [27 Septem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3. ^ Ragozin, Leonid. Annexation of Crimea: A masterclass in political manipulation. Al Jazeera. 16 March 2019 [2023-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8). 
  4. ^ Crimea profile – Overview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BC News. Retrieved 30 December 2015
  5. ^ Mark Kramer. Why Did Russia Give Away Crimea Sixty Years Ago?. 19 March 2014 [2022-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9). 
  6. ^ The Gift of Crimea. www.macalester.edu. [6 March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10 March 2014). 
  7. ^ Ignatius, David. Historical claim shows why Crimea matters to Russia. PunditFact, PolitiFact.com. Tampa Bay Times. 2 March 2014 [2022-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4). 
  8. ^ Siegelbaum, Lewis, 1954: The Gift of Crimea, SovietHistory.org, [3 March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10 March 2014) 
  9. ^ 9.0 9.1 9.2 Calamur, Krishnadev. Crimea: A Gift To Ukraine Becomes A Political Flash Point. NPR. 27 February 2014 [2 March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0). 
  10. ^ Arutunyan, Anna. Russia testing the waters on Ukraine invasion. USA Today. 2 March 2014 [2 March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2). 
  11. ^ Keating, Joshua. Khrushchev's Gift. 25 February 2014 [12 Februar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1) –通过Slate. 
  12. ^ "Meeting of the Presidium of the Supreme Soviet of the 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 19 February 1954, History and Public Policy Program Digital Archive, GARF, f.7523 op.57, d.963, ll. 1-10. Published in "Istoricheskii arkhiv," issue 1, vol. 1 (1992). Translated by Gary Goldberg. https://digitalarchive.wilsoncenter.org/document/119638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3. ^ Khrushchev's Son: Giving Crimea Back to Russia Not an Op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ndre de Nesnera, Voice of America, 6 March 2014
  14. ^ The Transfer of Crimea to Ukrain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Crimea. July 2005 [9 March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5). 
  15. ^ To understand Crimea, take a look back at its complicated histor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dam Taylor, The Washington Post, 27 February 2014
  16. ^ Vladimir P. Lukin, “Our Security Predicament”, Foreign Policy, No. 88 (Autumn, 1992), pp. 57–75
  17. ^ 17.0 17.1 Subtelny, Orest, Ukraine: A History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2000, ISBN 0-8020-8390-0, 600
  18. ^ USSR's Nikita Khrushchev gave Russia's Crimea away to Ukraine in only 15 minut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ravda.ru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 February 2009
  19. ^ Page 5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rimea: Dynamics,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edited by Maria Drohobycky
  20. ^ 20.0 20.1 Forget Kiev. The Real Fight Will Be for Crime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ndrei Malgin, Moscow Times, 25 February 2014
  21. ^ Celestine Bohlen, Russia vs. Ukraine: A Case of the Crimean Jitter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New York Times (23 March 1994).
  22. ^ Celestine Bohlen, Russia vs. Ukraine: A Case of the Crimean Jitter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New York Times (23 March 1994).
  23. ^ Ukraine Crisis: World Leaders React to Unfolding Disaster in Crimea.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 2 March 2014 [4 March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2). 
  24. ^ Sanctions threat grows as Ukraine tensions rise. Mainichi Shimbun. 4 March 2014 [4 March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4 March 2014). 
  25. ^ Opinion no. 762 / 201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Venice Commission (21 March 2014).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