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沈肇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沈肇州
传统音乐
国籍 中国
出生(1858-02-25)1858年2月25日
逝世1929年3月18日(1929岁—03—18)(71岁)
音乐类型传统中国音乐
演奏乐器琵琶
代表作品瀛洲古调

沈肇州(1858年2月25日—1929年3月18日),名其昌,字肇州,号绍周,别号聆音散人,崇明派瀛洲派琵琶传人。祖籍江苏崇明,生于海门陈三和桥,父为沈国柱[1][2]

12岁时,其父延师教授琵琶二胡,后师从黄秀亭琵琶

曾参加海门直隶厅府试为童生,1880年,22岁,应乡试,中秀才,为海门久隆等地为塾师

1916年1月,应聘于江苏代用师范学校(今通州师范学校),为国乐教员。同年刊行《音乐初津》和《瀛洲古调》,《音乐初津》选录《老板》、《苏合》等5首供初学的曲目,《瀛洲古调》为黄秀亭所传《飞花点翠》、《十面埋伏》等45首琵琶曲的初次刻刊,该书自序写道“今学校重国乐,士大夫亦间有喜古音节者,就予所得,公诸同好,庶使曲有所本,法有所取,流传以不坠也与”。

约1917年5月,应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江谦之聘出任国乐教员,后来兼任河海工程学校教员。[3]

1918年秋,孙中山上海,延请沈肇州赴上海莫利哀路寓所晤谈并演奏。1920年,百代公司灌录《汉宫秋月》、《昭君怨》、《十面埋伏》3张唱片,为中国最早录制的琵琶唱片。

1922年初春退休并定居于海门。

1929年3月18日逝世,得年71岁

《青年百科知识文库》把他列入“世界著名音乐家”;《海门县志》把他列入“海门名人”章节。[4]

影响

沈肇州虽然不弹古琴,但其学生徐立孙程午嘉等人皆从王燕卿的习琴。徐立孙在1929年南通梅庵琴社成立之时表示“纪念两师(王燕卿和沈肇州),以古琴为主,琵琶副焉”,沈肇州的琵琶艺术为梅庵琴社的重要组成。[5]

重要学生

参考资料

  1. ^ 严晓星. 古樸綺麗 瀛洲技藝 沈肇州傳. 音乐爱好者. 2010, (8). 
  2. ^ 严, 晓星. 梅庵琴人傳.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1. ISBN 9787101078961. 
  3. ^ 樊愉. 崇明派琵琶傳人——沈肇州.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9, (04). 
  4. ^ 《沈源泰家谱》沈彭年、沈斯亨编
  5. ^ 严, 晓星. 梅庵琴人傳.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109. ISBN 9787101078961. 
  6. ^ 王霖. 劉天華青年時代的兩位江蘇籍業師——記民間音樂家周少梅、沈肇州. 中国音乐. 1990,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