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西清真寺
沪西清真寺 | |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普陀区常德路1328弄3号 |
坐标 | 31°14′33.7″N 121°26′04.7″E / 31.242694°N 121.434639°E |
宗教 | 逊尼派 |
建筑详情 | |
建筑类型 | 清真寺 |
奠基 | 1914 |
竣工 | 1922 (原址) 1992 (现址) |
详细规格 | |
穹顶 | 6 |
宣礼塔 | 1 |
宣礼塔高度 | 25米 |
地图 | |
1914年,中华民国湖北、山东、河南、安徽的穆斯林贫民来到上海公共租界做工,居于小沙渡路(1943年汪精卫易名西康路至今)一带,湖北穆斯林在药水弄设立临时礼拜堂。1922年药水弄内建成清真寺,初名为小沙渡回教堂,后更名药水弄回教堂,捐助者包括富商金质庵、马乙棠、蒋星阶与上海清真董事会。中华民国抗日战争后,1945年清真寺重修,并更名为沪西清真寺,主持重修者包括中国驻埃及公使馆秘书马天英(山东回族)。[1][2]
文革上海期间此寺庙遭遇不详,1979年才得以恢复宗教工作。[1]1990年,清真寺因药水弄(西康路)区域旧区改造而搬迁,今址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普陀区常德路。1992年4月,搬迁后重建的清真寺落成,名称仍为沪西清真寺[2]。
历任教长
历任教长有马少山、马国兴、撒焕亭、买俊三、王笃生、张朝真、马人斌、沙春华。1992年起,白润生任沪西清真寺教长,杨振华任该寺管理委员会主任。[1]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 ^ 1.0 1.1 1.2 《上海宗教志》第三编伊斯兰教>第一章场所.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1 [2021-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4). (记事下限至1998年)
- ^ 2.0 2.1 《话说上海 普陀卷》. 侯龙其主编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0 第1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