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美国陆军第一军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一军
I Corps
美国陆军第一军臂章
存在时期1918年–1919年
1927年–1950年
1950年–现今
国家或地区 美国
效忠于美国联邦政府
部门 美国陆军
规模军级
直属 太平洋陆军
部队司令部
驻军/总部刘易斯麦克乔德联合基地
座间基地为前进基地)
别称"America's Corps"
"Eye Corps"
格言Courage
参与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韩战
伊拉克战争
指挥官
现任军长 泽维尔·布伦森英语Xavier Brunson中将
历任军长美国陆军第一军军长列表英语List of commanders of I Corps (United States)
标识
特色单位徽章(DUI)
军旗

第一军(英语:I Corps[a])是美国陆军目前四个现役之一,军部驻扎在华盛顿州刘易斯–麦克乔德联合基地,目前任务是行政监督亚洲-环太平洋战区的陆军部队,并在发生冲突时进行战力投射,第一军也是太平洋栈道英语Pacific Pathways计划的主要执行者。

第一军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法国成立,在击退德军的几次重大攻势后挺进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解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重新启用,带领美军和澳军将日本赶出新几内亚。接着前往菲律宾作战,是吕宋岛战役的重要角色,战后成为占领日本的行政总部之一。

本军在韩战开始时派赴朝鲜半岛,是美国参与这场战争的三个之一,在三年来指挥美军、英军韩国国军联合国军部队,战争结束后,第一军留在韩国保卫韩朝非军事区将近20年。如今第一军重心放在太平洋地区,担任美国太平洋陆军的下属单位,另外也派兵支援伊拉克自由行动持久自由行动

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

美国在1917年4月6日对德宣战后,第一军于在1918年1月15日至20日在法国讷沙托编组与成立,这是几个军级编队的第一个,目的是指挥美国远征军在欧洲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师级部队[1],在法国第三十二军法语32e corps d'armée (France)的协助下进行组织和训练,由杭特·李格特英语Hunter Liggett少将担任军长[2][3]

在1918年2月的时候,第一军由第1、第2、第26、第32、第41、第42步兵师组成。从2月到7月,德意志帝国陆军发动四次大型攻势,试图在美军完全动员前取得胜利。最后一次攻势是1918年7月企图越过蒂耶里堡地区的马恩河,但被美国防线的第一军和其他部队阻挡,德军进攻受挫。从7月4日到7月18日,第一军占领法兰西岛防御区和香槟-马恩防御区[2]

在德军遭遇失败后,第一军发起第一次进攻任务,参与7月18日至8月6日的第二次马恩河战役,消灭被德军攻破防线的突出部[2],第一军在跨越乌尔克河韦勒河时遭遇重大损失[3]。8月7日至9月11日期间在香槟洛林的防御区短暂停留后,第一军于9月12日参加圣米耶勒进攻,并在接下来的四天里消灭德军的突出部[2]。随后在洛林进行了另一次防御作战,并为这场战争的最后一次盟军进攻做准备。9月26日,第一军开始向北进攻,开启默兹-阿戈讷攻势,10月10日,第一军已经清除阿戈讷森林的大部分地区[3],直到1918年11月11日战争结束前,第一军都在不断前进。

第一军臂章在获得美国远征军批准后,1918年12月3日首次被使用,但直到1922年才得到美军官方的正式核准[4]。第一世界大战结束后,第一军继续待在法国,直到1919年3月25日复员[1]。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第一军指挥的部队包括第1、第2、第3、第4、第5、第6、第26、第28、第32、第35、第36、第41、第43、第77、第78、第80、第82、第90、第91、第92步兵师,另外还有法国的第62步兵师法语62e division d'infanterie (France)第167步兵师法语167e division d'infanterie (France)以及第5骑兵师法语5e division de cavalerie (France)[2]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27年8月15日,第二十军[注 1]在正规军中重编,1927年10月13日,第二十军被改变番号为第一军[1]。但在和平时期,军总部处于非现役状态,直到战争在欧洲爆发。1940年11月1日,第一军在南卡罗来纳州哥伦比亚重启[1],在接下来的九个月,第一军负责监督训练和大规模的师级演习[5]

新几内亚

1942年7月6日,罗伯特·艾克尔伯格中将接任军长,他将在这场战争中的大部分时间领导第一军。1942年夏天,第一军奉命前往澳大利亚,1942年10月17日逼近洛坎普顿[5],这次移动成为南太平洋地区大型全面攻势的一部分[6]。这时候第一军的部队包括第41步兵师第32步兵师,负责防卫英属新几内亚,这将成为新几内亚战役的开端[7]。虽然一开始日军推进速度很快,但许多因素减缓日军对盟军的进攻,例如两个澳大利亚的顽强抵抗为第一军的增援部队争取时间,而地形也比日军预期的要困难许多[8][9],日军本来就不足的补给在最高指挥部迁到瓜达康纳尔岛后更加缺乏[10]。日军的进攻停滞不前,因此日本入侵澳大利亚的威胁减弱之后,第一军就发动攻势击退日军[11][12]。第32步兵师与第163步兵团英语163rd Infantry Regiment (United States)攻打新几内亚的欧文斯坦利山脉[7]。这支部队后来由澳大利亚第7师英语7th Division (Australia)加强,投入布纳-戈纳战役英语Battle of Buna–Gona,并在恶劣的天气和地形条件下缓慢向北推进[7]。最后日军在战线过长且补给不足的情况被击败,日军即使遭到包围而且寡不敌众,但仍继续战斗,直到盟军彻底地完成歼灭[13]。位于新几内亚北海岸的布纳于1943年1月22日被盟军攻陷,这是盟军对日军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第一军也获得杰出单位嘉奖,这场胜利也标志着对日地面战争的转折[5]

A harbor with a number of amphibious ships racing from battleships out to sea to the shore
荷兰迪亚登陆期间,履带登陆车袭击荷属新几内亚约斯苏达索湾的海滩。

接下来第一军返回洛坎普顿,在那里进行训练,而更多盟军部队也开始抵达该地区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战役。从1943年2月到1944年3月,第一军为参与侧手翻行动做准备[7],任务是攻占荷属新几内亚荷兰迪亚,分配给第一军的部队有第24步兵师和第41步兵师[14]。特遣部队于1944年4月19日成功展开两栖登陆后在岸上建立据点,接着开始进攻以扫荡日本军队,并在那建立空军基地[5]。丛林和沼泽使战场环境变得十分恶劣,这场恶战持续到6月6日,该地区才完全得到巩固[7],而特遣部队也切断整个日本第18军日语第18軍 (日本軍)与日军基地的联系。在这次战役之后,第一军指挥占领比亚克岛,并在6月24日之前完成,以达到随后入侵菲律宾群岛所需的进展。8月20日,英尼斯·P·斯威夫特英语Innis P. Swift少将接替罗伯特·艾克尔伯格中将担任第一军军长[14]

吕宋岛

第一军改隶美国第六集团军,准备与菲律宾联邦军菲律宾保安部队、以及与被承认的游击队共同发动攻势。1945年1月9日,第一军成功抵达在吕宋岛北部的林加延湾沿岸,其任务是在吕宋岛北部建立基地,并阻止北方的敌军进入南海[15]。在长达160公里的推进中,第一军穿越吕宋岛中部,从而将吕宋岛北部的日军与吕宋岛南部的日军切开,并在沿途摧毁日军的装甲部队[16]。而美军2月在萨马岛巴拉望省进行额外的登陆,缓解了第一军的压力[17]。在取得这一系列的胜利后,第一军向北转向并开始在接近卡加延河谷时沿途打击敌军的阵地。突破卡加延河谷后,迅速的扩张战果将第一军带到了北海岸。这次前进在100多天的时间内行进了320多公里,消灭吕宋岛北部的有效抵抗[5]马尼拉在被激烈战斗摧毁后被盟军夺回[18],激烈战斗使第六集团军有8,000人死亡和30,000人受伤,而日军则有190,000人死亡[19]。随着第六集团军在吕宋岛上击退日军,南方的美国第八集团军也派出部队散布在整个菲律宾,以消除岛上剩余的日本抵抗力量[19],北方的美国第十集团军则是开始保卫冲绳硫磺岛[20]。随着日军在这些地方都被击败,让美军拥有可以向日本本土发动攻击的据点[21]

盟军随后开始准备入侵日本本土的没落行动,第一军作为第六集团军指挥的四个之一[22],将带领第25第33第41步兵师攻打九州南部的宫崎[23],准备与之面对的是日本第57军英语第57軍 (日本軍)。但在投下两颗原子弹之后日本宣布投降,第一军也取消攻击计划[24]

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军指挥的部队包括第6、第8、第9、第24、第25、第30[注 2]、第32、第33、第37、第41、第43、第77、第98步兵师,另外还有美国海军陆战队第2师澳大利亚第7师英语7th Division (Australia)以及第11空降师的一部分[5]

占领日本

A large Japanese city with American soldiers patrolling the streets。
1946年,占领部队在东京。

战争结束后,第一军被派往日本本土进行占领工作,1945年9月19日,第一军伴随着第33步兵师林加延湾乘船前往日本,于9月25日登陆本州[25]。接下来几年都在进行监督和执行投降条款,没收日本物资和军事设施,解除军队武装并遣散,销毁战争武器,占领军的职责还有产业转换、遣返外国人以及监督日本政府在经济、教育、工业等各个面向的复杂改变[26]

到 1948 年,随着纯粹的占领任务完成,第一军的部队最终缩减到九州的第24步兵师和本州中部的第25步兵师。美军继续缓慢而稳定地自行缩编和复员,1950年3月28日,第一军在日本正式解编,其指挥任务与其他部队合并[25]

韩战

而短短数个月之后,韩战爆发,许多驻扎在日本的部队前往韩国,首当其冲的美国第八集团军要求成立三个总部,以加强对联合国军的指挥。第一军于1950年8月2日在布拉格堡再编[1]

釜山外围

A map of a perimeter on the southeastern tip of a land mass
釜山环形防御圈地图。

第一军总部的先遣单位于8月27日在釜山外围就位,定名“杰森特遣部队”(Task Force Jackson)的先遣单位接管美国陆军第21步兵团英语21st Infantry Regiment (United States)美国陆军第9步兵团英语9th Infantry Regiment (United States)第3营以及韩国陆军第1军韩语제1군단 (대한민국)。9月12日,第一军在法兰克·W·米尔本英语Frank W. Milburn中将的指挥下开始运作[27],下辖第1骑兵师第24步兵师韩国第1步兵师共和联邦第27旅英语27th British Commonwealth Brigade,保卫洛东江地区免受朝鲜人民军的攻击[28]

第十军仁川登陆登陆后从背后打击朝鲜人民军,让第一军从9月16日开始发动釜山环形防御圈攻势英语Pusan Perimeter offensive,四天后,第一军开始向北全面进攻,以打击崩溃的人民军,并与从滩头堡向南行进的第7步兵师建立联系,9月26日在水原以南连接。进攻继续向北越过首尔(时称汉城)[27],并于10月1日穿过北纬38度线进入朝鲜,攻势一直保持到10月19日韩国第1步兵师和美国第1骑兵师攻占朝鲜首都平壤。虽然攻下平壤后,联合国军继续推进,但受到的抵抗逐渐加强。支持朝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0月下旬展开第一次进攻,到了10月底,距离朝鲜鸭绿江边界64公里的定州市已被占领[27]

中国干预

联合国军于11月24日重新发动进攻,然后被11月25日发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次进攻挡下。第八集团军损失惨重,下令完全撤退至38度线以南的临津江[29]。在撤退之后,第八集团军于12月下旬重新集结并重组。第一军放弃第1骑兵师、第24步兵师、共和联邦第27旅的指挥权,由第3步兵师第25步兵师取代[30]。1951年1月1日,500,000名人民志愿军士兵袭击临津河的第八集团军防线,迫使联合国军退后80公里,中国人民志愿军成功占领首尔[29]。这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推进太远以至于补给线无法充分支援,攻势也开始停滞,先前受重创的第八集团军开始准备反攻[31]

在首尔南部建立防御后,马修·李奇威上将命令第一军、第九军第十军全面反攻打击志愿军和人民军,也就是霹雳行动[32]。2月至3月期间,第一军投入杀手行动英语Operation Killer,将中国人民志愿军推向汉江以北,杀手行动随即由开膛手行动接替,该行动使联合国军于3月重新夺回首尔[33]。在4月的崎岖行动英语Operation Rugged无畏行动英语Operation Dauntless之后,第八集团军部队向北纬38度线推进,并分别沿堪萨斯线和犹他线重新建立自己的阵地[32]

当第一军接近铁原金化平康形成的铁三角时,志愿军和人民军的抵抗开始增强[27]。这时候韩国第1步兵师改隶韩国陆军另一部队,由第1骑兵师返回第一军接替[30]

4月下旬,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大型反攻[34],尽管第24步兵师和第25步兵师能够坚守阵地对抗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但东边的韩国第6步兵师被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击溃,防线被突破而且使美国师遭到威胁[35]。即使陆战队第1师共和联邦第27旅英语27th British Commonwealth Brigade将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击退,但第24步兵师和第25步兵师仍于4月25日撤退[36],防线退回首尔。5月至6月,联合国军发起另一次反攻,收回先前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大部分战果[36]

双方僵持

A group of Korean soldiers building fortifications out of wood
韩国士兵在老秃山加强防御。

9月,联合国军在华川水库西边以第24步兵师为中线再次发起反攻,也就是明登行动英语Operation Minden[37],第24步兵师在韩国第2步兵师和韩国第6步兵师的侧卫下推进,与人民志愿军第20军第27军交战[37]。1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试图反击但没有成功。这时候双方在经历连续几次互相反攻激战后,开始进行认真的和平谈判[38]。1951年底,精疲力竭的第1骑兵师在冲突中已伤亡16,000人,离开战场重建,并由新抵达战场的俄克拉荷马州陆军国民警卫队英语Oklahoma Army National Guard第45步兵师接替[30]

1952年3月,第一军解除对第25步兵师的指挥权,但规模扩大,增加共和联邦第1师英语1st British Commonwealth Division)以及韩国第1、第8、第9步兵师[30]。1952年6月,志愿军和人民军针对第45步兵师前哨为期十天的攻势被击退[27],1952年9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对保护主线的前哨发动新的攻势,志愿军和人民军使用团级的力量针对排级连级的驻军,但仍然被第一军派出的部队击退,包含邦克山战役钩子战役英语Battle of the Hook老秃山战役诺理斯战役英语Battle of the Noris猪排山战役,这些第一军责任区的前线发生激烈的战斗,最后志愿军和人民军被击退,数千人死亡[27]

An aged Caucasian man in military uniform, with a large number of ribbons and medals
布鲁斯·格洛克中将为第一军在韩战时期的最后一任军长。

1953年1月,第一军进行战争结束前最后一次重大改组,失去美国第3、第24、第45步兵师以及韩国第8、第9步兵师、共和联邦第1师的指挥权,接管了美国第2、第7、第25步兵师和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30]。1953年1月23日,韩国第1步兵师突袭志愿军和人民军的诺理斯阵地,发动1953年的第一次重大行动,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发生许多像这样的突袭骚扰志愿军和人民军,摧毁许多防御工事及抓捕战俘。从3月开始,志愿军和人民军也不断攻击第一军前哨,造成第一军重大伤亡,老秃山上的部队被下令撤出。1953年4月10日,布鲁斯·C·格洛克英语Bruce C. Clarke中将接任第一军军长,将负责指挥部队完成剩余的战斗[27]

前哨的战斗仍在继续,第7步兵师阻挡中国人民志愿军向猪排山投入的一波又一波的军队,5月下旬,隶属于第25步兵师的土耳其旅在激烈的肉搏战中保卫内华达复合体,它们奉命在5月底前撤离柏林阵地以外的所有地方。因为志愿军和人民军的猛烈攻击,韩国第1步兵师被命令撤出阵地。在战斗的最后几天,第7步兵师也从猪排山中撤出,海军陆战队第1师出于同样的原因被命令撤离柏林阵地[27]

冷战时期

A defensive line in the middle of a landmass
北纬38度线的非军事区地图。

1953年停战后,韩朝非军事区的防御由韩国与美国军队负责,韩国管理边界的东半部,而第一军则负责西部。在接下来的18年里,第一军在非军事区监督美军部队,只有处理一些偶发性的事件[30]。1971年,在尼克松的缓和政策下,第7步兵师被撤出,第2步兵师成为美国在朝鲜半岛唯一的部队。第一军留在韩国直到1972年[30]

1980年,华盛顿州刘易斯堡收到重大改革的命令,第一军于1981年10月1日开始在刘易斯堡驻扎(原订1982年3月),成为刘易斯堡的主要部队[1][39]。1983年8月1日,第一军扩大对陆军部队的作战控制,包含奥德堡第7步兵师、阿拉斯加第172步兵旅[40]。1988 年,第一军的特色单位徽章被批准使用,这是该第一军的第四个设计,之前的版本获得批准,然后分别在1942年、1970年、1982年撤回[4]

1987年,美国陆军第201军事情报旅英语201st Military Intelligence Brigade (United States))调拨至第一军麾下。

海湾战争

1989年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对国家优先事项和国防机构进行重组。由刘易斯堡地理位置理想,是适合向太平洋地区进行动员和力量投射的基地,因此成为少数几个没有随着美军整体规模缩减的军事基地之一,而第一军也成为美国针对太平洋利益的重要力量[40]

1990年,美国发动沙漠风暴行动,刘易斯堡向沙特阿拉伯部署许多部队,除此之外,第一军扩大其应急能力,并成为一个快速反应军,因为负责紧急应变的第十八空降军投入海湾战争,因此由第一军承担美军的全球应急部队。这使刘易斯堡展开大量活动,进行自我重组以支援第一军的新任务,确保第一军能够顺利快速地离开,前往世界任何地方[39]。第十八空降军返回美国后,这项职责便归还给第十八空降军,而第一军则开始转变为永久结构化且无动员的应急部队,由美国太平洋陆军指挥[注 3],继续负责太平洋地区,这项改变使第一军增加一些现役单位[39][40]

为了应付这些新要求,刘易斯堡开始接收来自欧洲的支援单位,其中之一是于1992年1月16日停用的第7工兵旅,重启改为第555工兵群英语555th Engineer Group[39][40]

反恐战争

911事件发生后,第一军开始为参与反恐战争的陆军部队提供战斗支援以及战斗勤务支援,包括阿富汗的持久自由行动、伊拉克的伊拉克自由行动、美国本土的高贵之鹰行动[39]

2004年1月4日,第一军前沿总部派往伊拉克,这个名为奥林匹亚特遣部队(Task Force Olympia)的单位部署到伊拉克摩苏尔,取代第101空降师组建一个总部,对伊拉克北部的所有联军和伊拉克军进行指挥和控制,超过12,000人,这是自韩战结束以来,第一军首次在战斗中部署。2005年2月,第一军前沿总部将伊拉克北部的指挥职责移交给了自由特遣队(Task Force Freedom)和第11装甲骑兵团[39]

2004年10月,驻扎在刘易斯堡的第1宪兵旅改为第42宪兵旅[41]

2007年,第一军(前进)在日本座间基地成立,与美国驻日陆军合并为一个司令部[42]。2007年7月,美国陆军第17野战炮兵旅英语17th Field Artillery Brigade (United States)分配给第一军。

2008年宣布第一军将在2009年部署到伊拉克,取代第十八空降军以支持伊拉克自由行动,第一军士兵训练一年,为2009年4月9日开始的部署做准备[43]。第一军承担伊拉克多国兵团的职责,驻扎在法奥宫。2010年1月,伊拉克多国兵团、伊拉克多国部队伊拉克多国安全过渡司令部英语Multi-National Security Transition Command – Iraq整合为驻伊拉克美军,由第一军负责监督美军部队的缩编[44]。2010年3月,第一军在与第三军进行交接后从伊拉克返回[45]

2009年,第一军在伊拉克揭开军旗。

第一军总部于2011年6月派驻到阿富汗作为国际安全援助部队联合司令部(IJC)为期一年[46]。2011年7月11日至2012年7月11日,第一军军长柯蒂斯·斯卡帕罗蒂中将兼任国际安全援助部队联合司令部司令兼任驻阿富汗美军副司令[47][48]

2011年8月1日,第16战斗航空旅正式转移至刘易斯–麦克乔德联合基地[49]

移师亚太

2012年,第一军将任务重心移至亚洲-太平洋地区,第一军军长罗伯特·布朗中将在刘易斯–麦克乔德联合基地的指挥权转让仪式上宣布环太平洋再平衡计划[50]。第一军增加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在战术和作战层面可用的选项,第一军拥有作为联合特遣部队、联合部队地面指挥部、陆军部队总部的能力,在部署时为多个师提供任务指挥,也可指挥陆海空三军与海军陆战队,在承平时期维持和区域伙伴的关系,以加强印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51][52]

太平洋栈道英语Pacific Pathways计划是美国太平洋陆军开发的新概念,支援地区作战应急和战术训练需求,让美国陆军能够与太平洋伙伴的军事部队合作,并对发展中的危机做出反应。作为主要执行者的第一军为参与的部队提供训练,并为执行的部队提供任务指挥[51]

2012年,第7步兵师在刘易斯–麦克乔德联合基地重启,在第一军和下属旅之间增加一个师部,确保士兵得到适当的训练和装备,并在其下属旅中维持军纪,加强第一军对刘易斯–麦克乔德联合基地的监督。外界认为此举是为了防止阿富汗战争中,来自刘易斯–麦克乔德联合基地的美军士兵犯下多起杀害平民事件,例如坎大哈屠杀梅万德区谋杀案英语Maywand District murders[53]。第7步兵师只有行政功能,因此不会参加作战,旗下部队仍由第一军指挥。

组织

美国陆军第一军结构。

第一军是一个由三星中将军长指挥的军部,负责管理驻扎在刘易斯-麦克乔德联合基地和跨太平洋(包括夏威夷、阿拉斯加和日本)的44,000多名士兵[52]

荣誉

参战飘带

战争 飘带 年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 香槟-马恩河
Champagne-Marne
1917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埃纳-马恩河
Aisne-Marne
1917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圣米耶勒
St. Mihiel
1917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默兹-阿戈讷
Meuse-Argonne
1917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法兰西岛
Ile de France
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香槟
Champagne
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洛林
Lorraine
1918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 巴布亚
Papua
1943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 新几内亚
New Guinea
1944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 吕宋
Luzon
1945年
韩战 联合国防御
UN Defensive
1950年
韩战 联合国进攻
UN Offensive
1950年
韩战 中共干预
CCF Intervention
1950年
韩战 第一次联合国反攻
First UN Counteroffensive
1950年
韩战 中共春季进攻
CCF Spring Offensive
1951年
韩战 联合国夏-秋进攻
UN Summer-Fall Offensive
1951年
韩战 第二次韩国冬季
Second Korean Winter
1951年–1952年
韩战 1952年韩国夏-秋
Korea, Summer-Fall 1952
1952年
韩战 第三次韩国冬季
Third Korean Winter
1952年–1953年
韩战 1953年韩国夏季
Korea, Summer 1953
1953年
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主权
Iraqi Sovereignty
2009年–2010年
阿富汗战争 第三阶段巩固
Consolidation III
2011年–2012年

单位嘉奖

勋表 名称 年分 成就
Dark blue ribbon with a gold border 总统单位嘉奖(陆军) 1942年 – 1944年 新几内亚战役中作战。
Vertical tricolor ribbon (blue, white, red) with gold border 菲律宾总统单位嘉奖英语Philippine Presidential Unit Citation) 1944年 – 1945年 在菲律宾服役
White ribbon with vertical green and red stripes on its edges and a red and blue circle in the middle 大韩民国总统单位嘉奖英语Republic of Korea Presidential Unit Citation 1950年 – 1953年 在韩国服役
A red ribbon with a vertical green stripe running down the center 优秀单位奖英语Superior Unit Award 1999年 – 2000年
Red ribbon 功勋单位勋奖英语Meritorious Unit Commendation 2009年 – 2010年 在伊拉克服役[54]
Red ribbon 功勋单位勋奖英语Meritorious Unit Commendation 2011年 – 2012年 在阿富汗服役[55]

备注

  1. ^ 此第二十军并非由第四装甲军在1943年改组而成的第二十军
  2. ^ 留在美国本土训练。
  3. ^ 第一军是在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和美国太平洋陆军的作战控制之下,但由于其驻扎地在美国本土,因此根据《美国法典》第10卷,由美国陆军部队司令部行政控制。
  1. ^ 英语念法为:First Corps。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1.4 1.5 Headquarters and Headquarters Company I Corps. history.army.mil. [2021-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英语). 
  2. ^ 2.0 2.1 2.2 2.3 2.4 I Corps History World War I. [2021-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7-09). 
  3. ^ 3.0 3.1 3.2 Dennis E. Showalter. Hunter Liggett. britannica.com. [2021-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2) (英语). 
  4. ^ 4.0 4.1 1 Corps. [2021-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10). 
  5. ^ 5.0 5.1 5.2 5.3 5.4 5.5 I Corps History World War II. [2021-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7-10). 
  6. ^ Horner 2003,第38页.
  7. ^ 7.0 7.1 7.2 7.3 7.4 Pimlott 1995,第128页.
  8. ^ Marston 2005,第126页.
  9. ^ Wilmott 2004,第108页.
  10. ^ Wilmott 2004,第111页.
  11. ^ Horner 2003,第39页.
  12. ^ Marston 2005,第127页.
  13. ^ Wilmott 2004,第110页.
  14. ^ 14.0 14.1 Pimlott 1995,第129页.
  15. ^ Pimlott 1995,第206页.
  16. ^ Pimlott 1995,第207页.
  17. ^ Wilmott 2004,第181页.
  18. ^ Wilmott 2004,第182页.
  19. ^ 19.0 19.1 Horner 2003,第60页.
  20. ^ Horner 2003,第61页.
  21. ^ Wilmott 2004,第183页.
  22. ^ Marston 2005,第229页.
  23. ^ Marston 2005,第230页.
  24. ^ Marston 2005,第236页.
  25. ^ 25.0 25.1 I Corps History Occupation. [2021-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1-12). 
  26. ^ Marston 2005,第237页.
  27. ^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I Corps History The Korean Conflict. [2021-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7-10). 
  28. ^ Varhola 2000,第86页.
  29. ^ 29.0 29.1 Varhola 2000,第14页.
  30.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Varhola 2000,第87页.
  31. ^ Varhola 2000,第15页.
  32. ^ 32.0 32.1 Varhola 2000,第16页.
  33. ^ Varhola 2000,第19页.
  34. ^ Malkasian 2001,第41页.
  35. ^ Catchpole 2001,第120页.
  36. ^ 36.0 36.1 Malkasian 2001,第42页.
  37. ^ 37.0 37.1 Malkasian 2001,第50页.
  38. ^ Malkasian 2001,第53页.
  39. ^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I Corps "America's Corps". globalsecurity.org. [2021-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 (英语). 
  40. ^ 40.0 40.1 40.2 40.3 I Corps History: 1980 – present. lewis.army.mil. [失效链接]
  41. ^ 1st Military Police Brigade (Provisional). globalsecurity.org. [2021-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5). 
  42. ^ VINCE LITTLE. I Corps establishes forward HQ at Zama. stripes.com. 2007-12-21 (语言). 
  43. ^ جنود الفيلق الأول يخففون عن جنود معسكر براغ. [2021-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17). 
  44. ^ Don Kramer. I Corps deputy commander tasked with overseeing drawdown in Iraq. army.mil (英语). 
  45. ^ BEN SCLAIR. I Corps HQ returns from Iraq Sunday. thesubtimes.com. 2010-03-11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8). 
  46. ^ Rick Wood. I Corps ready for challenges in Afghanistan. army.mil. [2021-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8) (英语). 
  47. ^ Lieutenant General Curtis Scaparrotti. [2021-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13). 
  48. ^ Johnpaul Arnold. I Corps Cases Colors Ahead of Summer Afghanistan Tour. army.mil. 2011-05-26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英语). 
  49. ^ Reese Von Rogatsz. 'Born in Battle', 16th CAB Begins Service at JBLM. army.mil. 2011-08-19 [2021-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7). 
  50. ^ Jacqueline Fennell. I Corps welcomes re-focus to Asia-Pacific. dvidshub.net. 2012-10-29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9). 
  51. ^ 51.0 51.1 Robert B. Brown; Jason N. Adler. I Corps: U.S. Pacific Command's Newest Asset. JOINT FORCE QUARTERLY 77. 2015-4-1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9). 
  52. ^ 52.0 52.1 MISSION. army.mil. [2020-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4) (英语). 
  53. ^ SecArmy announces new division headquarters coming to Lewis-McChord. army.mil. 2012-04-27 [2021-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9) (author =Marisa Petrich). 
  54. ^ The War on Terror: Unit Award Orders & Citations; Department of the Army Permanent Order 133-19. history.army.mil. [2021-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09). 
  55. ^ Meritorious Unit Citation awarded to I Corps for service in Afghanistan (PDF). hrc.army.mil. [2021-06-2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9-11). 

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