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船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民国二十三年孙中山头像背帆船壹圆银币
国家/地区 中华民国
价值1圆
直径39.4毫米(1.55英寸)
厚度2.3毫米(0.091英寸)
成分银(88%)
铜(12%)
铸造年份1934年至1949年
正面
图案孙中山侧面像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字样
设计时间1934年
背面
图案帆船图案及“壹圆”面值
设计时间1934年

船洋是对正面镌有孙中山像、背面铸有帆船图样的中国银币的俗称。船洋最早由民国十八年出现帆船币试铸版,后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开始正式铸造,是当年中国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后,为了取代当时具有北洋政府所发行的袁大头银币,由于成银色稳定,造型优美而受到银币藏家爱戴,在中国藏家中也有人称他为孙大头(对应孙小头)。常传于世的有民国二十二年、二十三年版本,也有少量二十一年版,其中又以民国二十三年版存世量最大[1]

历史

民国十八年初(1929年),中华民国财政部邀外国人设计新币,后由美、日、英、意、奥五国造币公司根据同一草图试造了一批孙中山侧像样币,并在杭州试铸少量样品。但是南京国民政府并未直接采用外国样币。

直到民国二十一年(1932),才由上海中央造币厂铸造第一枚船洋银币,该币是国民政府放弃金本位币制,确定银本位币制,并公布〈铸造条例草案〉前夕所发行的第一枚船洋银币,外国人称之为 Junk Dollar,在图案设计方面,帆船上方为三只海鸥,帆船右方为旭日东昇,当时中、日两国关系紧张,刚发行的中国帆船银币图案被部分人仕认为是不祥之兆,因为背面旭日东昇图被解释为日本帝国即将崛起,三只海鸥被解释为日本轰炸机在中国领空盘旋,而当时日本政府策动东三省独立建立满州国傀儡政府,因此也有人说三只海鸥象征东三省飞走了。因此国民政府于民国22年开始,将帆船银圆的图案删除了有争议的部分,同时回收销毁已流通的民国21年版中国帆船银币,故真正大量铸造且流通的银本位国币是民国22年之后发行的正面孙中山像,背面帆船图的壹圆银币。

民国22年3月(1933年),国民政府财政部颁布了《废两改元令》和《银本位币铸造条例》,决定结束各省铸银元的局面,将银币的铸造权收归于设在上海的中央造币厂,并决定先从上海实施废两改元,规定从1933年4月6日起,所有公私款项的收付,须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交易。同年,全新款式的银币——船洋,开始在上海中央造币厂铸造。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货币改革,放弃银本位,改为发行法定货币(即法币),同时收回银圆,禁止流通。银圆于是不再具有法定的地位。

1949顷,由于金圆券的大量发行,致使物价急速上涨,国民党政府急于进行币制改革,企图用银元券来缓解当前的危机,于是在1949年7月1日正式通过《银元及银元券发行办法》,允准成都,重庆台北云南新疆等分厂铸造银元,这是官方的正式公告。但是因各地战况告急,1949年五月,解放军占领上海,国民党当局立即将上海总厂的机器模具分别运至成都和台北,又因当时局势危急,只能紧急向美国订购3000万枚银币,企图挽回已经受到通货膨胀凌迟而残破不堪的中国经济,然而随着国民党在中国战局节节败退,1949年12月国民政府全面退守台湾,中华民国政府失去了整个中国大陆,数个月后,银圆及银圆券均在中国进入历史。[2]

根据相关资料与KP世界钱币目录资料记载,民国二十二年船洋银币铸造量约为46,400,000枚,民国二十三年铸造量约为128,740,000枚,当中包含1949年委托美国三家造币厂铸造的三千万枚。

图案、面额及版本

民国二十三年版船洋。

船洋正面均为铸造年份及孙中山像;背面为中国帆船图案及面值,在中国帆船的背后有孙像的倒影,现存版本多为民国二十三年,民国二十二年居多,民国二十一年的船洋亦称三鸟币,因当时言论过激迫使中国政府回收导致世传稀少,另有金本位版三鸟流传于世,是由于中国政府原本希望改用金本位制,但是因为当年中国政府经济状况不允许而作罢。

参考资料

  1. ^ 亞洲錢幣鑑定中心. 船洋探究.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7). 
  2. ^ 錢與藝術. “船洋”中央版和回流版如何区分?. 2019 [2019-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4).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