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蒲原氏腔吻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蒲原氏腔吻鳕

未予评估IUCN 3.1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目: 鳕形目 Gadiformes
科: 鼠尾鳕科 Macrouridae
属: 腔吻鳕属 Coelorinchus
种:
蒲原氏腔吻鳕 C. kamoharai
二名法
Coelorinchus kamoharai
Matsubara, 1943

蒲原氏腔吻鳕又称浦原氏须鳕背斑腔吻鳕辐鳍鱼纲鳕形目鼠尾鳕科的其中一

分布

本鱼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日本台湾东北部、南部等一带海域。

深度

水深200~300米。

特征

本鱼身上的鳞片呈六角形,极易脱落,侧线甚直。体延长而侧扁,尾长如带,越后越尖细,无尾鳍。鼻骨前侧边缘不完全被骨支托。身体中轴以上有些灰斑散布。腹鳍与肛门距离较远,其最长鳍条未达肛门。两背鳍间距长,第二背鳍起点在臀鳍起点之后。发光器呈长杆状,自肛门沿伸至喉峡部,喉峡部端之发光穴覆有鳞片。头部、腹面密布不成对的黑色皮突。口腔与鳃腔白色。体长可达30公分。

生态

主要栖息于水深220-400米之泥砂底质的海域,底栖肉食性鱼类,以小型虾蟹为主食,大部分时间都在伏静,或缓慢游动,很少花时间在找寻食物。

经济利用

可食,但肉质糜烂,多做为下杂鱼处理。其科学研究价值大于食用价值。

参考资料

台湾鱼类数据库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