锺瑞生
锺瑞生 | |
---|---|
出生 | 不详 福建省台湾府淡水厅后垅七十份庄 (原籍广东省嘉应直隶州镇平县) |
逝世 | 不详 |
锺瑞生(?—?),淡水后垅堡七十份人(今苗栗县铜锣乡七十分 )人,原籍广东镇平。乾隆五十一年(1786)林爽文之役,协同苗栗一带的谢维纪、谢尚杞等人,招集苗栗一带客家人十八庄乡勇二千多人,并在苗栗一带客家十八庄设设障碍将以阻止敌方前进。其后攻破大甲,平定堑南。隔年,又赴鹿港,助守埔心庄,随军攻彰化猪哥庄、龙井目等处。在事件平定后,奉旨赏给瑞生府经历[1]。
生平
锺瑞生是当时行政区“后垅堡”的七十分人,原籍广东省嘉应直隶州镇平县(今广东省梅州地级市蕉岭县),客家人,生卒年不详。乾隆五十一年,台湾漳州籍闽南人人林爽文倡乱,竹堑地区有客家人人陈资云、刘朝珍、林先坤等号召团练乡勇为义勇,由陈资云率领义军,响应当时淡水厅师爷寿同春召集新竹客家义民军。
同时,苗栗蛤仔市七十分锺瑞生、刘维纪、谢尚杞等所召集的的“后垅堡”十八庄客家义民,协力平定苗栗、大安溪、大甲溪战事;继而再与员林附近的义军集结。事平,为嘉奖锺瑞生等义民平乱有功,因此奉旨赏锺瑞生“府经历”一职[2]。
事迹
林爽文事件
郑氏灭亡,台湾易主,各地秘密地成立了企图复土的天地会谋起革命。一时,天地会在台湾隐然形成了一种势力。只是在起义之前,会徒间纷纷辄起,所以最终变成了暴力团体。到了乾隆末年,北路的林爽文、南路的庄大田做了天地会的盟主后,势力越发庞大。
乾隆五十一年(1786),当局下令解散,南北路始相呼应发难。林爽文设盟主府于彰化,年号称为顺天,击溃水师提督黄仕简、陆路提督任承恩的联合军。隔年,将军长青奉乾隆之命由福州开赴台湾,中途知悉天地会叛军锐不可挡,于是临阵退却,因此林爽文等人之势愈张,其数达数十万,继而破柴大纪防守的诸罗城[3]。
义民的参与
乾隆五十二年(1787)十月,陕甘总督福康安率领大军,由厦门开台,南北两路的土蕃、义民助官平乱。当月即包围彰化、生擒林爽文,而庄大田也相继就缚,主事者林爽文和严烟被递送北京,到了十二月,林爽文事件完全被平定[3],义民贡献颇多[4]。
钟瑞生与林爽文事件之详细过程
锺瑞生主要参与的林爽文事变之战争为乾隆五十一年十二月初,林爽文攻陷淡水时,淡水同知幕友寿同春召集义民收复堑城 。当时占领堑城的王作留下同伴李同、黄阿宁、林日光、邱圭等人镇压后垅堡。而锺瑞生与刘维纪、谢尚杞集合后垅堡十八个街庄之居民2500人与物资,利用苗栗盆地地形,在东边的南、北河,即现今公馆乡南、北河村,及西边的西山(目前为苗栗市文山、文圣里一带),设“堆”以防范山地原住民与林爽文攻击,后杀死境内林爽文势力;邱圭、黄宁等人,延北大肚山系南下,并与另一批由吞霄堡苑里街的陈士珍率领之苗栗民众,攻下林爽文势力占领的大甲堡,平定堑南[5]。
义民对后世的影响
苗栗义民庙
在林爽文事件中,当地居民不愿故乡被战事所毁坏,因此组建当地武装力量来保卫家乡。其中,为了感谢在战争中所逝世的战士们,决定将其安葬。相传预定要将遗体运送至新竹新埔埋葬,但是运送尸体的牛车却在苗栗市停下不愿走动,于是用掷筊来询问死者意愿。最后在今苗栗市设立义冢安葬牺牲者,并建立苗栗义民庙祭拜[7]。
参考资料
- ^ 陈培桂编纂;台湾史料集成,《淡水厅志》(台北市:文建会,2006),页369。
- ^ 2.0 2.1 张正田。〈被遗忘的大清与苗栗“英雄”:程峻、寿同春、锺瑞生与苗栗义民军〉。思与言,51(3),页1-34。
- ^ 3.0 3.1 王诗琅,《三年小叛五年大乱——台湾社会变迁》(台北市:海峡学术,2003),页11。
- ^ 丁光玲,《清代台湾义民研究》(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94),页88。
- ^ 赖玉玲,《褒忠亭义民爷信仰与地方社会发展:以杨梅联庄为例》(新竹县新竹市:竹县文化局,2005),页7。
- ^ 张正田。〈被遗忘的大清与苗栗“英雄”:程峻、寿同春、锺瑞生与苗栗义民军〉,页27。
- ^ 张正田,《被遗忘的大清“忠魂”:清代苗栗堡客家义民信仰研究(上)、(下)》,台北:花木兰出版社,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