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Roughly the same/沙盒10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利率管制(英语:Interest Rate Control)是一种政府为调节经济运行,而对金融市场中的利率进行管制的一种方式,是政府货币政策中“金融压制英语Financial Suppression”操作的一环[1]。一个国家愿意实施利率管制可能是基于许多因素,一来,可能为了维持国家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以促进经济成长、减低资金成本;二来,也有可能是希望借由管制利率鼓励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此外,三来,利率管制也可以限制银行间的存款竞争,以期保护银行利润,维持金融稳定[2]。世界上许多经济体,例如美国(1970年结束)、台湾(1975年结束)、日本(1977年结束)、中国大陆(2013年开放贷款利率管制)皆曾经实施利率管制的制度[3][4]

专家认为,利率管制的缺点是会使商业银行无法通过利率差别来区别风险不同的贷款人,导致高风险贷款种类缺乏高利息补偿,令银行处于风险收益不对称状态。此外,低利率政策还有机会鼓励资金浪费,降低投资效率;人为定标的利率也可能导致不同金融工具之间的非市场差别,妨碍公平竞争——举例来说,较低的银行储蓄利率就有可能导引有投资需求的民众选择较高收益的债券。另外,就中国大陆地区的情况来说,也有机会驱使有贷款需求的企业寻求个体或小集团金援,或导致市场剩余被个体或小集团寻租,令多数企业支付的贷款利息远高于官方利息;对银行来说,利率管制也有机会引发“资金脱媒”现象——也就是使受政策限制的银行系统在整个金融体系中所占的地位下降——并激发利率之外的非价格竞争方式,例如馈赠礼品、增设网点、给予回扣等,加大银行的实际资金成本[5]

利率自由化

与利率管制相反的概念称为利率自由化(英语: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或利率市场化(英语: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也就是说利率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并且市场机制可以在财政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利率市场化的核心是改变由过去政府控制的定价机制,使资本定价回归市场规律,使利率成为资源分配基准及反映市场供需的价格信号,目的是促进和实现经济的永续健康发展[6]。专家认为,实施利率市场化将可以确保实际利率由市场资金的供需决定,将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利率调控导致的信贷配给不平衡,并增加中小型民营新创企业获得在正规金融市场筹资的机会,降低外部融资约束 、缓解资金脱媒[7]。前世界货币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欧伯斯弗尔德英语Maurice Obstfeld则认为,在利率自由化之后,企业将与金融机构分担风险,因此,风险项目的信贷增加将有效解决财务约束问题,提高资金配置效率[8]

利率自由化的潜在缺点是利率自由化推行后,将会对既有的金融市场结构带来冲击。例如,以台湾来说,政府在1970年代对利率的管制松绑后,银行若自行依市场资金供需状况调整存贷款利率,为争取客户的,可能产生银行间的杀价竞争,导致存放款利差缩小,并导致银行业获利下滑[9]。同时,一些研究也表明,利率的自由化会加剧经济的脆弱性(英语:Fragility)和所得分配不平等,激化政治对立[10]。此外,过去在马拉维的经验也曾显示,利率自由化也可能导致工业集中度提高,降低企业净收入,特别是在高度依赖银行的产业尤其明显[11]。一些研究也发现信贷扩张的结果可能导致社会总剩余的降低,而不是增加[12]。也有一些研究发现,利率自由化的影响往往是双面的、冲突的及时变的;利率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有一定限度[1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 吕桂玲. 中國大陸金融扭曲之原因與影響 (PDF). 國際金融參考資料 (报告). 中华民国中央银行: 97-109. December 2016 (中文(台湾)).  |issue=被忽略 (帮助)
  • 王俪容; 沈中华; 李绍玮. 台灣利率自由化歷程與成效—美日台三國利率自由化比較. 两岸金融季刊. 2014, 2 (1): 1-29 (中文(台湾)). 
  • 黄金老. 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 经济研究. 2001, 7 (1): 19-28 (中文(中国大陆)). 
  • Zhao, Xinxin; Wang, Zongjun; Deng, Min.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Financing Constraints and R&D Investments: Evidence from China. Sustainability. 2019, 11 (8): 2311-2327. doi:10.3390/su11082311. 
  • Alvarezcuadrado, Francisco; Japaridze, Irakli. Trickle-down consumption, financial deregulation, inequality, and indebtedness.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2016, 134: 163–180. doi:10.1016/j.jebo.2016.12.007. 
  • Kabango, Grant P.; Paloni, Alberto.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nd the industrial response: Concentration and entry in Malawi. World Development. 2011, 39 (10): 1771–1783. doi:10.1016/j.worlddev.2011.04.001. 
  • Obstfeld, Maurice. Risk-Taking, Global Diversification, and Growth.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4, 84 (5): 1310–1329. 

文献清单

  1. ^ 李伟民 2002,第11页; McKinnon 1973, 转引自Zhao, Wang & Deng (2019,第1页)
  2. ^ 黄金老 2001,第20页; 吕桂玲 2016,第97页.
  3. ^ 王俪容, 沈中华 & 李绍玮 2014,第14页.
  4. ^ 高毅. 中國央行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 BBC中文. 2013-07-19 [2019-05-28]. 
  5. ^ 黄金老 2001,第20页; 王俪容, 沈中华 & 李绍玮 2014,第17-23页.
  6. ^ Zhao, Wang & Deng 2019,第1页.
  7. ^ Zhao, Wang & Deng 2019,第4页; 王俪容 & 李绍玮 2012, 转引自王俪容, 沈中华 & 李绍玮 (2014,第17-23页)
  8. ^ Obstfeld 1994, 转引自Zhao, Wang & Deng (2019,第4页)
  9. ^ 王俪容 & 李绍玮 2012, 转引自王俪容, 沈中华 & 李绍玮 (2014,第17-23页)
  10. ^ 10.0 10.1 Zhao, Wang & Deng 2019,第2页.
  11. ^ Kabango & Paloni 2011, 转引自Zhao, Wang & Deng (2019,第2页)
  12. ^ Alvarezcuadrado & Japaridze 2016, 转引自Zhao, Wang & Deng (2019,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