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讨论:Aizag/暂存区19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松花江攻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日战争满洲战略攻势行动的一部分

苏军第15集团军英语15th Army (Soviet Union)搭乘阿穆尔河区舰队的舰艇横渡黑龙江
日期1945年8月9日至9月2日[1]
地点
结果 苏联胜利
参战方
苏联 苏联 大日本帝国 日本帝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苏联 马克西姆·阿列克谢耶维奇·普尔卡耶夫
苏联 涅欧·瓦西里耶维奇·安东诺夫俄语Антонов, Неон Васильевич
苏联 帕维尔·费奥多罗维奇·日加列夫
大日本帝国 上村干男
兵力
远东第2方面军:[2]
337,096人
1280辆坦克与自行火炮
1260架飞机
5988门火炮与迫击炮
阿穆尔河区舰队:
12,500人
126艘船
第4军:
96,464人[3]
伤亡与损失
远东第2方面军:
2,449人死亡与失踪
3,134人伤病
阿穆尔河区舰队:
32人死亡
91人伤病

第4军:
3,440人死亡


远东第2方面军总俘获数:
265,964人
86辆坦克
271门火炮

松花江攻势(俄语:Сунгарийская наступательная операция,又称松花江战役[1])是苏联对日战争期间发起的“满洲战略攻势行动”其中一项攻势作战,旨以由马克西姆·阿列克谢耶维奇·普尔卡耶夫指挥的远东第2方面军发动攻击,以支援同一时间展开进攻的远东第1方面军外贝加尔方面军俄语Забайкальский фронт合围日军、牵制后者兵力,而与其对阵的是日本关东军第4军,最终苏军成功占领北满洲全境。

苏联出兵背景与布署

1945年2月11日,苏联、英国和美国于“雅尔塔会议”中确定了苏联将会在对德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加入对日战争,并能以此出兵换取后者在日俄战争中失去的权益、收回南萨哈林岛(库页岛)和占领千岛群岛。1945年3月,苏军最高统帅部下令开始制定对日战争的计划。在计划过程中,苏军决议对在满洲实施“满洲战略攻势行动”对付当地的日本关东军,并以东、西、北三个方向进行向心突击,其中北方攻势——“松花江攻势”作为助攻,负责牵制日军兵力、支援另外两个方向上的远东第1方面军和外贝加尔方面军合围日军主力,目标是自松花江沿线向哈尔滨和佳木斯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分割当面日军、将其各个击破。

“松花江攻势”以由指挥的远东第2方面军以及阿穆尔河区舰队协同实施,各战斗序列如下:[4]

  • 远东第2方面军:
司令员:马克西姆·阿列克谢耶维奇·普尔卡耶夫大将
军事委员会委员: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列昂诺夫俄语Леонов, Дмитрий Сергеевич中将
参谋长:费奥多尔·伊万诺维奇·舍甫琴柯俄语Шевченко, Фёдор Иванович中将
  • 第18混成航空军、第83轰炸机航空师、第128、255混成航空师、第253突击航空师、第29、254歼击机师、第7、411侦查航空团、第344运输航空团、3个防空炮兵团

远东第2方面军的战力不仅是苏日战争中苏联规模最小的方面军,兵员也是常驻远东的部队,并未经过苏德战争的锻炼[5],但其负责的战线正面亦宽达2,130公里。

日军的防御态势

战斗

结果

相关条目

注脚

参考文献

  • Glantz, David. The Soviet Strategic Offensive in Manchuria, 1945: 'August Storm'. Frank Cass. 2003. ISBN 9780415408615 (英语). 
  • 王捷 (编).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3. ISBN 7-5080-3154-7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