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麥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伯麥爵士
出生(1786-09-26)1786年9月26日
 英國英格蘭漢普郡波托西英語Portsea Island
逝世1850年2月14日(1850歲—02—14)(63歲)
 英國英格蘭肯特郡皇家坦布里治威爾斯
效命 英國
軍種 英國海軍
服役年份1802年-1850年
軍階上將
統率East Indies and China Station英語東印度和中國艦隊
Wars拿破崙戰爭
第一次英緬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
獲得勳章CB(1815年)
KCH(1836年)
KCB(1841年)
簽名

伯麥爵士,KCBKCH(英語:Sir James John Gordon Bremer,1786年9月26日—1850年2月14日),又譯庇林麥卑林馬寶馬,英國海軍將領。曾參加拿破崙戰爭第一次英緬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在中國時曾兩度擔任英軍總司令,曾在中文公告中自稱「軍師統帥水師總兵官伯麥」。[1]

伯麥生於英格蘭波托西英語Portsea Island,於1794年加入英國海軍。在東印度服役時曾任響尾蛇號(HMS Rattlesnake)的指揮官。1814年升為上校,次年獲得第三級巴斯勳章。後來還擔任添馬號英語HMS Tamar (1814)的指揮官,1824年他被派往澳洲梅爾維爾島建立殖民地。在他的領導之下,英國得以宣稱對東經129°-135°之間的澳洲北部海岸擁有主權。

伯麥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兩度擔任英軍總司令,並於1841年正式占領香港島。同年被授予第二級巴斯勳章。1846年成為英國海峽艦隊副司令,後來擔任伍爾威治造船廠英語Woolwich Dockyard主管直到1848年退休。1850年逝世,當時軍階為少將。

早期生平

1786年9月26日,伯麥出生於英格蘭漢普郡的波托西。[2]是英國海軍上尉詹姆士·伯麥唯一的兒子(他父親所乘的船隻於1786年1月6日在英格蘭多塞特郡海岸外失事,下落不明),他母親是詹姆士·諾曼(James Norman)船長的女兒,安妮。1794年,伯麥作為初級志願兵(first-class volunteer)加入英國海軍,屬於斯凱芬頓·勒特威治英語Skeffington Lutwidge少將位於泰晤士河口的旗艦三明治號英語HMS Sandwich (1759),1795年6月被解職。後來他進入樸茨茅斯皇家海軍學院英語Royal Naval Academy就讀,並於1802年4月2日成為查爾斯·達蘭英語Philip Charles Durham船長的恩底彌翁號英語HMS Endymion (1797)上的見習軍官。後又加入紐芬蘭和北海艦隊,在詹姆士·甘比爾英語James Gambier, 1st Baron Gambier中將的旗艦伊西斯號英語HMS Isis (1774)上效力。在通過考試後不久,伯麥被任命為急流號雙桅橫帆炮艦英語HMS Rapid (1804)上的中尉軍官。1805年8月3日,他作為首領號三等艦英語HMS Captain (1787)上的中尉軍官參與了由威廉·康沃利斯英語William Cornwallis指揮的在布雷斯特一帶對法國艦隊的追擊戰。[3]

1806年5月起,伯麥先後在地中海艦隊的黛安娜號(HMS Diana英語HMS Diana (1794))和伊摩根號(HMS Imogen英語HMS Imogen (1805))上服役。1807年5月28日,他又被派到東印度地區,在威廉·伍爾德里奇(William Wooldridge)船長的普賽克號(Psyché英語French frigate Psyché (1804))上效力。10月13日就任響尾蛇號的指揮官。1814年6月7日升為上校,[4]次年6月4日獲得第三級巴斯勳章(CB)。

在澳洲

1823年9月18日,伯麥成為添馬號的指揮官。次年2月,因為英國商人有望打開馬來群島的市場,[5]他被派往澳洲梅爾維爾島建立殖民地,以作為可用於保護英國貿易的軍事據點。[3][4]1824年6月,伯麥抵達雪梨,花了一個月時間集中部隊和物資。[6]8月24日,他率添馬號、哈科特伯爵夫人號(Countess of Harcourt)、納爾遜女士號(Lady Nelson)載著陸戰隊員和44名囚犯離開傑克森港,[5]穿過托雷斯海峽,於9月20日抵達埃辛頓港英語Port Essington,宣告東經129°-135°之間的澳洲北部海岸為英國領土。[7]由於埃辛頓港缺乏新鮮飲用水,伯麥認為當地不適合建立居民點。9月26日,伯麥等人到達梅爾維爾島的國王海灣(King Cove),建立營地,並於10月21日將其命名為登打士砦英語Fort Dundas[6]。不過當地健康環境差,耗費昂貴,也沒發展成有效的商貿站。1828年11月,英國人奉令放棄了該據點。[5]

1824年11月,伯麥前往印度參與第一次英緬戰爭[6]1836年1月25日,他被授予教皇黨勳章(KCH)。1837年,格萊內爾格男爵(Baron Glenelg英語Charles Grant, 1st Baron Glenelg)再次選中埃辛頓港為設立貿易站的合適地點,伯麥率短吻鱷號和布里托瑪特號(Britomart)再度趕往該地,並於1838年10月在當地建立了一個新據點,稱為維多利亞港。這個港口一直使用到1843年,1849年時,由於失去了商務和軍用的價值,埃辛頓港被廢棄。

1839年6月,英國人在廣州遇到麻煩的消息傳來,在南威爾斯總督喬治·吉普斯英語George Gipps支持下,伯麥率屬下戰艦離開埃辛頓港前往中國。

在中國

第一次定海之戰前一天,伯麥在韋爾斯利號上要求中國官員交出舟山島

1839年11月,在少將弗雷德里克·麥特蘭死後,伯麥准將當上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英軍的總司令,1840年7月,喬治·懿律接任總司令,在懿律回國後,伯麥於1840年11月再任英軍總司令。直到1841年8月由威廉·巴加接替。[4][8]伯麥先後指揮了英軍在舟山[9]、穿鼻[10]、虎門[11]、烏涌[12]、黃埔[11]、廣州等地的戰鬥。[13]

1841年1月19日,琦善同英國公使義律訂立《川鼻草約》,當中一條割香港島。草約雖然未受兩國政府批准,1841年1月26日,伯麥乘高爾合號(HMS Calliope)來港,正式舉行升旗儀式,並在海面鳴炮,表示正式佔領香港。他們在水坑口登陸,並把它叫做Possession Point,即「佔領角」之意。1841年2月1日,即道光廿一年正月初十,伯麥同義律一齊發告示,香港島歸入英國,而告示香港島土人一切如舊。伯麥因此次戰爭,而聲名大噪,並因戰功受到英國國會的表彰。1841年7月29日,他獲得第二級巴斯勳章(KCB[3][4]。8月24日,伯麥與義律乘亞特蘭大號離開中國。[14]

晚年

1846年4月30日,伯麥加入海峽艦隊,擔任弗朗西斯·奧古斯都·科勒英語Francis Augustus Collier上將的副司令,座艦是女王號(HMS Queen英語HMS Queen (1839))。11月24日,他成為伍爾威治造船廠的主管,同時負責指揮威廉和瑪麗號快艇(William and Mary英語HMS William and Mary[3][4]。1848年11月13日,他從造船廠退休。後於1849年9月15日升為少將。[15]他一度在德文郡任地方官。1850年2月14日因糖尿病肯特郡逝世。[2]

家庭

伯麥在1811年3月27日和陸戰隊軍官托馬斯·維勒(Thomas Wheeler)的女兒、牧師喬治-亨利·格拉斯(George-Henry Glasse)的寡妻哈莉特(Harriet)結婚,育有二子四女。[16]

哈莉特於1846年去世後,伯麥在1848年2月8日續娶了海軍軍官詹姆士·布里斯拜恩(James Brisbane英語James Brisbane)的長女傑邁瑪·瑪麗·哈莉特(Jemima Mary Harriet)。[17]

地名

注釋

  1. ^ 《英逆與大鵬協照會文》,見《鴉片戰爭》資料叢刊,第4冊,第239頁.
  2. ^ 2.0 2.1 Laughton, J. K.. "Bremer, Sir James John Gordon (1786–1850)". Oxford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2004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oi:10.1093/ref:odnb/3313.
  3. ^ 3.0 3.1 3.2 3.3 O'Byrne, William R. (1849). A Naval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Volume 1. John Murray. p. 120.
  4. ^ 4.0 4.1 4.2 4.3 4.4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1892). Volume 6. pp. 256–257.
  5. ^ 5.0 5.1 5.2 Scott, Ernest (1988). Australia - Cambridge History of the British Empire. Volume 7 (Part 1).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129–130. ISBN 0521356210.
  6. ^ 6.0 6.1 6.2 Bach, J. "Bremer, Sir James John Gordon (1786 - 1850)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ustralian Dictionary of Biography. Retrieved 7 June 2011.
  7. ^ "Melville Island - Culture and Histor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25 November 2008). Retrieved 7 June 2011.
  8. ^ The Gentleman's Magazine (1850). Volume 188. p. 535.
  9. ^ The London Gazette: p. 2991. 15 December 1840. Issue 19930.
  10. ^ The London Gazette: p. 1162. 7 May 1841. Issue 19976.
  11. ^ 11.0 11.1 The London Gazette: p. 1426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3 June 1841. Issue 19984.
  12. ^ The London Gazette: p. 1502. 11 June 1841. Issue 19987.
  13. ^ The London Gazette: p. 1503. 11 June 1841. Issue 19987.
  14. ^ Martin, Robert Montgomery (1841). The Colonial Magazine and Commercial-Maritime Journal. Volume 6. p. 488.
  15. ^ Burke, J. Bernard (1850). St. James's Magazine, and Heraldic and Historical Register. Volume 2. pp. 41–42.
  16. ^ Burke, J. Bernard (1852). A Genealogical and Heraldic Dictionary of the Landed Gentry of Great Britain & Ireland, for 1852. Volume 1. p. 138.
  17. ^ The Annual Register, or a View of the History and Politics of the Year 1848.Volume 90. p. 186.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