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丁石
幾丁石 化石時期: (奧陶紀 - 泥盆紀) | ||||||||
---|---|---|---|---|---|---|---|---|
科學分類 | ||||||||
| ||||||||
科 | ||||||||
|
幾丁石又稱胞石,舊稱幾丁類、幾丁蟲。是一類具有幾丁質外壁的海洋微體化石。幾丁石依據外觀可以分成兩類,即口蓋樣式簡單且頸部不明顯的口蓋目和口蓋較複雜且頸部分明的前體目。幾丁石的大小約為50到2000微米,生存於奧陶紀至泥盆紀世界各大陸。最早由德國微體古生物學家埃森納克發現於德國北部的冰川漂礫中。目前這類化石分類不明,由於幾丁石往往以鏈狀或團形出現,多數認為是多毛綱或腹足綱動物的卵,也有人認為是某種單細胞植物。
參考文獻
- 郝詒純; 茅紹智. 微体古生物学教程 (M) 2. 武漢: 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1993: 259. ISBN 7-5625-0677-9.
這是一篇關於古生物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