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商人政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華爾街商人政變(英文:Business Plot 商業陰謀),也稱作白宮政變(英文:White House Putsch),是指發生在1933年美國的一場企圖推翻羅斯福政府並建立法西斯政權的一場未遂政變。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總統就職後採取了一些列「新政」,有使財富由富人流向窮人的傾向,再加上廢除金本位等政策[1],損害了華爾街商人的利益。於是這些商業大亨找到了退役軍人斯梅德利·巴特勒,企圖讓他領導軍隊發動政變,推翻羅斯福政府[2]。但巴特勒並沒有這樣做,而是將這場政變公之於眾,商人們的計劃也就破產了。

政變背景:羅斯福新政

羅斯福政府上台之後,採取了一些系列措施以緩解經濟大蕭條所帶來的經濟危機與社會矛盾。採取了整頓銀行業和保護勞工利益等政策。

之前的胡佛政府一貫堅持金本位制的體系,然而這種政策在英國早在1931年9月就已被廢除。由於貨幣貶值,英國商品比起美國同行的價格更低,這加劇了美國的經濟困難。羅斯福總統上台之後,就通過一系列的行動,在1933年徹底將其廢棄。羅斯福在就職的第三天下令所有銀行停業整頓。3月9日,國會通過《緊急銀行法》,該法宣布停止兌換黃金和出口黃金,授權聯邦銀行增發鈔票以解決貨幣饑荒,並改造聯邦儲備銀行以加強國家對銀行的管理和控制。該法的實施使銀行與金融秩序恢復了正常,人們恢復了對銀行的信心[3]。這令很多華爾街的保守商人和金本位體制的維護者感到失望。

新政的另一個重要政策便是勞工權益保障制度。制定了40美分每小時的最低工資標準,出台《聯邦緊急救濟法》並成立聯邦緊急救濟署,此後又將救濟改成「以工代賑」,解決失業問題。促請國會通過「民間資源保護隊計劃」,吸收年輕人從事公共設施建設,此後還創立工程興辦署和全國青年總署,創造就業機會。但這項政策影響了很多行業的工資結構,並大大增加了勞動力成本,使商人們的利益受損。

政變策劃:退役少將巴特勒

羅斯福新政最初100天英語First 100 days of Franklin D. Roosevelt's presidency之後不久,華爾街的商業大亨們便坐不住了。他們必須阻止羅斯福的新政,以維護自己的利益。為此,他們不惜發動一場政變。

在最開始,政變得到了摩根和杜邦家族的資金支持,並且是在嚴格保密狀態下組織起來的。政變策劃者找到了一戰的退伍軍人前海軍陸戰隊少將巴特勒,想讓後者作為這次政變的領導者。他們之所以選擇巴特勒,是因為巴特勒在軍隊中,特別是在老兵當中享有很高的聲望。就在不久之前,巴特勒還在一次一戰老兵向胡佛政府要補償金的集體示威中表示過支持。政變策劃者們認為巴特勒的聲望對於政變至關重要,因為這會讓軍人們在這場企圖推翻民主選舉產生的總統的政變中沒有罪惡感[2]

但這個計劃明顯是個錯誤,因為巴特勒之所以享有很高聲譽,是因為他的內心中關注的是廣大人民的利益,而並非少數華爾街商業精英。當政變策劃者們找到他的時候,巴特勒假裝支持這個計劃,但卻找準時機將政變的存在和細節公之於眾。

政變失敗:麥科馬克-迪克斯坦委員會

1934年11月,巴特勒向公眾披露了一場由華爾街主導的旨在推翻羅斯福總統的政變,並且一系列有關指控也被媒體披露出來。隨後,一個叫做麥科馬克-迪克斯坦委員會英語McCormack-Dickstein Committee的特殊組織秘密聽取了巴特勒的證詞。該組織隸屬於眾議院,由眾議員約翰·威廉·麥科馬克塞繆爾·迪克斯坦英語Samuel Dickstein領導,是「眾議院非美活動委員會」的前身[4]

巴特勒指控道,一些華爾街商人,組織了50萬退伍軍人,企圖推翻羅斯福政府,建立法西斯獨裁政權[5]。他被麥克圭爾(英文:Gerald P. MacGuire)要求擔當政變的領導者,而最終預定的獨裁者卻是另外一個人。這次政變得到了300萬美元的資金支持,並且有50萬退伍老兵可能會在明年在華盛頓集結。關於這一點,當時所有被指控跟政變有關聯的人都不承認,他們認為這是玩笑和道聽途說[4]。 調查委員會也在報告中承認,由於沒能審問到除了麥克圭爾之外的人,掌握的證據不足以證明巴特勒證詞。因為沒有進一步的調查和取證,歷史學家也一直爭論當時到底有沒有一場將要發起的軍事政變。 委員會在公開的調查報告中抹去了一些具有影響力的商人的名字,因為這些商人對於眾議院有很大的影響力。甚至連當時的媒體,也在受這些商人的影響,沒能報導事件的全部真相。所以直到今天,政變的細節仍然很少被公眾所知道[2]

改編電影

這場華爾街商人政變啟發了1977年電視電影《The November Plan》,也啟發2022年喜劇懸疑電影《阿姆斯特丹》,該片由美國導演大衛·歐·羅素編劇和執導。

參考文獻

  1. ^ 罗斯福为何废除金本位. 
  2. ^ 2.0 2.1 2.2 THE BUSINESS PLOT TO OVERTHROW ROOSEVELT. [2011-1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9). 
  3. ^ 罗斯福新政. [2020-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6). 
  4. ^ 4.0 4.1 Smedley Butler. [2011-1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6). 
  5. ^ Jules Archer. The Plot to Seize the White House: The Shocking True Story of the Conspiracy to Overthrow FDR. Skyhorse Publishing. 1973.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