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師範大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座標32°03′21.61″N 118°45′52.27″E / 32.0560028°N 118.7645194°E / 32.0560028; 118.7645194

南京師範大學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校訓正德厚生 篤學敏行
創辦時間 大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
學校標識碼4132010319
學校類型江蘇省屬高校
黨委書記胡敏強
校長陳國祥
教師人數教職工3274人,專任教師和專職研究人員1715人
學生人數21885[1]
大學部人數15277
研究生人數6608
校址江蘇省南京市
校區隨園校區、仙林校區
網站南京師範大學
位置
地圖
南師大仙林校區校門
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主樓

南京師範大學,簡稱南師南京師大,坐落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會南京市,是一所以師範為特色的綜合性大學,如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由江蘇省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共建。

學校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創建的三江師範學堂1952年南京高校院系調整時,在原南京大學師範學院和金陵大學有關系科基礎上組建南京師範學院,1984年改為現名。[2]現有仙林、隨園兩處校區,此前的紫金校區已成為南師科技園。

歷史變遷

南京市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陵女子大學舊址

南京師範大學前身可溯源至清末壬寅年(1902年)成立的三江師範學堂。當時兩江總督張之洞擬在江寧「先辦一大師範學堂,以為學務全局之綱領」;學堂成立後定名三江師範學堂,是中國高等師範學堂之先驅。1906年李瑞清主持校務,改名兩江師範學堂。學堂最初以培養當時中國最迫切需要的新式中等學校師資為辦學宗旨,師範教育學科為基礎學科。民國以後,歷經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育科、東南大學教育科、第四中山大學教育學院、江蘇大學教育學院、中央大學教育學院、中央大學師範學院、南京大學師範學院沿革。1952年,以南京大學師範學院為基礎,合併原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金陵大學師範教育有關科系,獨立建校,在原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校址組建南京師範學院。1984年1月,南京師範學院改名南京師範大學。2000年3月,南京動力高等專科學校併入南京師範大學,成為了南師大的紫金校區。該校區於2019年7月2日停止使用並改造成南京師範大學紫金科技園。

肇始師範

三江師範學堂(1902-1905)

清朝末年的中國社會處於內憂外患之中,清朝政府迫於形勢,開始推行「新政」。劉坤一張之洞光緒27年(1901年)聯銜上奏提出「興學育才」辦法四條,清光緒28年(1902年)採用近代新學制。同年5月30日,兩江總督劉坤一向清廷上奏《籌辦學堂折》,倡議興學「應從師範學堂入手」,呈請開辦師範學堂;1903年2月,繼任兩江總督張之洞上奏《創辦三江師範學堂折》,擬於江寧「先辦一大師範學堂,以為學務全局之綱領」。1903年2月,繼任兩江總督張之洞上奏《創辦三江師範學堂折》,並委派繆荃孫率員赴日本考察,隨後又聘其為三江師範學堂總稽查,負責籌建工作。1903年9月,三江師範學堂正式開學。

兩江優級師範學堂(1905-1911)
兩江師範學堂全景畫

1905年,因學堂名稱意義不清而造成若干糾紛,三江師範學堂易名為兩江優級師範學堂。1906年,李瑞清出任監督,停辦初級師範本科,增設公共科(即通識科)、分類科(即專業科),創設中國高等學校中第一個圖畫手工科。至1910年,兩江優級師範學堂已設有國文外國語部、地理歷史部、數學物理化學部、農學博物部四部。1911年底,因辛亥革命,兩江優級師範學堂陷於停辦。

南高、東大、中大、南大時期

國立南京高等師範學校(1915-1921)
南京高等師範學校一字房,建於1909年。後為中央大學教育學院所在地。

1914年7月15日,江蘇巡按使韓國鈞委任江謙為校長,在兩江優級師範學堂原址籌建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江謙聘留美學者郭秉文為教務主任、陳容為學監,並讓二人回國之前考察歐美教育制度,同時延攬師資。1915年9月10日,南京高師正式開學,最初設國文、理化兩部及國文專修科,之後又陸續對科系進行調整。至1920年,學校已設有國文史地部、數學理化部、英語專修科、教育專修科、體育專修科、農業專修科、工藝專修科和商業專修科。1919年,南京高師校務會議通過《改良課程案》,在中國率先實行選科制(學分制),同時又在時任南京高師教務主任的陶行知的倡導之下,率先推行以教授如何學習為重點的「教學法」以代替舊有的「教授法」。同年12月,南京高師校務會議又通過陶行知提議的《規定女子旁聽法案》,並頂住各方壓力於翌年正式錄取8名女生和50多名女旁聽生,開歷史先河,成為中國第一所實行男女同校的高等學校。南京高等師範學校1918年設立的教育專修科,成為後來教育學院、師範學院的前身。

國立東南大學(1921-1927)

1918年9月,郭秉文出任南京高師校長,1920年4月7日,郭秉文在校務會議上提議在南京高師的基礎上創辦一所國立大學,獲得一致贊成,隨後組建「南京大學籌備委員會」。同年9月,郭秉文等十位發起人聯名致書國務院及教育部,申請設立南京大學,並於12月獲得批准,定名國立東南大學。1921年6月6日,東大董事會成立,郭秉文出任校長,9月東大正式開學,12月校評議會和教授聯席會正式決定南京高師併入東大。

國立東南大學各科系在南京高師的基礎上陸續增設,至1923年已擁有文理科、教育科、農科、工科、商科5科共計28系,學科齊全,居全國之首。國立東南大學教育科由南京高師教育專修科改建,設教育、體育和藝術系科以及當時兼屬文理科和教育科的心理學系。

國立中央大學(1927-1949)
中央大學教育學院藝術科音樂組教學用房

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6月起開始實行大學區制,國立東南大學合併河海工科大學上海商科大學江蘇法政大學江蘇醫科大學以及南京工業專門學校蘇州工業專門學校上海商業專門學校南京農業學校,組建國立第四中山大學。1928年2月更名為江蘇大學,遭全體師生反對後,於5月定名為國立中央大學。1929年8月大學區制廢止,國立中央大學不再負責江蘇省的教育事務。中大醫學院及商學院因在上海,於1932年7月獨立建校。1935年,中大再度創辦醫學院,至此,中大共擁有文、法、理、農、工、醫、教育(後更名為「師範」)七個學院,直到1949年,一直是中國院系最全、規模最大的大學[3]

1932年8月,羅家倫被任命為國立中央大學校長,任職期間對學校行政進行改革,同時延攬名師,擴建校舍,增購書刊、設備,使中大穩步發展。1934年,中大在蔣中正的支持下在南京近郊徵地8千畝,欲建設新校園,然而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工程隨即停工。10月,為了躲避戰火,中大開始西遷入川。11月最後一批學生到達重慶,校址設在重慶沙坪垻松林坡,而醫學院、農學院畜牧獸醫系則遷往成都華西壩。抗戰期間,辦學條件十分艱苦,然而報考中大卻十分踴躍,以至1939年又在重慶柏溪建設新校園,同時中大為適應當時社會需求,增設文科、法科、工科、醫科和教育等研究所,還增設航空工程系、水利工程系、氣象系、邊政系等科系。1938年8月,中央大學教育學院改為師範學院,除保留原教育學院系科外,增設國文、英語、史地、數學、理化、體育和公民訓育7個系。至1939年8月,師範學院已設有10個系、3個專修科,即教育、公民訓育、國文、英語、史地、數學、理化、博物、體育、藝術等系以及體育、史地、童子軍等專修科,原心理學系改屬理學院。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吳有訓出任中大校長,著手籌備學校回遷工作,1946年11月1日中大在南京開學。文、法、理、工、師範學院和一部分農學院學生在四牌樓本部上課;醫學院、農學院及理工學院的一年級新生安置於丁家橋分部。至1949年,國立中央大學各院系無大變更,研究院增設經濟、社會、法醫三個研究所。此時中大師範學院下設教育系、藝術系、體育系和體育專修科。

國立南京大學(1949-1952)

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1949年8月8日,國立中央大學更名為國立南京大學,1950年10月去國立二字直接稱為南京大學

師範學院獨立

1952年院系調整,南京大學師範學院獨立,合併原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金陵大學師範教育有關科系,在原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即1913年籌建、1915年在繡花巷成立、1923年遷至隨園、1930年改名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的原金陵女子大學隨園校址組建南京師範學院。

南京師範大學

1984年1月,南京師範學院改名南京師範大學,簡稱南師大。2000年3月,南京動力高等專科學校併入南京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逐漸建成以師範為特色的綜合性教學研究型大學。

歷史沿革

南師大隨園校區正門
  • 1902-1906 三江師範學堂(教育學)
  • 1906-1911 兩江師範學堂(教育學)(1911年底到1914年陷於停辦)
  • 1914-1923 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育科
  • 1921-1927 東南大學教育科
  • 1927-1949 中央大學師範學院
  • 1949-1952 南京大學師範學院
  • 1952-1984 南京師範學院
  • 1984- 南京師範大學

歷任校長

校內兩棵高大的銀杏樹

院系調整前

  • 繆荃孫 1902年- (三江師範學堂總稽查)
  • 李瑞清 1905年-1912年(兩江師範學堂監督)
  • 江謙 1914年-1919年(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長)
  • 郭秉文 1919年-1925年(南京高等師範學校與國立東南大學校長)
  • 張乃燕 1927年-1930年(第四中山大學、江蘇大學、中央大學校長)
  • 朱家驊 1930年-1931年(國立中央大學校長)
  • 羅家倫 1931年-1941年(國立中央大學校長)
  • 顧孟餘 1941年-1943年(國立中央大學校長)
  • 蔣介石 1943年-1944年(國立中央大學校長)
  • 顧毓琇 1944年-1945年(國立中央大學校長)
  • 吳有訓 1945年-1947年(國立中央大學校長)
  • 周鴻經 1948年-1949年(國立中央大學校長)
  • 梁希 1949年-1949年(國立南京大學校長)
  • 潘菽 1949年- (南京大學校長)
南師大特色的跨路走廊,民國建築

院系調整前教育(師範)科負責人

  • 1905- 李瑞清(兩江優級師範學堂監督兼長教育)
  • 1914- 江謙(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長兼長教育)
  • 1917-1923 陶行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育專修科、國立東南大學教育科主任)
  • 1923-192# 徐養秋(國立東南大學教育科主任)
  • 1927-1928 鄭宗海(第四中山大學、江蘇大學、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 1928-1929 韋愨(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 1930-1931 孟憲承(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 1931-1932 程其保(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 1932-1933 黃建中(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 1933-1934 艾偉(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 1935-1936 常導之(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 1937-1938 艾偉(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 193#-193# 邵鶴亭(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 193#-19## 孫本文(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師範學院院長)
  • 1946-1947 羅炳之(中央大學師範學院院長)
  • 1947-1949 徐養秋(中央大學師範學院院長)
  • 1949-1952 陳鶴琴(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師範學院院長)

南京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學院)獨立建校後

院系

教學科研

南京師範大學充分發揮「211工程」建設的主導作用和學科學位點建設的龍頭作用。目前擁有國家重點學科6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7個,江蘇省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5個,江蘇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13個,江蘇省重點學科20個;擁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2個,覆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專業13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7個,覆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專業199個,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16個,本科專業80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2個。學科已涉及文、史、哲、教、理、工、經、法、管、農、醫、藝等門類。

校園與設施

南京師範大學校園目前由隨園校區、仙林校區、紫金校區三個校區構成。其中紫金校區已於2019年7月2日停止教學運營。升級改造後的南師大玄武科技園於2020年10月竣工;隨園校區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陵女子大學舊址所在,有「東方最美麗的校園」之稱。

南京師範大學敬文圖書館藏書250萬餘冊,為江蘇省第三大圖書館。

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
仙林校區
仙林校區
仙林校區地理科學學院
隨園校區逸夫教育館

著名校友

參考文獻

  1. ^ 南京師範大學簡介[永久失效連結]
  2. ^ 南京师范大学简介. 南京師範大學. 2014-10-10 [2014-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15). 
  3. ^ 劉明:論民國時期的大學教員聘任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二十一世紀》2005年7月號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