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戰號戰艦
在印度洋中航行的厭戰號,1942年7月16日 | |
歷史 | |
---|---|
下訂日 | 1912 |
鋪設龍骨 | 1912年10月31日 |
下水日期 | 1913年11月26日 |
入役日期 | 1915年3月8日 |
退役日期 | 1945年2月 |
除籍日 | 1947 |
格言 | Belli dura despicio ("我蔑視戰鬥的艱辛") |
榮譽和獎項 | |
結局 | 1950年解體 |
船徽 | 旗號: 03 |
技術數據 | |
排水量 | 改裝後標準排水量33,410噸 |
船長 | 全長196.8公尺 |
型寬 | 27.6公尺 |
吃水 | 9.6米[1] |
動力來源 | 帕森斯式蒸汽機X4;巴布科克-威爾考克斯重油鍋爐X24;56000軸馬力 |
船速 | 23節 |
自持力 | 10節時4500海里 |
載重 | 3300噸燃油及100噸煤 |
乘員 | 925到1,220人 |
武器裝備 | |
裝甲 |
|
艦載機 | 1920年代加裝彈射器一台及一架水上偵察機 |
厭戰號戰列艦(HMS Warspite)是英國皇家海軍的一艘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該艦於1913年11月26日在達文波特皇家船廠下水,至今仍是皇家海軍最負盛名的船艦之一。二戰期間厭戰號因得到安德魯·康寧漢爵士讚譽而獲得稱號「可敬的老女士」。
厭戰號與其他同級艦一樣由兩人共同設計。其中之一為約翰·費舍爾爵士,他在史上第一艘無畏艦「無畏號戰艦(HMS Dreadnought)」下水時便是第一海務大臣。另一位為溫斯頓·邱吉爾,當時的海軍部長,也是伊莉莎白女王級戰艦從設計到建造的首要角色,他勸說已退休的費舍爾爵士重出江湖,並受到後者造艦思想的影響。
早期戰史
厭戰號1915年正式入役後,她的第一位指揮官是Edward Montgomery Phillpotts艦長。厭戰號在結束連串海試後被編入皇家海軍大艦隊屬下第二戰艦分隊,她試射15英寸(381毫米)主炮時邱吉爾親自到場觀看,後者對其優秀的火力與精確度表示滿意。1915年底,厭戰號在福斯河由護航驅逐艦帶領下誤入輕型艦艇水道,擱淺造成外殼損傷。修理完畢後,厭戰號被編入大洋艦隊下專為伊莉莎白女王級戰艦組建的第五戰艦分隊。12月初,厭戰號在訓練期間再次與其姊妹艦巴勒姆號發生擦撞,造成一定的損傷。
日德蘭海戰
1916年,厭戰號與整個第五戰艦分隊被納入戴維·貝蒂(David Beatty),第一代貝蒂伯爵指揮下的戰鬥巡洋艦編隊。5月31日,厭戰號參加了她畢生第一次也是最重大的作戰行動,即日德蘭海戰。戰鬥中厭戰號被德國海軍主力艦的主炮擊中15次,造成了嚴重破壞,幾乎必須回廠大修。在試圖避免與姊妹艦英勇號相撞時本艦的船舵卡死,艦長決定讓本艦繼續前進而非停車或倒後,雖然這會讓軍艦不斷繞圈,形同標靶。這一決定拯救了英軍裝甲巡洋艦勇士號,對德軍來說,比起重傷的巡洋艦,行動不便的戰艦是更具吸引力的目標。這讓勇士號的成員感激不盡,他們以為厭戰號是故意作出誘敵行動。厭戰號在繞了兩個整圈後終於重新獲得操艦能力,但這一行動卻讓她走上了迎面衝向整個德軍公海艦隊的危險航向。此時主炮測距儀和射擊指揮所已經不能工作,只有A炮塔仍能開火,但接連12次直瞄炮擊全部未能擊中目標。見習尉官 Herbert Annesley Packer事後因指揮A炮塔而獲得授勳。至此厭戰號喪失了作戰能力,因此被命令脫離戰鬥並進行維修。日德蘭海戰之後的厭戰號畢生為操舵問題所困。
在海戰中,厭戰號遭受了14死16傷的傷亡。在接到第五戰艦分隊指揮官Hugh Evan-Thomas海軍少將的命令後,厭戰號帶傷返航。在路上,6月1日,厭戰號遭受一艘U艇的伏擊但成功規避了對方發射的兩枚魚雷。不久後厭戰號再次遭伏擊並被發射一發魚雷,不過仍舊成功避過。稍後厭戰號在正前方發現一艘U艇,試圖衝撞該潛艇未能成功。此後本艦順利抵達羅塞斯並修理了一切可見的損傷。
停戰
修理完畢後厭戰號重返第五戰艦分隊,但不久之後便再次與姊妹艦英勇號相撞,導致本艦必須再次返港檢修。1917年7月,厭戰號與一艘皇家海軍驅逐艦相撞,下個月在斯卡帕灣錨泊時又觸礁,當時一艘聖文森級戰艦前衛號因彈藥庫爆炸事故而沉沒,導致數百人死亡。
1918年,厭戰號的其中一個鍋爐室發生火災,迫使她再次入廠檢修。11月21日厭戰號與其他大洋艦隊艦隻在Hubert Lynes的指揮下在斯卡帕灣接受了德國公海艦隊的投降。不久,公海艦隊的絕大多數艦隻自行鑿沉。
兩次大戰之間
1919年,厭戰號加入了第二戰艦分隊,成為新組建的皇家海軍大西洋艦隊的一員。此期間本艦多隨艦隊在地中海駐守。1924年參與在斯皮特海德舉行的海上閱兵,英王喬治五世號戰艦也參加了檢閱。當年晚些時候厭戰號接受了一次有限的現代化改裝,包括增加了一些新式小口徑火器,修改了上層建築結構並增加了該部份的防禦。這次改裝於1926年完成。同一年,厭戰號脫離大西洋艦隊而成為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的參謀長座艦,同時也是該艦隊的第二旗艦。
1930年,厭戰號重新加入大西洋艦隊。1931年發生因弗格登兵變早期時,厭戰號曾負責在軍港警戒。但當動亂擴散到其他大西洋艦隊屬下的大型艦艇時,厭戰號已出海巡航而躲過一難。
1934年厭戰號接受了全面的現代化大改裝。她的上層建築被大幅修改,以便容納水上飛機及彈射裝置;武器裝備和驅動系統也進行了改裝。本艦的射擊指揮系統同樣在加入了高仰角火控系統(HACS)MkIII對空射擊指揮儀和海軍火控指揮台(Admiralty Fire Control Table)Mk VII用於統籌主炮火力後實現了現代化。本次改裝於1937年結束,同年厭戰號重回現役,被派遣回地中海艦隊接受Victor Alexander Charles Crutchley艦長指揮,成為該艦隊的旗艦。但這一切又因本艦傳動故障及日德蘭海戰留下的操舵問題而延後。此後,厭戰號又捲入兩次意外事件:其中一次她差點擊中一艘遠洋郵輪,另一次則意外地以高射炮對馬爾他島城鎮瓦勒他開火。
二戰早期
1939年6月,安德魯·康寧漢上將成為地中海艦隊司令。9月3日,英國再次與德國處於戰爭狀態,厭戰號隨後離開地中海加入皇家海軍本土艦隊,並在該艦隊指揮下參與了多次對執行破交作戰的德國海軍主力艦的獵殺。在這期間厭戰號並未與任何德國主力艦發生接觸。
在1940年4月,厭戰號參加了挪威戰役,在第二次納爾維克戰役中帶領大批皇家海軍艦攻擊八艘被圍困在奧福特峽灣的德國驅逐艦,成為該次海戰的主力。參戰英國艦隊的指揮官,海軍中將William 'Jock' Whitworth在戰鬥開始的當天將厭戰號定為旗艦。厭戰號艦載的劍魚式魚雷轟炸機在戰鬥中擊沉了一艘德國潛艇U-64,成為二戰期間第一架擊沉潛艇的飛機。英軍驅逐艦很快與德軍驅逐艦接戰,其中一艘重傷的德國驅逐艦Erich Koellner被厭戰號的側舷火力擊沉。此後厭戰號轉向攻擊驅逐艦Diether von Roeder和Erich Giese,前者由其成員自行鑿沉,後者由厭戰號及驅逐艦共同擊沉。消滅全部八艘德國驅逐艦的戰役目標,在幾乎毫無損失的情況下達成了。
地中海
1940年夏季,厭戰號被派遣到地中海戰場並參加了幾次作戰行動。在參加卡拉布里亞海戰期間她達成了歷史上移動中的戰艦對移動目標實施炮擊的有明確記錄的最遠命中記錄,一發主炮炮彈在大約26000碼(超過23.5公里)的距離上命中義大利戰艦儒勒·愷撒號。(參見沙恩霍斯特號,該艦在1940年6月的一次炮擊中在與此相近的距離內擊中了皇家海軍光榮號航空母艦)。
從1941年3月27到29日,厭戰號擔任安德魯·坎寧安上將,第一代坎寧安子爵的旗艦參加了馬塔潘角海戰,在夜戰中共有三艘義大利重巡洋艦和兩艘驅逐艦被英軍擊沉。
1941年4月21日,仍在坎寧安上將指揮下的厭戰號與戰艦巴勒姆號、英勇號,重巡洋艦格勒斯特郡號及其他驅逐艦一道攻擊了的黎波里港。[2]
厭戰號也作為海軍支援力量參與了克里特島戰役,並被德軍轟炸機所擊傷。
厭戰號的姊妹艦在地中海作戰期間大多被擊沉或重創。巴勒姆號被潛艇用魚雷擊沉,英勇號和伊莉莎白女王號的底盤被義大利蛙人炸傷,不得不耗費大量時間在亞歷山卓港修理。厭戰號保持了戰鬥力,但也數次受傷。
印度洋
1941年,厭戰號離開亞歷山卓港前往美國,在普捷峽灣海軍船塢接受修理。8月份開始在那裡維修和改進,[3]並於同年12月結束,期間撤換了本艦老舊的15英寸主炮。珍珠港事件發生時厭戰號仍在塢內。繞到北美洲西海岸後,厭戰號前往印度洋加入皇家海軍遠東艦隊。
1942年1月,厭戰號正式加入遠東艦隊,成為詹姆士·薩莫維爾爵士的旗艦,後者在1927年曾擔任厭戰號的艦長。厭戰號以錫蘭為基地,與航母可懼號、不撓號一併成為遠東艦隊的快速打擊部隊。另有四艘較慢的R級戰艦、舊航母競技神號組成較慢的編隊。
薩莫維爾很快決定為艦隊自身安全而改變基地,他選擇了馬爾地夫群島的阿杜環礁為新基地。雖然面臨日軍的威脅,薩莫維爾仍派遣重巡洋艦康瓦爾號和多賽特郡號陪伴航母競技神號返回錫蘭。4月初,兩支日軍艦隊展開了印度洋空襲,其中一支編隊由輕型艦隊航母龍驤號和六艘重巡洋艦組成,另一支艦隊則擁有發動珍珠港襲擊的五艘大型航母,外加四艘戰艦。它們來到印度洋的目的是搜尋薩莫維爾爵士的遠東艦隊,當時該地區僅存的盟軍海上力量。日軍襲擊的第一個徵兆出現在4月4日,此前離開的兩艘重巡洋艦奉命立刻返回艦隊。包括厭戰號在內的快速打擊編隊離開基地,奉命在將來的幾天內對日本艦隊發動打擊。此前離開大部隊的三艘艦艇,巡洋艦康瓦爾、多賽特郡和航母競技神號,最終仍舊未能避免被日軍秒殺的命運,乘員死傷慘重。計劃中對日軍艦隊的打擊並未實施,日軍在未能找到遠東艦隊主力的情況下快速脫離了這一地區。厭戰號在這一海域剩下的時間波瀾不驚,皇家海軍在這一海域只實施過幾次小規模的行動。厭戰號於1943年離開印度洋,再次前往地中海。
重返地中海
1943年6月,厭戰號加入了駐守直布羅陀的H艦隊,參與了西西里島登陸戰役。7月,在戰艦納爾遜號、羅德尼號、英勇號,以及航母可畏號、卓越號的伴隨下,厭戰號在7月17日開始炮擊西西里島,用主炮火力覆蓋了位於卡塔尼亞的德軍據點。
9月8日到9日間,掩護薩萊諾登陸的H艦隊遭到德國空軍的猛烈空襲,但成功擊落不少來犯飛機。9月10日,厭戰號率領在1941年曾一度交手的義大利艦隊前往馬爾他,後者在該處投降並解除了武裝。
厭戰號由當年的見習尉官Herbert Annesley Packer指揮,於9月15日返回薩萊諾參加戰鬥。美軍的登陸地點在遭到德軍反擊後處於不穩定的狀態,厭戰號與英勇號對德軍陣地實施的火力壓制有效地減輕了美軍的壓力。但9月16日厭戰號很快遭到德國空軍的攻擊,後者裝備了早期的制導炸彈Fritz X (FX-1400)。厭戰號被命中兩次,其中一發炸彈擊中煙囪附近並在甲板上造成重大破壞,船殼上留下一個大洞,使厭戰號基本上喪失了戰鬥力。傷亡並不嚴重,只有9死14傷。厭戰號的外形在一瞬間大變,從儀表堂堂的戰艦變成千瘡百孔的一堆殘骸。她很快在美國海軍拖船的拖帶下啟程前往馬爾他。拖帶過程非常艱苦,在路經墨西拿水道時厭戰號開始橫向側滑而扯斷了全部拖索。於9月19日到達馬爾他後厭戰號經歷了緊急修補,隨後被拖往直布羅陀。此後厭戰號回到英國本土並於1944年3月進入羅塞斯大修。
最後的航跡
1944年6月6日,厭戰號作為東部特遣隊的一員參加了諾曼第登陸,為劍灘的登陸部隊提供火力掩護,雖然被制導炸彈摧毀的X炮塔仍舊無法使用。幾天後她又用炮火支援了金灘的登陸部隊。厭戰號的主炮在此役中過度損耗,只得返回羅塞斯(Rosyth)換裝主炮。在途中她觸發一枚磁性水雷,造成了嚴重損傷,但仍成功回到海港。厭戰號只接受了讓其足以重回炮擊陣位的簡單維修。
修理完畢後,她炮擊了布雷斯特、勒阿弗爾和瓦爾赫倫島,後者是一次開始於11月1日的島嶼登陸戰,厭戰號用火炮支援了登陸部隊,這是她最後一次發射主炮。在此次行動後厭戰號無所事事,最終於1945年2月1日被劃為C級預備艦。隨著戰爭結束,雖有提議要求將本艦保存為博物館,如同納爾遜勳爵的旗艦勝利號那樣,厭戰號仍舊在1947年被賣給拆船商解體。
從日德蘭海戰中生還,在二次大戰中建功立業,而且熬過了兩次大戰之間削減海軍軍備的風潮之後,厭戰號戰艦於1947年獲得了最後一項勝利:她成功避免了被拆船商解體的屈辱命運。在前往拆船廠的路上厭戰號遭遇暴風雨而受損,不久後又掙斷錨鏈,在普魯士灣嚴重地擱淺。縱使許多人希望就讓她待在那邊,但工黨力排眾議,決議就地拆毀。最後厭戰就在普魯士灣就地拆毀。[4]拆解工作最終於1950年完成,這艘拒絕屈服的戰艦終於迎來她的終結。厭戰號獲得了英國一些赫赫有名的人物的喜愛,其中不乏名留史冊的海軍將領,包括安德魯·坎寧安爵士,抑或是前首相邱吉爾。厭戰號成為一段傳奇,她的艦名成為威嚴與武勇的代名詞。
戰場榮譽
第一次世界大戰
- 日德蘭海戰(1916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
- 大西洋(1939年)
- 納爾維克戰役、挪威、卡拉布里亞海戰(左列1940年)
- 地中海(1940、41、43年)
- 馬爾他護航戰、馬塔潘角海戰、克里特(左列1941年)
- 西西里島登陸戰役、薩萊諾(左列1943年)
- 英吉利海峽、霸王行動、瓦爾赫倫、比斯開(左列1944年)
厭戰號是皇家海軍歷史上獲得戰場榮譽最多的軍艦,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獲得榮譽最多的軍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