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周克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周克昌(1874年—1947年),字峻青,男,山西平定人,清朝中華民國政治人物。[1]

生平

周克昌幼入冠山書院學習。清朝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春,入山西大學堂西學專齋學習。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畢業,獲授舉人功名。同年,周克昌應聘出任平定中學堂監督,成為平定縣近代教育的奠基人。[1]

當時,商在平定縣掠採礦產,並且未徵得當地政府同意便擅購民地,封禁原有的私營煤礦,激起了平定縣士紳的憤慨,引發了1905年平定縣的「乙巳御英保艾護礦」運動,成為山西省爭礦運動的前奏。周克昌、黃守淵張士林等士紳共同策劃了御英保艾護礦運動,並鼓勵學生在學堂、礦場、鄉下揭露英商的掠礦陰謀。平定中學堂的學生大部分未經畢業,便經該學堂推薦,送入山西大學堂或北京高等學堂繼續學習。[1]

宣統二年(1910年),周克昌到北京經揀選考試之後,以知縣分發陝西補用。辛亥革命爆發後,周克昌於民國2年(1913年)以國民黨黨員身份,被民選為國會眾議院議員。袁世凱解散國會後,周克昌奉命赴新疆省擔任阿爾泰財政局局長。民國5年(1916年)黎元洪繼任大總統,國會恢復,周克昌回到北京,繼續擔任眾議院議員。民國6年(1917年),段祺瑞執政,國會再度解散。同年7月,周克昌響應孫中山號召,到廣州參加護法運動。民國11年(1922年),國會再度恢復,周克昌由國會賞給二等大綬嘉禾章,旋又賞給二等文虎章,「迭膺法制局執辦,修訂法律館副總裁之簡命,並被聘為大總統府顧問,財政部顧問。」民國13年(1924年)10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後,周克昌從北京回到家鄉。[1][2]

民國17年(1928年),閻錫山的勢力擴至河北綏遠察哈爾北平天津等地,從山西省調大批人士到各地任職。時任天津特別市第三科科長的中共地下黨員張友漁,為了營救被捕的中共黨員,通過天津市長崔廷獻批准成立了臨時「自新院」,周克昌被聘為天津市政府顧問兼「自新院」院長,張友漁任副院長,張友漁設法從監獄將薄一波徐彬如李運昌等30多名中共地下黨員轉入「自新院」。後來,閻錫山勢力退出天津,蔣介石張學良合作接收天津的前一天,臨時「自新院」撤銷,薄一波等30餘名中共黨員全部獲得釋放。民國24年(1935年),周克昌改任天津市土地處處長。[1]

民國25年(1936年),周克昌從天津回到家鄉,出任縣立女子簡易師範學校校長。1937年七七事變後,他支持兒子周璧投筆從戎,到太行區參加抗日。在抗日戰爭中,周克昌居住在日本占領區,但未出任日本傀儡政府職務。其間,中共平(定)西縣委和平(定)西抗日民主政府派人秘密聯繫周克昌,向周克昌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要他既不要為日本人做事,也不要反對八路軍抗日。周克昌當即書寫了唐朝王昌齡的詩句「一片冰心在玉壺」,表明心跡。為使兒子安心抗日,他又將此詩抄錄給時任太行區一地委組織部部長、副書記的周璧[1]

民國32年(1943年)3月,時任日本統治下山西省省長的馮司直清明節掃墓之名,回到家鄉,同漢奸、地方紳士交流,周克昌對此並未理會。馮司直派人持名片拜謁周克昌,稱準備親自到周府會面,周克昌見名片上寫有「省長」二字,便對來者講:「我與振邦(馮司直的表字)早年同為平定教育服務,後來也曾共過事,可謂故交,倘若以上述交情,見見面也無不可,如果以『省長』名義相見,我周某是萬萬不敢高攀的。」言罷便將名片退還來者。馮司直仍不甘心,親到周宅拜望,但周克昌僅談過去,不提當下,馮司直也未提請其出山之事。[1]

民國34年(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閻錫山從晉西派出一批「接收大員」來到平定縣。這些大員只顧搶奪權力和金錢,對教育不聞不問,平定縣城各校的教員連續數月欠薪,學校幾近關門。此時,擔任平定中學教務主任的周克昌與有關方面交涉,以捐資的形式籌借教育經費,使平定縣城關的中、小學得以維持。[1]

民國36年(1947年),周克昌在中共領導的土改運動中含冤逝世,享年73歲。1994年,獲得平反。[1]

家庭

兒子周璧,曾任上海市政協副主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