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化軟齶音
唇化軟齶音或圓唇軟齶音是唇化的軟齶音,帶/w/樣次要調音,如[kʷ, ɡʷ, xʷ, ŋʷ]。常見於美洲、非洲、高加索地區等地。
唇化軟齶近音
最常見的唇化軟齶音是濁近音[w]。一般是個唇化軟齶音,與其對應的元音[u]相同。(元音唇化也稱圓唇,調音部位為軟齶時就是後元音。)
[w]與其對應清音變體是唯二的有IPA符號的唇化軟齶音:
IPA | 描述 | 例子 | |||
---|---|---|---|---|---|
語言 | 正字法 | IPA | 詞義 | ||
清圓唇軟齶近音 | 英語 | which | [ʍɪtʃ]1 | 哪個 | |
濁圓唇軟齶近音 | witch | [wɪtʃ] | 女巫 |
- 1 - 此為區分which和witch的英語方言發音。
清近音一般稱作「清唇軟齶擦音」,但真正的雙重調音擦音並不出現在任何語言中,兩者聽上去太像,且後者相當難讀。
歷時變化
唇化軟齶音通常來自後接圓唇(唇化)元音,如[u]或[o]的普通軟齶音。偶爾會變為簡單唇音,如*k/gʷ+*a/o變為希臘語/p、b/,形成英語中一些迥異的異形同源詞,如come和basis。完整的音變可見於日語薩摩方言:標準日語日語:食え!/くえ! kue「吃!」在薩摩北部變為[kʷe],薩摩南部則進一步演化為[pe]。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變化是原始印歐語疑問詞中*kʷ的演化。英語中演化為wh或h(how),絕大部分方言中分別讀做/w/和/h/,經格林定律和wh複輔音的弱化而來。相反地,拉丁語及其後代羅曼語族中則演化為qu(後變為西班牙語cu(cuando)和c(como)),讀作/k(w)/。英語表示qu的音位正寫法kw正表明了其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