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多彌可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多彌可汗(?—646年),名拔灼薛延陀真珠可汗夷男的長子,夷男的正妻所生。630年,東突厥汗國被唐朝滅亡後,薛延陀成為中國北方草原的主要力量。638年,唐太宗在夷男的同意下,冊封夷男的兒子拔灼和頡利苾[1] 為夷男屬下的可汗,表面上是對他們尊崇,而是希望擴大拔灼和頡利苾之間的分歧。夷男死於645年。在這個時候,拔灼管理薛延陀西部的薛延陀的本族;而夷男的另一個兒子曳莽[1],不是夷男的正妻所生,管轄薛延陀東部的其他民族。人稱曳莽暴虐,並與拔灼有惡劣的關係。葬禮之後,曳莽怕拔灼會害他,突然離開,回到汗國東部。拔灼追趕把他殺死,然後自稱頡利俱利薛沙多彌可汗(簡稱多彌可汗)。

拔灼繼承王位後,決定攻打唐朝,認為唐太宗正在東征高句麗,唐的邊界將不設防。然而,唐太宗預計到了薛延陀會突然襲擊的,命令執失思力率領突厥士兵保衛夏州(今陝西榆林)。拔灼攻擊,執失思力和另一位將軍田仁會,設置陷阱,誘導拔灼攻打夏州,在夏州擊敗了拔灼。拔灼撤退後,很快又再次襲擊夏州。

646年初,唐太宗下令,除了執失思力和田仁會的部隊,命令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發朔、並、汾、箕、嵐、代、忻、蔚、雲九州兵鎮朔州;右衛大將軍代州都督薛萬徹,左驍衛大將軍阿史那社爾,發勝、夏、銀、綏、丹、延、鄜、坊、石、隰十州兵鎮勝州;勝州都督宋君明,左武候將軍薛孤吳,發靈、原、寧、鹽、慶五州兵鎮靈州,以抵禦拔灼的攻擊。拔灼到達長城後,知道唐軍已被動員,連忙撤退。646年春天,執失思力和喬師望,擊敗拔灼,拔灼逃離,薛延陀墜入混亂。

拔灼易怒多疑。他不用夷男的大臣,用自己的親信取代他們。這導致貴族不服從他。他作出回應,殺死了大批貴族。薛延陀的附庸回紇,其首領藥羅葛吐迷度,與仆骨和同羅反叛拔灼。唐太宗趁機下令對薛延陀進行大規模攻擊,以江夏王李道宗、左衛大將軍阿史那社爾為瀚海安撫大使;又遣右領衛大將軍執失思力將突厥兵,右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涼州及胡兵,代州都督薛萬徹、營州都督張儉各將所部兵,分道並進,以擊薛延陀。由於攻擊已經開始,由唐校尉宇文法,是出使烏羅護、靺鞨的使者。返回唐朝時,他遇到了薛延陀的阿波設,宇文法率領他的靺鞨部隊,擊敗阿波設。導致更多的薛延陀人相信唐朝主力已經抵達。在恐慌中,拔灼逃到阿史德部落,當回紇聽到這個消息,襲殺了拔灼,屠戮他們找到的薛延陀的王族成員。在回紇接管了薛延陀的大部分領土後,許多薛延陀人向唐軍投降。剩下的薛延陀人支持夷男的侄子咄摩支為伊特勿失可汗。

注釋與參考文獻

  1. ^ 1.0 1.1 似乎頡利苾,大度,並曳莽可能是指同一人,根據歷史記載,對他們的描述似乎重疊很多,但目前尚不能確定。
前任:
真珠可汗
薛延陀可汗
645年—646年
繼任:
伊特勿失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