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元書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應元書院中國近代的一座的書院,位於今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山東麓,由廣東布政使王凱泰倡建,於1869年建成,是清朝後期廣東省級官辦的三大書院之一[1][2]

歷史

同治九年(1870)繪製的《應元書院圖》,可見學海堂(圖中左上)、菊坡精舍(圖中左下)和應元書院(圖中右側)的相對位置
應元書院大門與將軍大魚塘
廣州市第二中學內紀念應元書院舊址的石碑

同治七年(1868年),王凱泰獲命為廣東布政使,其到廣州赴任時有了創立新書院的想法。此時正值學海堂的發展和菊坡精舍的新建,加上廣州已有粵秀越華粵語越華書院羊城三大書院,為了不與已有書院的功能重合,王凱泰便提出設立一座專供舉人肄業的書院,以方便廣東的舉人參加會試。該提議得到當時兩廣總督瑞麟廣東巡撫李福泰的支持及批准,便選擇在粵秀山(今越秀山)麓的應元宮前新建書院,並命名為「應元書院」[3]

應元之名出道書,今為舉人肆業地,舉人會試第一為會元,殿試第一為狀元,其名亦宜之。

——王凱泰,《應元書院碑記》

應元書院於同治八年(1869年)開始動工興建,同年9月建成,次年春天開課。應元書院西鄰菊坡精舍,西北為學海堂,這三所書院使粵秀山成為了廣東的學術中心與文教中心。應元書院創辦後的第一個會試年,便有9人中試,其中更出了一名狀元梁耀樞,大大提高了應元書院的名氣。在第二個會試年,又有一人中榜眼、12人中進士。此後的會試年中,亦有數人中試,但中試人數比起前數次已有所不及[4]

由於應元書院始終堅持舊制,在科舉制沒落後已不吃香。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應元書院停辦,改為祀奉已故書院、學堂山長神位的廣東先賢祠。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兩廣總督張人駿在應元書院、菊坡精舍舊址創辦以保存國粹為宗旨的廣東存古學堂,後於1911年停辦。1921年,執信學校在應元書院舊址上成立,1923年遷出;1929年,廣州市立第一中學在該處建立新校舍[5]抗戰期間,書院舊址被日軍夷為平地;抗戰結束後,廣東幹部訓練班進駐該處,後市二中在1947年於該處復辦。因此現今認為廣州市第二中學繼承了該書院的辦學歷史[6]

人物

歷任山長

著名生徒

參考文獻

  1. ^ 建地标修典籍传承书院精神. 新快報. 2016-07-08 [2020-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6) –透過手機鳳凰網. 
  2. ^ 季嘯風. 中国书院辞典.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6: 239. ISBN 7-5338-2058-4. 
  3. ^ 廣州越秀區地方志辦公室、廣州市越秀區政協學習文史委員會編. 第三章 清后期越秀古城区创建的官办书院. 广州越秀古书院概观. 廣州: 中山大學出版社. 2002: 124–137. ISBN 7-306-01959-7. 
  4. ^ 劉小霓. 穗"应元才子"状元榜现身京城 细说状元传奇. 廣州日報. 2002-08-02 [2020-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8) –透過南方網. 
  5. ^ 政協廣東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记执信中学. 广州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七辑. 廣州: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82 [2020-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8). 
  6. ^ 葉志盛等編. 广州市第二中学校史. 越秀春风-广州市第二中学建校70周年纪念(1930-2000). 2000 [2020-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