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壠子
後壠子 | |
漢字 | 後壠仔 |
---|---|
白話字 | Āu-lâng-á |
台語羅馬字 | Āu-lâng-á |
閩南拼音 | Âoláng'ǎ |
後壠子,原寫為後壠仔,是臺灣臺中市西區、北區、中區交界地帶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西區中部、北區西南部及中區西部。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西區的民龍里不含西北端、和龍里、後龍里、雙龍里、平和里北大半部、廣民里柳川北岸地區、安龍里不含西部凸出部分的西南側、吉龍里、土庫里東南部邊界地帶、大忠里最南端,北區的文莊里最南端、光大里西南部、六合里、中正里,以及中區的中華里、大誠里不含東北部柳川東岸地區。[1][2]
歷史
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後壠子地區為一街庄,稱為「後壠仔庄」,隸屬於藍興堡。該庄西北與土庫庄、蔴園頭庄為鄰,北與乾溝仔庄為鄰,東北與賴厝廍庄、邱厝仔庄為鄰,東南邊為臺中街、公館庄,西南邊為半平厝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廢縣廳改設二十廳,該庄隸屬於臺中廳。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6月,該庄編入「臺中區」,隸屬於臺中廳。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臺中區隸屬不變。1920年(大正九年),全台地方制度大改正,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庄改制並雅化為「後壠子」大字,隸屬於臺中州轄臺中市[3]。
戰後本地區大部分劃入西區,小部分劃入北區及中區,均隸屬於臺灣省轄臺中市,大字改亦制為里。2010年12月,臺中縣市合併為直轄臺中市,各區隸屬不變。
聚落
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有後壠仔、沙封、土庫等,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圖上已有記載[1]。
交通
省道台1乙線(五權路)是大雅至大肚區王田的幹道,大致以東北—西南走向轉北向南經過後壠子地區東部。由該道路向東北轉北北西可前往西屯東北部、大雅並止於省道台10線路口,向南轉南南東再轉西南西可前往烏日並止於國道1號王田交流道南側的省道台1線路口。[1][4]
省道台12線(台灣大道二段~一段)是梧棲港至台鐵台中車站的平面幹道,大致以西北—東南經過本地區東北部。由該道路向西北可前往西屯、省道台74線交流道、國道1號臺中交流道、龍井東北端、沙鹿、梧棲並止於省道台17線路口,向東南可前往台中市中心並止於台鐵台中車站前。[1][4]
市道136號(南屯路一段)是臺中市龍井區至南投縣國姓鄉龜溝的道路,大致以西北西—東南東走向蜿蜒經過本地區北部邊界地帶。由該道路向西北西可前往南屯、國道1號南屯交流道、大肚東北部邊界地帶、龍井東部、沙鹿西南部、梧棲與龍井交界地帶並止於省道台17線路口,向東南東轉東可前往臺中市中心東南側、太平、國姓並止於省道台14線路口。[1][4][5]
學校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 向上國中(東北大半部)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 中正國小
- 大勇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