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德國的人權在法律和實際上都受到高度保護,這些權利在《德國基本法》中有明文規定。該國批准了大多數國際人權條約。國際特赦組織等獨立組織的報告證明了德國政府對人權的高度重視,同時仍然指出德國國內警察暴力和虐待難民的問題[1]

德國締結的人權相關條約

聯合國核心條約[2] 批准/簽署年 CoE核心條約[3] 批准/簽署年
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 1969年 歐洲人權公約 1952年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1973年 歐洲人權公約第一議定書 1957年
公民權利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一任擇議定書 1993年 歐洲人權公約第四議定書 1968年
公民權利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二任擇議定書 1992年 歐洲人權公約第六議定書 1989 年
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1973年 歐洲人權公約第七議定書 1985年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 1985年 歐洲人權公約第十二議定書 2000 年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任擇議定書 2002年 歐洲人權公約第十三議定書 2004年
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 1990年 歐洲社會憲章 1965年
禁止酷刑公約任擇議定書 2008年 歐洲社會憲章1988年附加議定書 1988年
兒童權利公約 1992年 歐洲社會憲章1995年附加議定書 未有簽署
關於兒童捲入武裝衝突問題的任擇議定書 2004年 歐洲社會憲章修正案 2007年
關於買賣兒童、兒童賣淫和兒童色情製品的任擇議定書 2009年 歐洲防止酷刑和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公約 1990年
保護所有移徙工人及其家庭成員權利公約 未有簽署 歐洲區域或少數民族語言憲章 1998年
殘疾人權利公約 2009年 保護少數民族框架公約 1997年
殘疾人權利公約任擇議定書 2009年 打擊販賣人口行動公約 2005年
聯合國反腐敗公約 2014年 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多邊聯合國反腐敗文書 2003年

公民自由

2005年,時任德國內政部長奧托·希利授權搜查《西塞羅》雜誌的辦公室,部分德媒批評對雜誌的行動是對新聞自由的攻擊。這次突襲基於已經確鑿的洩密事件發起。然而聯邦憲法法院在2007年2月27日裁定懷疑記者協助洩露國家機密不是搜查條件,故非法。這一裁決被廣泛認為是德國對新聞自由的保護[4]

德國於1956年規定男性公民須服兵役[5]。在任何時候,出於良心而拒服兵役者可擔任文職人員。二者限制了很多人權(如遷徙自由)。自2011年7月1日起,法律失效,故德國事實上實施募兵制。但徵兵相關法律尚無廢除計劃[6]

一些政黨,如右翼政黨德國國家民主黨和共產主義政黨左翼黨聯邦憲法保衛局監視。有時線人的使用被視為過度。由於國家民主黨的多數行動受聯邦憲法保衛局控制,故將國家民主黨視為非法組織的動議最終擱淺[7]

執法與治安

如今德國執法機構是世界上受監管和控制最強的執法部門之一。由於德國曾經歷過納粹時期,德國政界和民眾非常關注警察的權力和工作方式。在德國,警察使用槍枝亦受嚴格管制,而且(與其他國家相比)每年警察開槍的案件甚少[8]。然而在過去的幾年裡,發生了如下事件:

一名男子在2009年2月17日在哈根被警察拘留期間陷入昏迷後,於同年3月5日死於醫院,他被送到醫院時發現他被面朝下捆綁。檢察院停止調查後發現警察運用相襯武力,儘管自2000年以來,警察已經接受過培訓,為防窒息,警察不能面朝下捆綁目標[9]

2008年12月,德紹地區法院宣判過失導致歐瑞·賈洛死亡的兩名警察無罪[10]。歐瑞·賈洛在2005年因火災身亡,且事發時他被捆綁在床上。法院在口頭判決理由中,將證據不足作為無罪判決理據,並對本案作證的大部分警務人員的證詞提出強烈批評。2012年12月13日,馬格德堡地區法院推翻了先前的無罪判決,並做出過失殺人罪裁決。由於缺乏證據,公訴機關撤銷了早先就警方施行人身傷害並造成致命後果的指控。被告被法院處罰金10,800歐元(超過檢方要求的6,300歐元)[11]

在歐洲,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人口販賣是一個人權問題。東歐劇變後,人口販賣問題惡化,大多數受害者是迫於生計而賣淫的婦女[12][13]。德國是主要從中歐、東歐及非洲為性剝削目的販運的人員(主要是婦女)的中轉國和目的地。光是俄羅斯籍的受害者就占2003年(迄今能找到的最晚記錄)報告的1,235名已證實受害者的四分之一。德國的統計數據首次包括了127名德國國民[14][15]

少數群體

少數族裔在政治進程和公共生活中的代表性不足(尤其在公務員相關的情節)[16]。一些右翼團體襲擊德國的少數族裔,儘管德國——尤其是因為它的過去——非常重視寬容和融合[17]。2010年,美國國務院報告稱「(德國國內)右翼極端主義暴力和騷擾少數族裔和外國人已成一大問題」[18]

精神病倖存者活動家多次報告說,強制干預精神病患並不人道並符合酷刑標準[19]。2011年和2012年,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和聯邦法院澄清,此前對精神病人的強制干預缺乏足夠的法律依據[20]。在社會學家教授支持的人權活動家的抗議下[21][22]。 沃爾夫·迪特·納爾、德國政府以及隨後的聯邦州政府開始快速促進非自願精神病干預的合法化[23][24]。 在這些法律中的第一部頒布時,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酷刑或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問題特別報告員胡安·E·門德斯就這些政策表示「這項任務(指消滅酷刑)和聯合國條約機構都已確定,醫療設施的非自願治療和其他精神病干預符合酷刑和虐待要件,並且必須絕對禁止一切強制性和非自願措施,也應適用於包括約束和禁閉有心理或智力殘疾的人的情形」[25]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德國的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統稱LGBT)人士的權利發生了顯著變化。自2017年6月29日起,德國將同性婚姻合法化,並給予同性婚姻者與異性夫妻一樣的權利。同性收養自2005年起開始合法化,並於2013年擴大到允許同性伴侶中的任意一員收養已被其伴侶收養的孩子[26];然而,聯合收養尚無法律規定。基於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的歧視保護在德國各地有所不同,但原則上德國的全國性法律禁止對LGBT群體施以就業、提供商品和服務方面的歧視。自1980年以來,跨性別者被允許進行性別重置手術。法律最初要求他們對生殖器進行手術改造以便更新身份證件,後因違憲失效[27]。而德國雙性人的身體完整和身體自主權未受普遍承認,亦無對性別特徵歧視問題具體應對措施。為了回應德國倫理委員會2012年的調查,政府於 2013年通過一項法案以求將一些雙性嬰兒歸為事實上的第三類。該立法被民間和人權組織批評為誤導[28][29]。2016年發表的研究發現,2005年至2014年間對雙性人嬰兒或兒童的雙性人醫療干預數量不見實質性下滑[30]。聯合國和國際特赦組織已與當地的雙性人民間社會組織一起呼籲提供保護[31]

參考文獻

  1. ^ Prof. Dr. Tobias Singelnstein. Strafverfahren gegen Polizisten wegen Körperverletzung im Amt (PDF). n.d. [2022-05-1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6-23). 
  2. ^ UNTC. Treaties.un.org. [2018-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16). 
  3. ^ CoE human rights treaties. BConventions.coe.int. [2018-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9). 
  4. ^ Archived copy. [2017-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4). 
  5. ^ German law: Wehrpflichtgesetz (WehrPflG) vom Juli 1956, Fundstelle: BGBl I 1956, 651, Neugefasst durch Bek. v. 30. 5.2005 I 1465 (see wording of the law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6. ^ Kabinettsbeschluss: Wehrpflicht wird zum 1. Juli 2011 ausgesetzt. RP Online. 2010-12-15 [2022-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30) (德語). 
  7. ^ Senat,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 2.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 - Entscheidungen - Einstellung der NPD-Verbotsverfahren: Erfordernis einer qualifizierten Zweidrittelmehrheit für Ablehnung des Antrags auf Verfahrenseinstellung - Einstellungsbeschluss eine Prozess- und keine Sachentscheidung, ohne Bindungswirkung. Bverfg.de. 2003-03-18 [2018-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11). 
  8. ^ Christoph Gusy: Polizeirecht. 72009, ISBN 978-3-16-148921-1
  9. ^ Archived copy. [2009-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02). 
  10. ^ Peters, Freia. Wutausbruch nach Polizistenfreispruch in Dessau. Welt.de. 2008-12-08 [2022-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09) (德語). 
  11. ^ Tod im Arrest: Polizist im Jallow-Prozess zu 10.800 Euro Strafe verurteilt. Spiegel.de. [2018-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09). 
  12. ^ Archived copy. [2015-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3-07). 
  13. ^ A modern slave's brutal odyssey. Bbc.co.uk. 2004-11-03 [2022-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03). 
  14. ^ V. Country Narratives -- Countries A through G. State.gov. [2018-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0). 
  15. ^ Archived copy. [2007-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1-25). 
  16. ^ Githu Muigai. Report of the Special Rapporteur on contemporary forms of racism, racial discrimination, xenophobia and related intolerance (PDF). 2.ohchr.org. [2018-01-1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06-08). 
  17. ^ Australia: Refugee Review Tribunal. Germany. Refworld.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s. 2010-11-17 [2021-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16). 
  18. ^ Germany. 2009 Country Reports on Human Rights Practices. Bureau of Democracy, Human Rights, and Labor – U.S. State Department.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15). 
  19. ^ Psychiatrische Zwangsbehandlung ist Folter (PDF). Bpe-online.de. [2018-01-1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3-24). 
  20. ^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 - Presse - Verfassungsbeschwerde eines im Maßregelvollzug Untergebrachten gegen medizinische Zwangsbehandlung in einem weiteren Fall erfolgreich - auch baden-württembergische gesetzliche Regelung verfassungswidrig.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de. [2018-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11). 
  21. ^ Massaker an Grundrechten geplant: Demobericht Justizministerkonferenz. Zwangspsycjiatrie.de. [2018-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4). 
  22. ^ » Demo gegen Zwangspsychiatrie auf dem SPD Landesparteitag 2012 in Wiesloch Meinungsverbrechen.de. Meinungsverbrechen.de. [2018-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4). 
  23. ^ Renneberg, Dr. Verena. SPD und Koalition stimmen für Zwangsbehandlungen. Bundestag.de. [2018-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3). 
  24. ^ Ärzteblatt, Deutscher Ärzteverlag GmbH, Redaktion Deutsches. Deutsches Ärzteblatt: Baden-Württemberg: Konsens über neue Regeln für Zwangsbehandlung in der Psychiatrie. Aerzteblatt.de. [2018-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3). 
  25. ^ Méndez, Juan E. Report on torture and other cruel, inhuman or degrading treatment or punishment. OHCHR. 
  26. ^ German court expands adoption rights of gay couples. Reuters.com. 2013-02-19 [2022-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5). 
  27. ^ ERT Notes Steps Taken Around the World Recognising the Gender Identity of Gender Variant Persons. Equal Rights Trust. 2011-12-14 [2015-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3). 
  28. ^ Viloria, Hida. Op-ed: Germany's Third-Gender Law Fails on Equality. The Advocate. 2013-11-06 [2022-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0). 
  29. ^ OII Australia, "German proposals for a "third gender" on birth certificates miss the mark", 20 August 2013. OII Australia - Intersex Australia. [2014-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7). 
  30. ^ Klöppel, Ulrike. Zur Aktualität kosmetischer Operationen "uneindeutiger" Genitalien im Kindesalter. Gender Bulletin. December 2016, (42) [2017-05-31]. ISSN 0947-6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4). 
  31. ^ Amnesty International. First, Do No Harm. Amnesty.org. 2017 [2022-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17).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