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扎爾·赫雷別利亞諾維奇
拉扎爾·赫雷別利亞諾維奇大公 Лазар Хребељановић | |
---|---|
摩拉維亞塞爾維亞與全塞爾維亞人的專制公 | |
統治 | 1373年–1389年 |
加冕 | 1373年 |
繼任 | 斯特凡·拉扎列維奇 |
出生 | 約1329年 尼曼雅王朝普里萊帕克要塞 |
逝世 | 1389年6月15日 布蘭科維奇地區科索沃平原 |
安葬 | |
配偶 | 米莉察·赫雷別利亞諾維奇 |
子嗣 | 瑪拉 德拉加娜 泰奧多拉 耶萊娜 奧利維拉 斯特凡 武克 |
王朝 | 拉扎列維奇王朝 |
父親 | 皮里巴茨·赫雷別利亞諾維奇 |
宗教信仰 | 塞爾維亞東正教 |
拉扎爾大公 | |
---|---|
摩拉維亞塞爾維亞專制公 | |
出生 | 約1329年 尼曼雅王朝普里萊帕克要塞 |
逝世 | 1389年6月15日 |
敬禮於 | 正教會 |
主要朝聖地 | 塞爾維亞拉瓦尼查修道院 |
拉扎爾·赫雷別利亞諾維奇大公(塞爾維亞語:Лазар Хребељановић,羅馬化:Lazar Hrebeljanović,約1329年-1389年6月15日)是中世紀時期在解體的塞爾維亞帝國領土上建立了最大、最強國家的塞爾維亞統治者。拉扎爾建立的國家被歷史學家稱為摩拉維亞塞爾維亞,包括了大摩拉瓦河、西摩拉瓦河和南摩拉瓦河流域。拉扎爾從1373年到1389年戰死一直是摩拉維亞塞爾維亞的統治者。他在位期間試圖重建塞爾維亞帝國並把權利集中在自己手中,他還聲稱自己是尼曼雅王朝的直接繼任者,後者在統治了塞爾維亞兩個世紀之後於1371年滅亡。拉扎爾的計劃得到了塞爾維亞東正教會的全力支持,但當時的塞爾維亞貴族們並不承認他是塞爾維亞的最高統治者。他時常被人們稱作拉扎爾·赫雷別利亞諾維奇沙皇(塞爾維亞語:Цар Лазар Хребељановић,羅馬化:Car Lazar Hrebeljanović ),但事實上他只擁有專制君主頭銜。
拉扎爾最後在1389年6月的科索沃戰役中戰死,他在這場戰爭中率領泛基督軍隊對抗奧斯曼蘇丹穆拉德一世指揮的鄂圖曼帝國侵略軍。戰鬥隨後以沒有明顯的勝利者而告終,雖然雙方在這場戰役中都遭受了重大損失,但這對數量不占優的塞族人及其基督盟友而言更具毀滅性。拉扎爾死後,他尚處青年的兒子斯特凡·拉扎列維奇接掌他的位置,拉扎爾的遺孀米莉察則通過攝政為他代理國政,他們在1390年夏天選擇接受了鄂圖曼帝國的宗主國地位。
拉扎爾死後在東正教會中被尊為烈士和聖人,在塞爾維亞的歷史、文化和傳統中更是享有很高的聲譽。 在塞爾維亞史詩中,他被稱為沙皇拉扎爾(塞爾維亞語:Цар Лазар,羅馬化:Car Lazar )。
生平
拉扎爾·赫雷別利亞諾維奇於約1329年生於塞爾維亞王國時代的重要礦業城鎮新布爾多東南13公里的普里萊帕克要塞,它和附近的普里茲雷納茨要塞一起保護著新布爾多附近的礦產和居民區。[1]拉扎爾的家族是普里萊帕克當地的世襲貴族。他的父親皮里巴茨·赫雷別利亞諾維奇是尼曼雅王朝的斯特凡·烏羅什四世宮廷內的書記。[2]
1331年,身為一名小貴族的皮里巴茨支持杜尚謀反迫使他的父親斯特凡·烏羅什三世下台,杜尚即位為斯特凡·烏羅什四世。斯特凡·烏羅什四世登基後為了獎勵那些在叛亂中支持自己的小貴族,給他們晉升到更高的封建地位,皮里巴茨通過宣誓忠心獲得了書記一職。據拉古薩編年史家馬夫羅·奧爾比尼的描述,拉扎爾父子的姓氏是赫雷別利亞諾維奇,但他沒有提供任何有關來源,儘管如此,這在史學界還是得到了普遍採納。[3]
朝臣時期
在皮里巴茨升職為書記後,他的兒子拉扎爾跟著沾光獲得了朝中斯塔維拉克的職位。斯塔維拉克在朝堂上的等級是最低的,這一官職主要是重大事件時在皇室餐桌上做事,但能夠接近當朝統治者,同時還能做一些和宮廷禮儀無關的工作。
斯特凡·烏羅什四世在1355年去世,享年47歲,繼位的是他20歲的兒子斯特凡·烏羅什五世,拉扎爾·赫雷別利亞諾維奇仍在朝中擔任斯塔維拉克一職。[3]然而緊跟斯特凡·烏羅什四世逝世一同來的是塞爾維亞帝國內部激烈的分離主義勢力活動。首先是位於帝國西南的伊庇魯斯和色薩利,它們在1359年脫離,然後是帝國東北的布蘭尼切沃和庫切沃,控制這兩地區的拉斯蒂斯拉利奇家族承認了匈牙利國王拉約什一世對它們的宗主地位,剩餘的帝國部分則還是效忠於年輕的沙皇。然而就算在這其中,富有權勢的塞爾維亞貴族們也越來越獨立於新沙皇的控制。[4]
斯特凡·烏羅什五世面對這些分離主義傾向無能為力,在名義上由他統治的國家內部成為次等權力。他不得不依靠塞爾維亞最強大的貴族、扎胡姆列的沃伊斯拉夫·沃因諾維奇大公。沃伊斯拉夫最初也是斯特凡·烏羅什四世宮廷內的斯塔維拉克,但到了1363年他控制了從塞爾維亞中部的魯德尼克山到亞得里亞海岸邊的科納維爾,從德里納河上游到科索沃北部的大片地區。[4]權力僅次於沃伊斯拉夫的是巴爾希奇三兄弟,斯特拉西米爾、久拉季一世和巴爾沙二世。到1363年,三兄弟控制了整個澤塔地區,這一地區大部分與現今的黑山重合。[5]
在1361年,沃伊斯拉夫就部分領土挑起同拉古薩共和國的戰爭。拉古薩人隨後請求塞爾維亞國內大多數知名人士利用他們的影響力阻止這些對雙方都有害的敵對行動。 在1362年,拉古薩人也找到了還是斯塔維拉克的拉扎爾並送給他三匹布。 拉古薩人送的禮相對來說並不算貴重,但這證明了他們認為拉扎爾在斯特凡·烏羅什五世的朝堂上具有一定影響力。 隨後沃伊斯拉夫大公與拉古薩之間的和平協議在1362年8月被簽署。在一份1363年7月記錄斯特凡·烏羅什五世批准沃伊斯拉夫與切爾尼克穆薩之間土地交換的文件中,拉扎爾作為見證者被提到。 而穆薩至少從1355年起就娶了拉扎爾的妹妹德拉加娜,他的官職切爾尼克比斯塔維拉克一職高。[3]
塞爾維亞小領主
在1363年至1371年之間,拉扎爾突然在文獻中鮮有記載,但看起來在1363年或1365年他放棄了宮廷工作,[4][2]此時的他大概35歲,還未曾獲得超過斯塔維拉克的階級地位。
而就在1363年9月,塞爾維亞帝國內曾經最強的權貴沃伊斯拉夫·沃因諾維奇大公突然離世,姆爾尼亞夫切維奇兄弟——武卡欣·姆爾尼亞夫切維奇和烏格列沙·姆爾尼亞夫切維奇轉而成為國內最強大的貴族,他們控制著以馬其頓為主的帝國南部地區。[4]1365年,斯特凡·烏羅什五世加冕武卡欣為王,讓其成為帝國的共同統治者。幾乎與此同時,烏格列沙升任專制公。而在1368年沃伊斯拉夫大公時年約20歲的外甥尼古拉·阿爾托馬諾維奇控制了他舅舅大部分領地。同一時候,拉扎爾·赫雷別利亞諾維奇也開始了他的地區霸主生涯。現今為止還不知道拉扎爾的領土是怎樣發展的,但明顯不是從他的家鄉普里萊帕克要塞基礎上發展來,因為此地已被武卡欣占領。拉扎爾領土的核心地帶是在姆爾尼亞夫切維奇的南面、阿爾托馬諾維奇的西面和拉斯蒂斯拉利奇的北面接壤地帶的某地。[4]
1601年,馬夫羅·奧爾比尼在佩薩羅出版了一本關於以拉扎爾作為主角的一系列事件的書,書名《斯拉夫人的王國》,但由於這些事件的描述沒有得到其他來源的證實,因此一些歷史學家懷疑該書的真實性。奧爾比尼在書中敘述稱拉扎爾和尼古拉·阿爾托馬諾維奇說服斯特凡·烏羅什五世加入他們攻擊姆爾尼亞夫切維奇兄弟。兩組塞爾維亞的軍閥大戰於1369年發生在科索沃平原,拉扎爾在雙方對戰後不久就退出了戰鬥,他的盟友們則繼續作戰,戰爭以姆爾尼亞夫切維奇兄弟的勝利告終。尼古拉·阿爾托馬諾維奇勉強逃脫被殺,而沙皇斯特凡·烏羅什五世則被兩兄弟抓起來且被短暫拘押。[2]儘管該書可靠性存疑,但有跡象表明塞爾維亞帝國的兩位共同統治者——斯特凡·烏羅什五世和武卡欣·姆爾尼亞夫切維奇在所謂的戰鬥爆發前兩年就已分道揚鑣。[4]另外在1370年,拉扎爾從尼古拉·阿爾托馬諾維奇手中奪下了富礦城鎮魯德尼克的控制權,這可能是一年前後者戰敗的結果。[2]但無論如何,尼古拉·阿爾托馬諾維奇在他強大的保護國匈牙利王國幫助下都能從這次戰敗中迅速恢復。[4]
升任大公
目前尚不能確定拉扎爾·赫雷別利亞諾維奇何時獲得的大公頭銜,但已知最早證明拉扎爾為大公的文獻是1371年4月22日的一份拉古薩的拉丁文文件,裡面稱他為Comes Lazarus。[4]拉古薩人用comes作為大公這一頭銜的拉丁文翻譯。[6]
鄂圖曼帝國在1354年占領了拜占庭的城市加里波利,這座城市位於巴爾幹半島的東南邊緣,是鄂圖曼人在歐洲的第一個城鎮。從這裡為起點鄂圖曼人進一步擴展到巴爾幹其他地區,到1370年他們攻入了塞爾維亞的土地上,確切地說是馬其頓東部的姆爾尼亞夫切維奇兄弟領地[7]。姆爾尼亞夫切維奇兄弟率領一支軍隊攻入鄂圖曼人控制的領地,但在1371年9月26日的馬里查戰役中他們的軍隊被殲滅,兄弟兩人也被殺。[8]武卡欣·姆爾尼亞夫切維奇的兒子馬爾科·姆爾尼亞夫切維奇大公繼位,成為即將滅亡的帝國新的共同統治者。1371年12月4日,斯特凡·烏羅什五世在無子嗣的情況下逝世,標誌著統治塞爾維亞兩個世紀的尼曼雅王朝終結,這是因為強大的塞爾維亞各路軍閥們並不認可唯一剩下的國王馬爾科·姆爾尼亞夫切維奇為他們的最高統治者[9],他們還攻占姆爾尼亞夫切維奇家族位於馬其頓和科索沃的土地。其中普里茲倫和佩奇被巴爾希奇兄弟占領,[10]拉扎爾則攻占了普里什蒂納和新布爾多,使自己的家鄉普里萊帕克要塞重回他的手中,而在馬其頓東部,在鄂圖曼人幫助下德拉加什兄弟建立了鄂圖曼帝國的附屬國,最後馬爾科·姆爾尼亞夫切維奇只守住了以普里萊普中心的馬其頓西部一片相對較小的區域。[11][12]塞爾維亞帝國由此分崩離析。
在姆爾尼亞夫切維奇兄弟死後,尼古拉·阿爾托馬諾維奇成為破碎的塞爾維亞領土上最具權勢的貴族。此時的拉扎爾則正忙於攻占普里什蒂納和新布爾多,尼古拉·阿爾托馬諾維奇趁機從他手中奪回魯德尼克。[11]1372年拉扎爾選擇與波士尼亞國王特維科一世結盟對抗尼古拉·阿爾托馬諾維奇。通過拉古薩文獻記錄,威尼斯共和國調解了尼古拉·阿爾托馬諾維奇和久拉季一世·巴爾希奇之間關於聯合進攻他們的協議。作為協議的結果,前者將獲得扎胡姆列的拉古薩部分——佩列沙茨和斯通。匈牙利國王拉約什一世自然不能對自1358年起就成為匈牙利附屬國的拉古薩[13]的進攻坐視不管,他嚴正警告尼古拉和久拉季一世打消念頭。[14]在匈牙利的敵人威尼斯陰謀下,尼古拉·阿爾托馬諾維奇失去了匈牙利的保護。拉扎爾看到機會準備與尼古拉·阿爾托馬諾維奇開戰,他還向拉約什一世承諾如果匈牙利站到他這邊他會是匈牙利王國忠誠的封臣。最終在1373年拉扎爾和特維科一世擊敗了尼古拉·阿爾托馬諾維奇,尼古拉在他最後據守的城市烏日策被捕,交給拉扎爾的外甥穆西奇兄弟處理,他們刺瞎了他(馬夫羅·奧爾比尼稱得到了拉扎爾的秘密許可)。作為代價拉扎爾接受了拉約什一世的宗主權。[11]
特維科一世在戰後吞併了他宣稱的原由尼古拉·阿爾托馬諾維奇統治的扎胡姆列部分,這一區域包括德里納河和利姆河上游以及奧諾戈什特和加茨科地區。[15]拉扎爾大公和他女婿武克·布蘭科維奇及妹夫穆薩接管了尼古拉·阿爾托馬諾維奇剩餘的領地,武克·布蘭科維奇擁有謝尼察和科索沃部分領地,穆薩和他的兒子穆西奇兄弟——斯特凡·穆西奇和拉扎爾·穆西奇共同管理著科帕奧尼卡山脈周邊地區。久拉季一世·巴爾希奇乘機搶占了原尼古拉·阿爾托馬諾維奇統治的沿海地帶:德拉切維卡、科納維爾和特雷比涅。特維科一世在1377年從久拉季一世手中奪取了這些地區。同年10月,特維科一世加冕自己為王。然而他沒有得到分散的塞爾維亞國內唯一具有凝聚力的塞爾維亞東正教會的支持。[11]
尼古拉·阿爾托馬諾維奇被消滅後,拉扎爾大公就成為原塞爾維亞帝國土地上最強大的領主[16]。部分地區貴族,如魯德尼克山的尼古拉·佐伊奇和托普利卡河河谷的諾瓦克·貝洛茨爾克維奇選擇抵制拉扎爾的統治,但他們最後都臣服於他。[17]拉扎爾龐大而富有的領地成為從受到由鄂圖曼人帶來的伊斯蘭威脅的地區逃離的東正教僧侶的避難所,這為拉扎爾帶來了作為東正教修道文化中心的阿索斯山的名聲。
自1350年起,塞爾維亞教會(即佩奇牧首區)就與東正教中樞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區產生了裂痕。此時阿索斯山一位以作家和翻譯家而著稱的、名為伊薩伊亞的塞族僧侶鼓動拉扎爾去促進兩個牧首區的和解。在兩人努力下,一個教會代表團被派往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區洽談和解,會談取得成功,雙方於1375年恢復往來。[11]同年4月,塞爾維亞教會牧首薩瓦四世逝世。[18]10月,拉扎爾與久拉季一世·巴爾希奇在佩奇召開塞爾維亞教會會議,耶弗雷姆當選新牧首,他是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區推薦的候選人,也是強大的權貴候選人中的折中選擇。[19]1379年,在關於牧首一位上對斯皮里宗有利的情況下,耶弗雷姆退位,這被部分史學家解釋為與拉扎爾有關的教會暗流影響的結果。[20]拉扎爾與斯皮里宗有著完美合作,[19]塞爾維亞教會認可了他對教會與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區間裂痕的修補,拉扎爾還獲准在土地上建造修道院和教堂。[16]他在教堂建造方面最偉大的遺產是1381年完成的拉瓦尼查修道院。[21]此前他還在他國家的首都克魯舍瓦茨建造了拉扎尼察教堂。
拉扎爾在1379年將自己的領土擴充到多瑙河,當時拉扎爾已占領布蘭尼切沃和庫切沃,從這些地區趕走了匈牙利的封臣拉迪奇·布蘭科維奇·拉斯蒂斯拉利奇。[22] 拉約什一世早前就授予拉扎爾占領馬切萬地區,或至少其中一部分,這可能發生在扎爾接受他的宗主權時。[16] 這暗示拉扎爾作為匈牙利封臣已經叛變,而事實上拉約什一世的確在1378年組織了一次針對塞爾維亞的進攻,不過不知道的是拉約什一世打算攻打的是誰,可能是拉迪奇·布蘭科維奇·拉斯蒂斯拉利奇,而拉扎爾的進攻也可能因此得到了拉約什一世的批准。[22]
拉扎爾大公建立的新國家在文學上被稱為摩拉維亞塞爾維亞,比原來塞爾維亞帝國領土上的其他軍閥所擁有的土地面積都大。新國家也擁有組織更良好的政府和軍隊,它包括了大摩拉瓦河、西摩拉瓦河和南摩拉瓦河流域,範圍從南摩拉瓦河北面的源頭延伸到多瑙河和薩瓦河,西北邊界隨德里納河延伸。國內重要城市除了首都克魯舍瓦茨,還有尼什和烏日策,以及中世紀塞爾維亞兩大礦業重鎮——新布爾多和魯德尼克。從整個塞爾維亞領土來看,當時拉扎爾的國家距離鄂圖曼帝國中心也最遠,最不容易受到鄂圖曼人突擊隊破壞。這種狀況吸引了來自受鄂圖曼帝國威脅地區的難民,他們在摩拉維亞塞爾維亞此前人跡罕至、沒有耕地的地區創建了新的村鎮。在難民群體中也有屬靈人,這些人促進了新國家內舊教會中心的復興與新教會中心的建立。由於可預期的鄂圖曼帝國進攻,摩拉維亞塞爾維亞的戰略位置對拉扎爾大公在巴爾幹地區的聲望和政治影響力有幫助。[23][16]
在1379年至1388年拉扎爾大公發布的一系列用科索沃—雷薩瓦方言書寫的憲章中,[24]他稱自己為斯特凡·拉扎爾。斯特凡是尼曼雅王朝歷代統治者給自己的尊稱,也因此被認為是塞爾維亞統治者的頭銜。他還在這些憲章中稱自己為所有塞爾維亞土地或人民的獨裁者,''獨裁者 (頭銜)(塞爾維亞語:Самодржац,羅馬化:Samodržac)本是拜占庭帝國皇帝的稱謂,尼曼雅王朝的國王們把它用在自己身上以強調他們獨立於他們名義上承認的最高宗主國拜占庭帝國。在拉扎爾的時代,塞爾維亞經歷了部分領土丟失、剩餘領土被割據以及尼曼雅王朝的終結和鄂圖曼帝國的進攻。這些情勢帶來塞爾維亞作為一個國家如何延續下去的問題,拉扎爾大公給出的答案能在他發布的憲章中給自己的頭銜中體現,即他作為尼曼雅王朝的直接繼承者完成塞爾維亞國家的統一。拉扎爾的這一政治目標得到了塞爾維亞教會的全力支持,然而塞爾維亞的其他領土——包括巴爾希奇家族控制的澤塔、武克·布蘭科維奇控制的科索沃、馬爾科·姆爾尼亞夫切維奇控制的馬其頓西部、康斯坦丁·德拉加什控制的馬其頓東部、拉多斯拉夫·赫拉彭控制的馬其頓南部都被他們各自的領主占領著。而且占領著馬其頓地區的三個軍閥在馬里查戰役後都成為了鄂圖曼帝國的封臣,同樣的事也發生在拜占庭和保加利亞。[19]後來在1388年,巴爾希奇家族的久拉季二世也接受了鄂圖曼帝國的宗主權。[15]
1381年,一支鄂圖曼帝國突擊隊不受阻撓地通過奧斯曼的封臣領地,突入進摩拉維亞塞爾維亞。拉扎爾的麾下貴族茨雷普·武科斯拉維奇和沃伊沃達·維托米爾在帕拉欽附近進行的杜布拉夫尼察戰役中將其殲滅。[23] 1386年,鄂圖曼帝國蘇丹穆拉德一世親自率領更多部隊征服了拉扎爾大公控制的尼什。目前尚不清楚在收復尼什前後不久的普洛奇尼克戰役中拉扎爾和鄂圖曼帝國的軍隊是怎樣在尼什西南的普洛奇尼克相遇的,但拉扎爾在普洛奇尼克的行動等於直接回絕了拒絕了穆拉德一世。[25]匈牙利王國於1382年在國王拉約什一世死後爆發了內戰,拉扎爾似乎作為西吉斯蒙德大公的對抗者之一參加了戰爭,他可能派遣了部分部隊在貝爾格勒和斯雷姆地區作戰。但隨著鄂圖曼帝國威脅增強和匈牙利國內西吉斯蒙德的支持度抬升,拉扎爾與西吉斯蒙德達言和,後者於1387年3月被加冕為匈牙利國王。和平大約在1387年締結,當時拉扎爾的女兒泰奧多拉嫁給了一個強大的、支持西吉斯蒙德的匈牙利貴族尼古拉斯二世·加雷。[26]大約在同年,拉扎爾的女兒耶萊娜嫁給了久拉季二世。[27]而就在大約一年前,拉扎爾的另一個女兒德拉加娜與保加利亞沙皇伊凡·希什曼結婚。[28]
科索沃戰役
自1386年在普洛奇尼克的遭遇戰以後,拉扎爾大公與鄂圖曼帝國將爆發一場決定性戰爭變得已經明顯。為了避免北方邊界的麻煩,他與西吉斯蒙德言和後,大公還確保了武克·布蘭科維奇和特維科一世的軍事支持。[23][29]後者在弗拉特科·武科維奇指揮他的軍隊在1388年的比萊恰戰役中消滅了一支龐大的奧斯曼突擊隊後也預計鄂圖曼帝國會有更大的攻勢。[30]隨後一支由穆拉德一世率領的、估計有27,000到30,000名士兵的鄂圖曼帝國軍隊挺進了康斯坦丁·德拉加什的領土,並於1389年6月抵達武克·布蘭科維奇控制的普里什蒂納附近的科索沃平原。奧斯曼軍隊在這裡遭遇了拉扎爾大公指揮的、約有12,000至30,000人的部隊,這支軍隊包括了大公自己的部隊、武克·布蘭科維奇的部隊以及特維科一世派遣的一支由弗拉特科·武科維奇指揮的特遣部隊。[23][29]中世紀塞爾維亞史上最著名戰役科索沃戰役[30]就這樣於1389年6月15日展開。在雙方都進行了激烈戰鬥和重大損失後,拉扎爾大公和穆拉德一世都在戰場上喪生。[23][29]
歷史資料中關於科索沃戰役過程和結果的信息是不完整的。但能總結的是從戰術上講這場戰爭的結果是平局。然而共同的重大損失只對塞爾維亞人造成了毀滅性影響,因為他們已將自己幾乎所有的戰鬥實力都帶到了科索沃。[23][29]儘管拉扎爾大公統治下的塞爾維亞是一個經濟繁榮、軍事組織良好的國家,但就人口、領土面積和經濟實力而言,它無法與鄂圖曼帝國相提並論。[23]
拉扎爾死後由他長子斯特凡·拉扎列維奇繼任,但他尚年幼,因此由他母親米莉察攝政管理國家。科索沃戰役結束五個月後,摩拉維亞塞爾維亞北面遭到西吉斯蒙德軍隊襲擊。而奧斯曼軍隊移師匈牙利,並在1390年夏天抵達摩拉維亞塞爾維亞的邊境,迫使米莉察接受了鄂圖曼帝國的宗主權,同時她派最小的女兒奧利維拉加入新的奧斯曼蘇丹巴耶濟德一世的後宮。武克·布蘭科維奇最後也於1392年成為鄂圖曼帝國封臣。至此除了統治扎胡姆列的特維科一世,所有塞爾維亞土地領主都承認了鄂圖曼帝國的宗主權。[29]
參考文獻
- ^ Mihaljčić 2001,第15頁.
- ^ 2.0 2.1 2.2 2.3 Fine 1994,第374頁.
- ^ 3.0 3.1 3.2 Mihaljčić 2001,第15–28頁.
-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Mihaljčić 2001,第29–52頁.
- ^ Fine 1994,第358–359頁.
- ^ Fine 2006,第156頁.
- ^ Fine 1994,第377–378頁.
- ^ Fine 1994,第379頁.
- ^ Mihaljčić 1975,第168頁.
- ^ Fine 1994,第382頁.
- ^ 11.0 11.1 11.2 11.3 11.4 Mihaljčić 2001,第53–77頁.
- ^ Fine 1994,第380頁.
- ^ Fine 1994,第341頁.
- ^ Fine 1994,第384頁.
- ^ 15.0 15.1 Fine 1994,第392–393頁.
- ^ 16.0 16.1 16.2 16.3 Fine 1994,第387–389頁.
- ^ Šuica 2000,第103–110頁.
- ^ Mihaljčić 2001,第270頁.
- ^ 19.0 19.1 19.2 Mihaljčić 2001,第78–115頁.
- ^ Popović 2006,第119頁.
- ^ Fine 1994,第444頁.
- ^ 22.0 22.1 Mihaljčić 1975,第217頁.
- ^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Mihaljčić 2001,第116–132頁.
- ^ Stijović 2008,第457頁.
- ^ Reinert 1994,第177頁.
- ^ Fine 1994,第395–398頁.
- ^ Fine 1994,第389頁.
- ^ Mihaljčić 2001,第116–118頁.
- ^ 29.0 29.1 29.2 29.3 29.4 Fine 1994,第409–414頁.
- ^ 30.0 30.1 Fine 1994,第408頁.
來源
- Mihaljčić, Rade. Лазар Хребељановић: историја, култ, предање [拉扎爾·赫雷別利亞諾維奇:歷史,文化,傳統]. Srpska školska knjiga. 2001 [1984]. ISBN 86-83565-01-7 (塞爾維亞語).
- Fine, John Van Antwerp Jr. The Late Medieval Balkans: A Critical Survey from the Late Twelfth Century to the Ottoman Conquest [中世紀晚期巴爾幹:從十二世紀晚期到被奧斯曼征服的關鍵概述]. Ann Arbor, Michig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4 [1987] [2021-03-02]. ISBN 0472082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8) (英語).
- Fine, John Van Antwerp, Jr. When ethnicity did not matter in the Balkans: a study of identity in pre-nationalist Croatia, Dalmatia, and Slavonia in the medieval and early-modern periods [當種族在巴爾幹地區不重要:中世紀和現代早期的民族主義前的克羅埃西亞、達爾馬提亞和斯拉沃尼亞的人群身份研究]. Ann Arbor, Michigan: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6. ISBN 978-0-472-11414-6 (英語).
- Mihaljčić, Rade. Крај Српског царства [塞爾維亞帝國的終結]. Belgrade: Srpska književna zadruga. 1975. ISBN 86-83565-01-7 (塞爾維亞語).
- Šuica, Marko. Немирно доба српског средњег века: властела српских обласних господара [中世紀塞爾維亞的動盪時代:塞爾維亞的地區貴族統治者]. Belgrade: Službeni list SRJ. 2000. ISBN 86-355-0452-6 (塞爾維亞語).
- Popović, Danica. Патријарх Јефрем – један позносредњовековни светитељски култ [耶弗雷姆牧首——一個中世紀晚期的聖人邪教]. Zbornik radova Vizantološkog instituta (Belgrade: Vizantološki institut, SANU). 2006. ISSN 0584-9888 (塞爾維亞語).
- Stijović, Rada. Неке особине народног језика у повељама кнеза Лазара и деспота Стефана [拉扎爾大公和斯特凡專制公憲章里的國家語言部分特徵]. Južnoslovenski Filolog (Belgrade: Serbian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Arts). 2008, 64. ISSN 0350-185X (塞爾維亞語).
- Reinert, Stephen W. From Niš to Kosovo Polje: Reflections on Murād I's Final Years [從尼什到科索沃波爾耶:對穆拉德一世最後幾年的思考]. Zachariadou, Elizabeth (編). The Ottoman Emirate (1300–1389) [鄂圖曼帝國(1300-1389)]. Heraklion: Crete University Press. 1994. ISBN 978-960-7309-58-7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