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早春二月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電影DVD封面

《早春二月》是一部中國電影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1964年公演,改編自左翼作家柔石的小說《二月》,導演謝鐵驪。作品描寫的是1920年代一個中國江南小鎮上的新舊思想的衝突。

小說《二月》

小說《二月》創作於1929年底。作者本人如同小說中的主人公一樣,也在故鄉為扶助貧苦孤兒得到教育而盡力,之後離開家鄉投入左翼文化運動。

故事梗概

1920年代的一個春天,青年知識分子蕭澗秋從上海來到浙東小鎮芙蓉鎮當小學教師,住在老友校長陶慕侃家中。校長的妹妹陶嵐是一個有新思想敢做敢為的新女性。蕭澗秋仰慕的一個革命烈士的遺孀文嫂也住在這個鎮子上,文嫂的孩子採蓮在蕭澗秋的班上上學。蕭澗秋和陶嵐之間逐漸產生了愛情。但與此同時,蕭澗秋決心要幫助文嫂,並認為唯一徹底幫助她的辦法是和她結婚。鎮上的人們對蕭澗秋的言行不滿,陶嵐也為蕭澗秋因為同情而背棄愛情而不悅。

當地思想陳腐的人編下一首打油詩:「芙蓉芙蓉二月開,一個教師外鄉來。兩眼炯炯如鷹目,內有一副好心裁。左手抱著小寡婦,右手還想折我梅。此人若不驅逐了,吾鄉風化安在哉。」

最後,文嫂在輿論的壓力下自盡。蕭澗秋為這一切悲劇而驚醒,於是離開這個鎮子,投身到革命洪流之中。在改編的電影中,陶嵐憤然離開這裡,去追隨蕭澗秋,追求新的生活。

電影

電影畫面

演職人員

上映

1960年代初,中國的一些影片去蘇聯展播。蘇聯電影專家的意見是:要「含蓄」。在這個背景下,《早春二月》得以開拍。

電影上映後,遭到批判,當時《解放軍報》批判這電影是一部散播資產階級毒素的壞影片[3]文化大革命中,《早春二月》被因為有小資產階級情調而被批判,從而獲得了在全國57個城市作為「大毒草」被放映的機會。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