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朱凡
出生1909年
 大清江蘇省漣水縣
逝世1987年1月8日
 中國湖南省長沙市
職業作家、文藝評論家

朱凡(1909年—1987年1月8日),原名朱宗仁,曾用名朱一葦朱石清等,江蘇漣水縣河網鄉潘劉村人,中國作家、文藝評論家,筆名阿累,曾是左聯成員。[1][2][3]

生平

父親朱際雲。朱凡先後就讀於漣水縣小學、金陵大學附中、上海立達學園、上海同文書院日語專業(肄業)。1932年畢業於上海藝術大學。1932年參加「左翼劇聯」。1932年8月進入上海英商公共汽車公司做售票員,不久加入共青團與中國共產黨。1932年9月27日中午交班之前他去內山書店購書時,恰逢魯迅在店內。魯迅把自己翻譯的《毀滅》贈送給朱凡,朱凡只用一元錢就購得曹靖華的《鐵流》譯本。1936年10月19日魯迅病逝後,朱凡「情感不能自已」,在黎烈文主編的《中流》半月刊第一卷第5期「哀悼魯迅先生專號」上發表《一面》一文,記錄上述的感人情節。[1]1936年10月,該文收入到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魯迅紀念集》之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收入中學課文內。[1]

1933年朱凡因參加賣票工人罷工而被捕,判刑15年,與共產黨失去聯繫。1935年由漣水縣教育局長鄭賓等人出面,請顧祝同保釋,到馬來西亞吉隆坡尊孔學校教書,後因參加和支持學生愛國運動被官方驅逐出境。1936年8月回到上海,在陶行知幫助下,與左翼作家張天翼陳白塵蔣牧良等一起從事寫作和翻譯工作,以「阿累」等筆名撰寫了不少文藝評論、雜文、散文。[3]

1937年8月,朱凡重新加入共產黨,由上海「文總」指派,在陳誠部隊中任地下黨特支書記。上海淪陷前他和陳國棟等人參加上海文化界救國會(「文救」)工作,組織年輕文藝工作者加入戰地服務團,任黨支部書記。後率戰地服務團到達皖南新四軍軍部,在部隊和地方參與文教和行政工作。後經長江局和周恩來介紹,到大別山的安徽省動委會工作,主編《文化月刊》。1941年1月皖南事變爆發後,朱凡被安排撤退到新四軍第二師,先後任淮南津浦路西區《新民主報》主編、文教科長、淮南津浦路東區教育科長、《江淮日報》主編、淮海行署秘書長。1943年3月任漣水縣長,兼敵工部長和漣水中學校長。1935年5月在浙江西部任天(目山)北專署專員,後轉任蘇南區委書記。[3]

抗戰勝利後,1945年9月到山東任膠東區委東海地委宣傳部部長、第三野戰軍敵工委宣傳部長。1948年8月到豫西寶豐創辦中原大學並任黨委副書記、副教務長。1949年春從開封率領中原大學第一批南下師生隨四野大軍南下湖北,5月隨部隊進入剛剛解放的武漢,朱凡以軍事代表身份接管武漢大學[3]

1949年8月到長沙任湖南革命大學副校長.1950年5月任湖南省文教廳長、省文委副主任。1953年3月任湖南省委宣傳部長。1953年4月至9月任湖南大學代理校長。1953年9月至1955年7月任湖南師範學院籌委會主任。1958年6月免去宣傳部部長職務,受省委委託籌備恢復湖南大學,1959年7月再任湖南大學校長,併兼任湖南省社聯主席。1981年3月任湖南大學校長。1982年6月離休,1984年6月起享受副省級待遇。1987年1月8日在長沙病逝。

2009年10月19日,捐資興建的「朱凡紀念室」在潘劉村揭幕,湖南大學派員參加揭幕儀式。[1]

參考

  1. ^ 1.0 1.1 1.2 1.3 左成. 他与朱凡结了缘. 漣水政府網站. [2013-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8). 
  2. ^ 朱凡校长与鲁迅先生“一面”缘. 湖南大學校友會. [2013-02-12]. [永久失效連結]
  3. ^ 3.0 3.1 3.2 3.3 涟水人物——朱凡. 漣水政府網. [2013-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16). 
官銜
前任:
易鼎新
湖南大學校長
1953年4月-1953年10月
繼任:
柳士英
前任:
柳士英
湖南大學校長
1959年8月-1968年9月
繼任:
張健
前任:
張健
湖南大學校長
1981年3月-1982年6月
繼任:
成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