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韻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杜韻 (1977年6月18日),美籍華裔作曲家,音樂家和行為藝術家。2017年4月10日憑藉歌劇作品《天使之骨》被授予普利茲音樂獎, 成為獲得此大獎的唯一亞洲女性。 2019年第61屆格萊美音樂獎最佳古典樂作曲家提名。

生平

杜韻1977年出生在中國上海,4歲開始在上海音樂學院附屬小學練習鋼琴。之後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附屬中學和上海音樂學院學習。後移民美國,陸續拿到歐柏林音樂學院作曲專業學士學位和哈佛大學音樂作曲博士學位。師從鄧爾博和陳鋼[1]

2017年4月10日憑藉歌劇作品《天使之骨》被授予普利茲音樂獎[2][3] 2018年古根海姆大獎等音樂界最具分量作曲獎項[4],並以作品《Air Glow》獲得2019年第61屆格萊美音樂獎最佳古典樂作曲家提名 [5] 。此前,杜韻為小提琴家 Hilary Hahn創作作品為其贏得格萊美最佳室內樂專輯獎[6] 。個人專輯2017、 2018年連續登上《紐約客》年度十佳唱片、2019《紐約時報》年度最佳唱片、2019年北京國際音樂節年度藝術家[7] 、俄羅斯BraVo2019最佳古典音樂獎。並連續登上《義大利滾石雜誌》[8]和《英國古典音樂》十年回顧榜,被列入2010年代藝術家榜單[9]。 2017年發起《未來傳統計劃》。[10]

現為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皮博迪音樂學院作曲教授[11]。目前常駐紐約

合作

杜韻與戲劇藝術家賴聲川黃哲倫, 視覺藝術家Shahzia Sikander和陸揚均有合作。

評價

杜韻被視為當今世界最優秀的年青一代作曲家引領人物。[12] 她被紐約時報描述成為"冒險的折中作曲家" 和 "一個獨特的走在前衛邊緣的女主角"。[13]《華盛頓郵報》稱之為」「史上最佳35位女作曲家之一;」 《紐約客》稱她的作品「源源不絕的原創力量與堅定不移的入世良知」 。[14]

參考來源

  1. ^ 普利茲音樂獎得主杜韻:就這樣成了上海姑娘的代表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澎湃新聞。
  2. ^ 存档副本. [2021-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2-24). 
  3. ^ 存档副本. [2017-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1). 
  4. ^ 存档副本. [2020-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9). 
  5. ^ https://www.grammy.com/grammys/artists/du-yun
  6. ^ 存档副本. [2020-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8). 
  7. ^ 存档副本. [2020-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8). 
  8. ^ 存档副本. [2020-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20). 
  9. ^ 存档副本. [2020-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2). 
  10. ^ 存档副本. [2021-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8). 
  11. ^ 存档副本. [2020-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1). 
  12. ^ 存档副本. [2020-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9). 
  13. ^ 存档副本. [2017-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8). 
  14. ^ 存档副本. [2020-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9).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