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烏希平原
洛烏希平原(拉丁語:Louhi Planitia)位於環金星北極地區2400公里,與雪姑娘平原一起形成了一個圍繞北極點、最遠延伸至北緯75度的大低地。該地表特徵命名為「斯塔魯哈·洛烏希」——卡累利阿-芬蘭史詩《卡勒瓦拉》中的北方女巫。
探索史
由於受大氣層的阻礙,金星無法在可見光下觀察其表面,首顆抵達金星軌道運行的先鋒1號所攜帶的雷達也覆蓋不到金星兩極地區,因為它們處於星球可見盤的邊緣。 現存有關洛烏希平原(包括金星北極所有地區)數據均來自於三顆星際衛星,分別是運行在1983-1984年的金星-15號和金星-16號以及1990年至1994年期間的麥哲倫號,這些設備採用波長8厘米和12.6公分的雷達反射波繪製了金星表面圖。「麥哲倫」測繪的地圖較「金星15「和「金星16號」的解析度更高(約為120米對1-2公里),但它對金星北極地區的拍攝煤不完全,尤其是洛烏希平原。
洛烏希平原依據行星命名規則而定名,以紀念神話和童話故事中的女主人公,該名字198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接受。
地理位置
洛烏希平原中心坐標位於東80.5度-120.5度間,東起堅尼查山脊,西止塞爾-安尼婭帶。這些山脊和帶系統大致沿經線(分別為東200度和東80度)匯集在北極點,但它們又與雪姑娘平原相分開 - 極地周圍的另一部分低地。因此,金星的北極是位於這兩個平原之上的,洛烏希平原呈120度扇形區,面積大約是雪姑娘平原的一半。
洛烏希平原向南大約延伸至北緯75度,忒彌斯區(忒梯斯區)的海撥高度限定了它的西-南邊界;在東-南面,極小的抬升,將它與阿塔蘭特平原區分開。
地質史
洛烏希平原地形相當平坦,但從它的結構、構造及火山和撞擊坑起源,可繪製出它的地質歷史,得出地層曾被交替壓縮、拉伸、火山爆發以及小行星撞擊的一些結論。 在金星北極地區發現了各種不同的古老地形- 鑲嵌地塊、山脊帶和峽谷,橫穿著多條線狀結構,並顯示後期被鄰近盾狀火山流出的熔岩所侵漫。此後的1到5億間-金星上所有的大型盾狀火山,導致全球地表發生了大規模的更新(遼闊熔岩平原的出現),同時,形成了最年輕的地形之一 - 斷裂帶(可能是由於岩漿回升時產生的表面張力)。沒有發現風對洛烏希平原明顯的作用特徵,但風的影響可能也存在的,其效果可通過南方平原上眾多小型山脊的特徵來解釋:這些山脊只有一面對雷達波反射清晰。
構造結構
塞爾-安尼婭線和堅尼查山脊構造分別限定了洛烏希平原的東西兩端。第一個顯然是地表受拉伸而產生的平行斷裂系統;第二個顯示為因擠壓而形成的山脊系統。
此外,洛烏希平原的中部橫亙著尤米恩 - 沃迪日山脊,西 - 南面是盧蓋朗山脊,連接平原西部邊緣的是直徑900公里的Oddibord 鑲嵌地塊——一種類似拼木地板的崎嶇陸地。
火山結構
該片平原上火山活動跡象,比鄰近的雪姑娘平原要小很多,有沒有大的盾狀火山和熔岩渠道,只有一種小型圓頂火山。 在洛烏希平原東南部(沿堅尼查山脊)分散著許多小(直徑20公里以下)圓頂火山 - 如:摩爾波丘。它們分布在200×600公里大小的區域,只有馬斯列尼查冕狀物是位於邊界上(堅尼查山脊南端),它是北極低地4個冕狀物中最小的一個,直徑約200公里。
撞擊坑
由於「麥哲倫」卡片上的「白點」和繪製的「金星」圖解析度不足,洛烏希平原上的大型隕石坑數目前很難確定。在「麥哲倫」拍攝的該平原圖像中(僅拍攝到三分之二的區域,解析度約120米),發現了7個隕石坑,其中2個位於雪姑娘邊界,但在該衛星的遺漏區,至少還存在一個大型坑,這些(8個)撞擊坑現都已被命名。 洛烏希平原上最大的撞擊坑是克連諾夫撞擊坑(直徑143公里,為金星上第四大隕石坑),此外,這一組撞擊坑還包含直徑32公里的黛萊達撞擊坑、31公里的魯德涅娃撞擊坑、15公里的圖尼德撞擊坑,13公里的拉德卡撞擊坑和6公里的尤金妮亞撞擊坑。在平原西部邊緣(塞爾-安尼婭線)是直徑38公里的蘭朵芙絲卡撞擊坑,在東部(堅尼查山脊)是22公里的奧迪莉亞撞擊坑。洛烏希平原上的撞擊坑像金星其它地區一樣,都是隨機分布在地表上。 這些撞擊坑大多數周圍布滿拋出物(有些後來被拋出物堆積覆蓋)。部分坑(例如:尤金妮亞撞擊坑和圖尼德撞擊坑)顯然是形成於以前倒塌碎片的衝擊。而東南部的克連諾夫撞擊坑(坐標北緯78.1度 、東經104.5度),則假設為來源於另一種衝擊機制。一座被環形模糊物質覆蓋,能清晰反射無線波的小山丘。
參考文獻
- Hurwitz D. M., Head J. W. 雪姑娘平原四周地质图(V–1), 金星:美国地质调查局科学探究地图 3178, 比例尺 1:5,000,000. USGS. 2012 [2013-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10).
- Бурба Г. А. 金星,俄语拼写名. ГЕОХИ 行星比較實驗室. 2005-05 [2013-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10).
外部連結
- 金星北極地區地圖(75—90°);行星地名命名在線(1,5 Mb)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金星大比例高程圖(55—90°); 1,7 Mb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洛乌希平原. 行星地名命名.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行星系統命名工作組(WGPSN). 2006-10-01 [2013-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