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之恆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潘之恆(1556年—1622年),字景升,號鸞嘯生、鸞生。歙縣人。

世代經營鹽業,祖父潘侃為鹽商。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出生。因其須髯如戟,人稱髯翁。早年與汪道昆結白榆社。嘉靖年間曾任中書舍人。兩試太學不中後絕意仕途。一生交遊甚廣,為人豪爽,出手闊綽,但不善治產,家道日益中落。[1]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冬天,潘之恆抱病五次觀看了他的朋友吳越石家班演出的《牡丹亭還魂記》,對扮演柳夢梅和杜麗娘的兩名演員讚不絕口,頻頻寫詩相贈。潘之恆喜遊歷,好著作山水志,每游一地,都十分注意搜集材料。[2]晚年窮困潦倒。[3]天啟二年(1622年)卒。著有《涉江詩選》、《鸞嘯集》、《黃海》、《新安山水志》、《亙史鈔》等。

注釋

  1. ^ 民國《歙縣誌》卷十「人物誌·詩林」記載:「海內名流無不交歡,出入座客常滿,彝鼎陳前,絲簧列後,是澀囊冷突時亦然。」
  2. ^ 鍾恆星稱:「友人潘景升著書甚多,所輯《三吳越中雜誌》,事辭深雅,心力精博,蓋地史之董狐也。」
  3. ^ 《鸞嘯小品》卷一二《寄何玉長》云:「仆僅閉門讀書,囊無餘粟,客飢而不散,山僻而常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