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隆
皇甫隆(?—?),安定郡朝那縣(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涇源縣)人,三國時曹魏官員。
曹操曾向皇甫隆請教養生術。[1]他年逾百歲而體力不衰,耳目聰明,顏色和悅,主要受益於道人蒯京的咽唾、琢齒的養生方法。[2]
曹芳嘉平三年(251年)皇甫隆代趙基任敦煌郡太守。當時,關中以及中原地區,農業生產比較先進,經濟也較發達。敦煌一帶農業生產技術落後,不作耬犁,耕種時實施粗放的「滀水」(蓄水)灌溉方式,然後再耕, 既費人牛功力, 收穫糧食也很少。皇甫隆在任太守期間,注重農業生產,及時廢止了「滀水」灌溉法。推廣衍灌法,提倡平灌,省功節水。並教當地農民製作耬犁,提高工效,省去牛力人力一半以上,糧食產量增加了五成。又改變婦女做裙一領費布一匹的舊俗,推廣一種省工省料的婦女裙,改良風氣,為當地百姓所敬愛[3]。
參考資料
- ^ 張華《博物志·卷五》:皇甫隆遇青牛道士姓封名君達,其與養性法,即可仿用。大略雲:「體欲常少,勞無過虛,食去肥濃,節酸鹹,減思慮,損喜怒,除馳逐,慎房室。春夏洩瀉,秋冬閉藏。」詳別篇。武帝行之有效。
- ^ 孫思邈《千金要方·卷八十一》
- ^ 《三國志·倉慈傳》注引《魏略》:天水王遷,承代慈,雖循其跡,不能及也。金城趙基承遷後,復不如遷。至嘉平中,安定皇甫隆代基為太守。初,燉煌不甚曉田,常灌溉滀水,使極濡洽,然後乃耕。又不曉作耬犁,用水,及種,人牛功力既費,而收谷更少。隆到,教作耬犁,又教衍溉,歲終率計,其所省庸力過半,得谷加五。又燉煌俗,婦人作裙,攣縮如羊腸,用布一匹;隆又禁改之,所省復不訾。故敦煌人以為隆剛斷嚴毅不及於慈,至於勤恪愛惠,為下興利,可以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