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傘降龍騎兵團
第13傘降龍騎兵團 | |
---|---|
13e Régiment de Dragons Parachutistes | |
存在時期 | 1676年10月4日— |
國家或地區 | 法國 |
部門 | 法國陸軍 |
種類 | 特種部隊 |
功能 | 特種偵察 |
規模 | 841名幹員 |
直屬 | 法國陸軍特種部隊司令部 |
駐軍/總部 | 雅勒河畔馬蒂尼亞 |
格言 | "Au-delà du possible" (超越可能) |
參與戰役 | 拿破崙戰爭 一戰 二戰 印度支那戰爭 阿爾及利亞戰爭 波斯灣戰爭 科索沃戰爭 2001年阿富汗戰爭 |
標識 | |
Identification symbol |
第13傘降龍騎兵團(法語:13e Régiment de Dragons Parachutistes,簡稱:13e RDP)是法國陸軍的一個特種偵察團,目前是法國陸軍特種部隊司令部傘下的三支團級部隊之一,總部位於雅勒河畔馬蒂尼亞。
該部隊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676年成立的一個龍騎兵團,並於1791年法國騎兵重組期間被改名為「第13龍騎兵團」(法語:13e Régiment de dragons)。後來它在1936年被改為一個裝甲兵團,以及在1952年演變成一支具備空降能力的偵察部隊。
編成與改名
就像許多17—18世紀的歐洲軍團一樣,該部隊經常因指揮官或贊助人的改變而更名。
- 1676年10月4日:以「巴爾貝齊埃龍騎」(Dragoon de Barbezières)的名字在朗格多克成立。
- 1714年:改名為「戈斯布萊德龍騎兵」(Dragoon de Goesbriand)。
- 1724年12月12日:改名為「孔德龍騎兵」(Dragoon de Condé)。
- 1744年:改名為「巴蒂拉特龍騎兵」(Dragoon de Bartillat)。
- 1774年:分別在同年改名為「普羅旺斯龍騎兵」(Dragoon Comte-de-Provence)和「先生的龍騎兵」(Dragoon de Monsieur)。
- 1791年:改名為「第13龍騎兵團」。
- 1815年:在拿破崙戰爭後遭到解散。
- 1855年:一個龍騎兵軍團以「皇后的龍騎兵」之名重新成立。
- 1870年:重新命名為「第13龍騎兵團」。
- 1936年:改編為裝甲軍團。
- 1940年:在損失90%兵力後解散。
- 1944年:再度成立。
- 1946年:二戰後解散。
- 1952年:以「第13傘降龍騎兵團」之名復活。
二戰後的歷史
在二戰過後的1952年,第13傘降龍騎兵團得以成立,並經歷了多次變革。
從此該部隊作為一個長距離偵察單位運作,在冷戰期間負責向陸軍第1軍提供情報支援。
冷戰結束後,第1海軍陸戰傘降團成為一支直接行動部隊,而第13傘降龍騎兵團則負責在敵方領土上執行偵察及監視任務,並為特種作戰提供所需的情報。
該部隊先後參與了波斯灣戰爭、科索沃戰爭和2001年阿富汗戰爭。
由於擅長特種偵察,第13傘降龍騎兵團經常接受法軍其他部隊在相關領域上的委託,還會訓練國家憲兵干預組(GIGN)在人質救援行動方面的前線偵察技巧。法國對外安全總局的行動部也時常在該部隊招募人員。
第13傘降龍騎兵團最初從屬陸軍的BGRE部門,現在則成為法國特種作戰司令部的一部份[1]。
編制
第13傘降龍騎兵團目前由7個中隊組成:
- 4支搜索或情報中隊
- 1支長距離通訊中隊
- 1支開發中隊
- 1支訓練中隊
已知裝備
個人武器
武器名稱 | 原產地 | 備註 |
---|---|---|
FAMAS F1 | 法國 | - |
HK416 | 德國 | - |
HK G36C | 德國 | - |
FN SCAR L | 比利時 | - |
武器名稱 | 原產地 | 備註 |
---|---|---|
PGM Hecate II | 法國 | - |
HK417 | 德國 | - |
武器名稱 | 原產地 | 備註 |
---|---|---|
HK MP5系列 | 德國 | - |
武器名稱 | 原產地 | 備註 |
---|---|---|
FN Minimi | 比利時 | - |
武器名稱 | 原產地 | 備註 |
---|---|---|
HK USP9 | 德國 | - |
克拉克17 | 奧地利 | - |
武器名稱 | 原產地 | 備註 |
---|---|---|
HK AG36 | 德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