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安息戰爭
羅馬-安息戰爭(Roman–Parthian Wars)是羅馬帝國與安息帝國(在西方稱帕提亞帝國)自西元前一世紀開始的一連串軍事衝突,並且延續至三世紀。
前期
前53年羅馬將領克拉蘇率兵入侵安息帝國,結果在卡萊戰役慘敗陣亡。[1]前36年馬克·安東尼進攻安息屬國阿特羅帕特尼王國同樣遭到擊敗。[2]隨後羅馬和安息保持了幾十年的和平。
後期
58年衝突再度爆發,起因於安息國王沃洛吉斯一世將弟弟立為亞美尼亞國王。為阻止亞美尼亞王國落入安息掌控的羅馬派出格奈烏斯·多米提烏斯·科爾布羅出兵亞美尼亞,最後雙方簽訂朗戴亞條約,規定亞美尼亞王位可由阿爾薩息王朝成員擔任,但必須經由羅馬同意。[3]
之後的羅馬皇帝圖拉真、哈德良、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等人皆曾先後對安息帝國出兵;其中阿維狄烏斯·卡西烏斯於165年在杜拉歐羅普斯戰勝安息軍隊,毀滅了塞琉西亞古城。[4]最後一場羅馬與安息的戰爭發生於卡拉卡拉在位期間,羅馬於尼西比斯之戰敗於安息。不久後安息帝國被薩珊王朝取代。
參見
- ^ Sheldon, Rose Mary. Rome's Wars in Parthia. London: Vallentine Mitchell. 2010: 42–43.
- ^ Schottky, Martin (Pretzfeld). Monaeses. Salazar, Christine F. (編). Brill's New Pauly. 1 October 2006. ISBN 9789004122598. doi:10.1163/1574-9347_bnp_e808670 (英語).
- ^ Cassius Dio, Historia Romana LXII.23.4 Archive-It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10-11
- ^ Cowan, Ross. The Battle of Nisibis, AD 217. Ancient Warfare. 2009, 3 (5): 29–3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