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邊防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Пограничные войска СССР
蘇聯邊防軍

軍旗

袖章

存在時期1918年-1992年
國家或地區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1918-1991)
 獨立國協 (1991-1992)
效忠於蘇聯共產黨 蘇聯共產黨 (至1990)
蘇聯總統 (1990-1991)
 獨立國協 (1991–1992)
軍種邊境警衛隊
規模220,000人 (1991)
專用顏色綠色
參與戰役一戰

中國內戰

日蘇邊界衝突

二戰

1956年匈牙利革命

中蘇邊界衝突

蘇聯入侵阿富汗

蘇聯邊防軍(俄語:Пограничные войска СССР)是蘇聯擔任邊防的武裝力量。受蘇聯的國家安全部門的領導、管理、指揮,先後隸屬於全俄肅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員會國家政治保衛總局內務部,從1954年起隸屬於蘇聯部長會議國家安全委員會。因此,相應地稱這支部隊為「內務部邊防軍」(俄語:Пограничные войска НКВД СССР)、「國家安全委員會邊防軍」(俄語:Пограничные войска КГБ СССР)。蘇聯邊防軍也包括海防部隊。

蘇聯邊防軍與蘇軍的五大軍種、民防部隊內務人民委員部內衛部隊一起構成整個蘇聯武裝力量。但邊防軍不歸屬蘇聯國防部管轄,邊防軍司令也沒有國防部的兼職頭銜。

根據1982年11月24日蘇聯最高蘇維埃通過的《邊境法》第28條,蘇聯邊防軍的任務是:驅逐外來武裝入侵;防止非法越境與跨境運輸武器、爆炸品、走私、顛覆性宣傳品;監控過境口岸秩序;監控在蘇聯領水的本國與外國船隻;配合其他政府部門保護邊境地區的自然資源、預防環境污染;授權對進出國境人員的隨身物品的檢查;具有對當事人的詢問、訊問、搜查、逮捕、審訊的警察執法權。

歷史

早期

俄國十月革命後,原守衛邊境的俄國邊境警衛獨立軍解體,並被蘇維埃政權撤銷。工農紅軍組建後,邊界守衛任務臨時由紅軍負責,1917年至1918年冬季,「邊界臨時關閉,沒有革命軍事委員會的特別指示任何人不得越過邊界」,出入邊界的許可證上必須有捷爾任斯基烏利茨基溫什里希特拉齊斯越飛的簽名。1918年3月3日布列斯特和約簽訂之後,蘇維埃俄國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在北部和西部成立兩批護衛隊,負責守衛西部邊界並同時執行海關任務。其中在西部邊界有120個隊,2萬多人,這是最早的專職邊防部隊。1918年3月30日,在原俄國邊境警衛獨立軍總部機關基礎上,設立蘇維埃俄國人民委員會財政人民委員部邊防總局,這是最早的邊防軍領導機關。

1918年5月28日,列寧簽署了「蘇維埃俄國人民委員會關於組建邊防警衛部隊」的法令。在邊防總局內設立邊防委員會,由總局的兩名政治委員和一名軍事領導人組成。蘇聯部長會議1958年5月15日發布命令,規定每年的5月28日為邊防軍節。

1918年6月29日,邊防總局及部隊從蘇維埃俄國人民委員會財政人民委員部劃歸蘇維埃俄國人民委員會貿易與工業人民委員部管轄,以制止走私並加強海關檢查。

1918年7月3日,邊防委員會改組為邊防軍事委員會。根據列寧的提名,全俄軍事政治委員會執行局任命費多洛夫和費多托夫為邊防總局政治委員,他們是最早的邊防軍事委員會成員。另外任命工農紅軍總參謀部代表佩夫涅夫為邊防總局軍事領導人和邊防軍事委員會主席,沙姆舍夫為邊防總局局長。

1918年9月6日,邊防總局制定了邊防軍制服:綠色大檐帽和皮帽,綠色從此成為邊防軍的軍種色。

1918年10月4日,又成立了培訓邊界執勤人員的學校。

至1918年底,組建了第1邊防軍區(司令部在彼得格勒)、第2邊防軍區(司令部設在維帖布斯克,下轄謝別日斯克、博爾霍夫、奧爾沙、波洛茨克、羅加喬夫邊防區)、第3邊防軍區(司令部設在奧廖爾,下轄布良斯克、戈爾夫、庫爾斯克、奧斯特羅戈日斯克邊防區)。每個邊防區下轄3-4個邊防分區。邊防分區分為若干個邊防地段,每個邊防地段派出哨所和崗哨。在芬蘭灣和楚德湖組建了水上邊防部隊。

1919年5月,培養邊防軍勤務人員的莫斯科邊防軍騎兵訓練班開學,學制六個月。

1919年秋,各邊防軍區依次改編為邊防師。第1師負責守衛同芬蘭的邊界。第2、第3師直接參加了蘇俄國內戰爭,與外國干涉軍及俄國白衛軍戰鬥。由於蘇俄國內戰爭紅軍失利、軍事形勢惡化,邊防師全部移交紅軍指揮。1919年9月25日,蘇維埃俄國人民委員會貿易與工業人民委員部邊防總局撤銷,同時在貿易與工業人民委員部下成立邊境監察處。

1920年11月24日,勞動和國防委員會決定將邊界守衛任務交由全俄肅反委員會緬仁斯基領導的特別局負責。稱「全俄肅反委員會邊境部隊」。蘇維埃俄國人民委員會外貿人民委員部只負責在邊界上執行海關監督任務。鮑列維奇被任命為全俄肅反委員會邊境部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1922年2月6日,全俄肅反委員會改組為內務人民委員部國家政治保衛局,1922年9月27日,勞動和國防委員會作出決議,邊防軍由國家政治保衛局指揮,稱「國家政治保衛局獨立邊防軍」。

1922年底,蘇俄國內戰爭結束。打到邊界的一些紅軍部隊被指派守衛收復的蘇聯邊界。 至1923年3月,獨立邊防軍的部署基本固定下來。下轄彼得格勒邊防軍區、西部邊防軍區、烏克蘭邊防軍區、克里米亞邊防軍區、北高加索邊防軍區、高加索邊防軍區、土庫曼邊防軍區和西伯利亞邊防軍區,不久又成立了遠東邊區國家政治保衛局邊防處。邊防軍區下轄省(州)邊防總隊。邊防總隊下轄邊防獨立營。邊防獨立營轄3個連及配屬的騎兵分隊,擔任邊界巡邏。邊防軍編制中還有北部區艦隊、芬蘭-拉多加區艦隊、裏海區艦隊、黑海區艦隊、阿姆河區艦隊、楚德湖船舶中隊和遠東邊防區艦隊。

1923年7月,國家政治保衛局改稱國家政治保衛總局(格別烏),國家政治保衛局特別局改為國家政治保衛總局邊防局。獨立邊防軍受其領導、指揮。沿邊各州的國家政治保衛局設立邊防處。

1924年各級政治保衛局內設的邊防機關和獨立邊防軍的部隊合併,統一了邊防軍的作戰、政治、隊列(即軍務)、行政經濟領導。獨立邊防軍由國家政治保衛總局邊防局、邊防軍區、邊防總隊、邊防大隊、邊防小隊(邊防哨所)構成。各級均編配了負責政治工作的副職。

1923年11月30日,設立了國家政治保衛總局高級邊防學校,其後又陸續成立了各邊防軍區邊防學校。

1925年9月28日邊防軍由志願兵役制改為義務兵役制。

1932年邊防軍增編了航空兵分隊。至1934年,已組建了17支邊防軍航空部隊,包括海軍航空中隊和大隊。

內務人民委員部邊防軍

1934年7月10日,國家政治保衛總局改隸屬於新組建的內務人民委員部稱作國家安全總局。蘇聯邊防軍由內務人民委員部的「邊防與內務總局」(GUPVO)領導指揮。1939年,該總局改為「邊防軍總局」(GUPV)。內務人民委員部邊防軍由步兵、騎兵、偵察兵、艦艇兵、航空兵等兵種組成。邊防軍的軍種顏色為綠色,用於領章、肩章等的底板顏色。 其軍帽是綠色帽頂黑色帽圈。領章是綠色鑲紅邊,佩戴各兵種的專業符號。

1938年夏季針對日軍的張鼓峰事件中,蘇聯邊防軍與紅軍並肩作戰取得了勝利。巴塔爾申、維涅維京、馬哈林、捷列什金和切爾諾皮特科等5人成為蘇聯邊防軍中首批「蘇聯英雄」。

蘇聯依據1939年8月23日前述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進駐西白俄羅斯西烏克蘭之後,邊防軍參與了新獲得國土的國境地帶的社會秩序綏靖任務。

1939年冬季的蘇芬戰爭中,西北部的蘇聯邊防軍參加了戰鬥。

1939年10月通過蘇聯新兵役法,將邊防軍人的服役期限從2年延長到3年。

1940年2月25日,設立了西部邊防軍區和西北部邊防軍區。

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發動對蘇戰爭爆發後,西部國際的蘇聯邊防軍在巴巴羅薩行動的開始數周時間內的邊境交戰中做了頑強抗擊,遭受了嚴重傷亡率。 在布列斯特要塞保衛戰中,蘇聯邊防軍紅旗17邊防總隊第9哨所在所長基熱瓦托夫上尉指揮下,是最堅決頑強的抵抗者。戰爭爆發後,內務人民委員部奉命組建了15個步兵師(步兵第214、229、242、243、244、246、247、249、251師等),分別編入第30、第31與第24集團軍,參加了斯摩棱斯克戰役莫斯科保衛戰。其後邊防軍還陸續組建了摩托化步兵第8師、第4克里米亞師、內務人民委員部第10師、奧爾忠尼奇則師和格羅茲尼師以及近百個獨立的步兵營、連、排。在1941-1942年,邊防軍就抽調了8萬2千多人組建一線作戰部隊。邊防軍和邊防軍艦艇兵直接參加了列寧格勒保衛戰史達林格勒戰役

1942年10月14日蘇聯國防委員會決定在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組建人民內務部隊集團軍編入大本營的戰略預備隊。該集團軍編制為6個步兵師總人數70,000人,其中由濱海邊防軍區、遠東邊防軍區的邊防部隊29,750人,內務人民委員部內務部隊16750人,鐵路保衛部隊8,500人。6個師部設在哈巴羅夫斯克赤塔新西伯利亞、斯維爾德洛夫斯克、車里雅賓斯克塔什干。1943年2月5日這支部隊獲得第70集團軍番號,轄步兵第102遠東、第106外貝加爾、第140西伯利亞、第162中亞西亞、第175烏拉爾、第181史達林格勒師,總共69,236人,其中共有28500名邊防軍人,遠東第102師、後貝加爾第106師和中亞西亞第162師完全由邊防軍組成。1943年2月15日第70集團軍編入中央方面軍,在方面軍預備隊編成內,配置於葉列茨利夫內、法捷日、扎頓斯克地域,由此開向亞斯納亞波利亞納、西特羅斯納、博布羅沃(庫爾斯克西北70公里)地域,就地構築防禦地域。之後第70集團軍直接編入羅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軍參與了蘇軍的一次攻勢,嘗到了組建後的第一次失敗。方面軍司令員羅科索夫斯基在回憶錄中寫道:「我們對第70集團軍期望過高,所以直接將其部署在我們連接拜恩斯科一線的最重要的右翼。但是由於缺乏有經驗的一線指揮官,戰鬥開始後該軍的官兵們發現他們第一次處於一個完全不同的陌生的戰鬥環境中,這導致了右翼此處防禦的失敗。他們從行進狀態下,缺乏組織的小股小股投入部隊,並且缺乏炮兵有效的支援。」1943年7月的庫爾斯克戰役中,第70集團軍在И·B·加拉寧中將指揮下出色完成了任務,頂住了企圖從北面突破庫爾斯克的德國第9集團軍坦克機械化部隊的進攻。隨後參加了奧廖爾進攻戰役。戰役後第70集團軍領率機關轉為中央方面軍預備隊。1943年9月1日轉為最高統師部大本營預備隊,重新編入了新的下屬兵團和部隊。

由邊防軍人組成的第105、第157、第333團參加了1945年柏林戰役。蘇聯邊防軍在衛國戰爭中超過11.37萬名邊防軍人直接參加了前線作戰,組建了大批前線戰鬥部隊。邊防軍50%的軍官和72%的士兵都被編入了作戰部隊。

在整個衛國戰爭中,約有1.7萬邊防軍人榮獲勳章和獎章,其中150人榮獲「蘇聯英雄」金星獎章。有49個邊防部隊榮獲戰鬥勳章,32支部隊被授予榮譽稱號。

1944年4月,先後在收復的國土上組建了摩爾達維亞邊防軍區、烏克蘭邊防軍區、白俄羅斯邊防軍區。

1945年8月消滅日本關東軍的遠東戰役,邊防軍分隊在前線部隊先遣支隊編成內作戰,並參加了解放千島群島庫頁島的戰鬥。

戰後

1957年4月2日,蘇聯邊防軍與內衛部隊完成分割,蘇聯邊防軍從內務部移交到克格勃。5月28日,邊防軍由內務部劃歸國家安全委員會管轄,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三局,即邊防軍局。

1969年3月2日、15日、17日,蘇聯邊防軍太平洋邊防軍區伊曼邊防總隊、遠東邊防軍區比金邊防總隊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黑龍江省軍區合江軍分區前指(3月2日戰鬥後改為瀋陽軍區虎(林)饒(河)前指)指揮的公司亮子邊防站、陸軍第46軍第133師偵察連及397團特務連偵察排、398團特務連偵察排、陸軍第23軍第73師第217團第1營、第67師第201團的特務連、一炮連、三炮連等,在烏蘇里江珍寶島發生三次戰鬥。烏曼邊防總隊長列昂諾夫上校和烏曼邊防總隊機動分隊指揮員揚申中校等58人陣亡。

1969年8月13日,中國新疆軍區塔城軍分區根據上級批覆部署,恢復自6月10日「塔斯提事件」孫龍珍被蘇聯邊防軍槍殺而中斷了兩個月的邊界爭議地區邊防巡邏。為此,駐托里裕民的新疆軍區邊防獨立第四營組織掩護隊,分成中路掩護組13人、南路掩護組18人、北路掩護組20人,於凌晨5時30分進入易遭敵襲擊的巡邏地段秘密潛伏; 預備隊36人在附近淺近縱深的巴爾魯克山待命;公開巡邏隊由鐵列克提邊防站副站長裴映章(副營級)帶隊共11人。13日這一天中方邀請蘇方邊防代表到巴克圖邊防會晤點會談,將蘇方的邊防指揮員調離崗位。新華社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八一電影製片廠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北京電視台(即後來的中央電視台)、解放軍報社等新聞單位的10名記者前往鐵列克提邊防站報導此行動。前沿指揮組(15人)帶一個警衛班12人。但是,早在8月12日蘇聯邊防軍東方邊防軍區烏爾賈爾邊防總隊扎拉那什科爾邊防站前沿哨兵即察覺中國鐵列克提邊防站有大量新到人員的活動,並上報給東方邊防軍區司令米哈伊爾·米爾庫羅夫少將。蘇方派遣總隊摩托化機動隊副隊長彼得·捷烈別科夫大尉邊防哨所幫助掌握情況,部署了兩輛裝甲車到當前預設陣地隱蔽待機。烏爾賈爾邊防總隊參謀長P·尼基堅科中校於13日晨乘直升機趕來擔負前敵指揮。8月13日凌晨,中方掩護組在陣位挖掘戰壕即被蘇聯邊防軍哨兵發現。北京時間9時15分,中方的公開巡邏組出發後,尼基堅科中校派出蘇聯邊防軍直升機臨空偵察、跟蹤。尼基堅科中校把情況上報後,蘇方各級負責人都沒有給予回復。9時50分,尼基堅科中校決定由葉夫根尼·戈沃爾上尉指揮的扎拉那什科爾邊防站的軍人開火警告。中方公開巡邏組退向中路掩護組據守的無名高地匯合。蘇方的總隊機動隊的9輛BTR-60型裝甲車、300多人,四面合圍無名高地,進攻至13時30分戰鬥結束。巡邏組11人全部犧牲,在無名高地的中路掩護組13人犧牲10人、被俘生還1人,負傷倖存2人。 南路掩護組犧牲5人。北路掩護組犧牲3人。隨隊的八一廠攝影記者李連祥、新影廠攝影記者溫炳林、攝影記者王一兵戰鬥中犧牲,記者犧牲前將器材內膠片全部拉出曝光作廢,蘇方也未公布繳獲的中方拍攝的影像。蘇方陣亡兩人(中士米哈伊爾·杜列波夫和列兵維塔利·梁贊諾夫),傷15人。

1980年從遠東邊防軍區中把勘察加半島等沿海的邊防部隊獨立出來,成立了勘察加邊防軍區。

1980年~1989年阿富汗戰爭期間,蘇聯邊防軍的兩個支隊的兵力最早一批開進阿富汗,最後一批撤離。

1989年,蘇軍第103空降師轉隸蘇聯邊防軍。

1991年,819事件後,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改組,蘇聯邊防軍劃歸蘇聯國防部建制指揮。1991年10月起邊防軍由蘇聯國家邊界保衛委員會(俄語:Комитет по охран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границы СССР)和邊防軍聯合司令部統轄。蘇聯解體後,該委員會仍然存在一小段時間,在過渡時期內統一指揮獨立國協國家的邊防部隊。

1992年6月12日,葉爾欽總統批准在俄羅斯聯邦安全部體系內組建俄羅斯邊防軍。1992年10月28日,蘇聯國家邊界保衛委員會完成使命,正式解散,原蘇聯邊防軍由各加盟共和國自行分割繼承。但是塔吉克斯坦亞美尼亞的邊防軍繼續屬於俄羅斯邊防軍建制,由俄羅斯邊防軍擔任這兩個國家的邊界守衛任務。

歷任指揮員

組織結構

1991年,蘇聯邊防軍有23萬多人,守衛蘇聯67000公里的邊界線,設10個軍級的邊防軍區,邊防軍區下轄師級的邊防總隊與一級邊防檢查站;邊防總隊下轄二、三、四級邊防檢查站、邊防哨所。邊防哨所是邊防軍的基層單位,相當於連級。哨所所長為上尉軍階,重點哨所為大尉軍階。邊防軍區還有團級的獨立邊防護衛挺支隊、獨立航空兵團等。

界江、界湖執勤巡邏的邊防護衛艇支隊隸屬於邊防軍,但其兵種身份為為艦艇兵,穿海軍艦艇兵制服、授海軍軍階,佩戴海軍徽記。類似的,邊防軍的獨立航空兵團穿航空兵兵種制服,授予空軍軍階,佩戴空軍徽記。

蘇聯邊防軍最高軍階為邊防軍上將。

國家安全委員會邊防軍總局內設機關

  • 邊防軍司令,上將軍階
  • 邊防軍第一副司令兼參謀長,中將軍階
  • 邊防軍副司令,主管艦艇部隊,海軍中將軍階
  • 邊防軍副司令,主管部隊政治工作,中將軍階
  • 司令部
  • 政治部
    • 邊防軍政治部主任,少將軍階
  • 海軍局
  • 幹部處
  • 空軍處

邊防軍區

紅旗太平洋邊防軍區

紅旗遠東邊防軍區

紅旗外貝加爾邊防軍區

紅旗東方邊防軍區

邊防軍區設在阿拉木圖,1963年3月13日組建。1992年11月8日解體。

中亞邊防軍區

邊防軍區駐阿什哈巴德。1979年組建。

  • 塔吉克邊防區
    • 以帕米爾命名的第35邊防總隊,駐穆爾加布,1973年組建。
    • 榮獲列寧勳章的紅旗第48基洛夫巴德邊防總隊(即現在的噴赤),1928年組建,1931年榮獲紅旗勳章,1936年榮獲列寧勳章,1999年調防切博克薩雷
    • 第66霍羅格邊防總隊
    • 第81鐵爾梅茲邊防總隊,1928年10月1日組建。
    • 紅旗第117邊防總隊,駐莫斯科夫斯基,1954年3月20日組建。
    • 第118邊防總隊,駐伊什卡希姆,2004撤銷
    • 第13舒拉阿巴德邊防總站(即現在的舒拉)
    • 第15卡萊-洪布邊防總站
    • 第26穆爾加布邊防總站
    • 獨立第22邊防船支隊,駐鐵爾梅茲
    • 獨立紅旗第23邊防航空團,駐杜尚別,1981年4月13日從邊防航空大隊擴編。1990年獲紅旗勳章。2005年11月移防新西伯利亞。
    • 第8塔什干邊防航空大隊
    • 第118邊防通信營,駐杜尚別
  • 土庫曼邊防區
    • 紅旗第45謝拉赫斯邊防總隊,1928年6月5日組建,1931年獲紅旗勳章。
    • 紅旗第46卡赫卡邊防總隊,1936年2月16日獲紅旗勳章。
    • 紅旗第47凱爾基邊防總隊,1936年獲紅旗勳章
    • 第67邊防總隊,駐卡拉卡拉。Баят - Хаджи,即現在的克孜勒阿特雷克
    • 第68塔赫塔-巴扎爾邊防總隊,1932年4月8日組建。
    • 紅旗第71邊防總隊,駐阿什哈巴德州巴哈爾登,1951年2月14日榮獲紅旗勳章。
    • 第135邊防總隊,駐巴爾坎納巴德
    • 第1 Багир 邊防總站
    • 獨立紅旗第17邊防航空團,駐馬雷,1981年才原第4邊防航空大隊擴編。
    • 第114邊防通信營,駐阿什哈巴德

南高加索邊防軍區

  • 亞塞拜然邊防區
    • 第41納希切萬邊防總隊
    • 第42加德魯特邊防總隊
    • 第43普里希布邊防總隊
    • 第44連科蘭邊防總隊
    • 裏海第1邊防巡邏艇大隊
  • 亞美尼亞邊防區
    • 第39列寧納坎邊防總隊
    • 第40葉里溫邊防總隊
    • 第9Мегры 邊防總站
  • 喬治亞邊防區
    • 第37巴統海防總隊
    • 第36蘇呼米海防總隊
    • 第38阿哈爾齊赫邊防總隊
    • 黑海第3奧恰姆奇拉邊防巡邏艇大隊

西部邊防軍區

  • 摩爾達維亞邊防區
    • 第2卡拉拉什邊防總隊
    • 紅旗第23利普卡內邊防總隊
    • 第24巴蒂邊防總隊
    • 第25卡胡爾邊防總隊
    • 第29伊茲梅爾邊防總隊
    • 獨立第2勒布尼察邊防總站
    • 獨立第3卡緬涅茨-波多利斯基邊防總站
    • 獨立第4莫伊利夫-波多利斯基邊防總站
    • 獨立第5蒂拉斯波爾邊防總站
    • 黑海第4邊防巡邏艇大隊
  • 烏克蘭邊防區 駐利沃夫
    • 第20斯拉武塔邊防總隊
    • 第22沃洛基斯克邊防總隊
    • 第98柳博姆利邊防總隊
    • 第90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邊防總隊
    • 第91拉瓦-羅斯卡亞邊防總隊
    • 第92普熱梅希爾邊防總隊
    • 第93 Лиско 邊防總隊
    • 第94斯科列邊防總隊
    • 第95納迪夫那邊防總隊
    • 第97切爾諾夫策邊防總隊
  • 白俄羅斯邊防區
    • 第13別列津諾邊防總隊
    • 第16捷爾任斯克邊防總隊
    • 第18日特科維奇邊防總隊
    • 第83 Слободка 邊防總隊
    • 第86奧古斯圖夫邊防總隊
    • 第87沃姆扎邊防總隊
    • 第88 Шепетово 邊防總隊
    • 獨立第10格羅德諾邊防航空兵團

波羅的海沿岸邊防軍區

邊防軍區駐塔林市。

    • 第6拉克韋雷邊防總隊
    • 第8哈普薩盧邊防總隊
    • 第10庫雷薩雷邊防總隊
    • 第12利耶帕亞邊防總隊
    • 第105克雷廷加邊防總隊
    • 第106陶拉蓋邊防總隊
    • 第107馬里揚波萊邊防總隊
    • 波羅的海第2邊防巡邏艇大隊(駐塔林)
    • 獨立第11庫雷薩雷邊防航空團

西北部邊防軍區

  • 列寧格勒邊防區
    • 紅旗第5恩索邊防總隊(恩索即現在的斯韋托戈爾斯克)
    • 第7金吉謝普邊防總隊
    • 第9普斯科夫邊防總隊
    • 第11Пригород Красный 邊防總隊(位於現在的克拉斯諾戈羅茨科耶)
    • 第33夏基耶爾維邊防總隊(現在的Кондратьево)
    • 第102埃利森瓦拉邊防總隊
    • 第103 Ремпетти 邊防總隊
    • 波羅的海第1邊防巡邏艇大隊(駐維索茨克)
  • 卡累利阿邊防區(駐彼得羅札沃茨克)
    • 第1烏赫塔邊防總隊
    • 第3索爾塔瓦拉邊防總隊
    • 第72 Оланга 邊防總隊
    • 第73雷博勒邊防總隊
    • 第80 Кипринмяки 邊防總隊
  • 摩爾曼斯克邊防區
    • 第82摩爾曼斯克邊防總隊
    • 第100 Озерко 邊防總隊
    • 第101庫奧拉亞爾維邊防總隊
    • 北方第1邊防巡邏艇大隊,駐 Кувшинская Салма
    • 第17約坎加獨立邊防總站
    • 第20捷里別爾卡邊防總站

堪察加邊防軍區

1980年從太平洋邊防軍區分出組建。

    • 榮獲列寧勳章的第52薩哈林亞歷山德羅夫斯克邊防總隊
    • 第65尼古拉耶夫斯克邊防總隊
    • 紅旗第60堪察加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海防總隊
    • 第61馬加丹海防總隊

直屬部隊、學校

    • 邊防軍直屬獨立航空兵旅,駐莫斯科貝克沃機場
    • 邊防軍第1無人機大隊,駐莫斯科貝克沃機場
    • 第2海防初級指揮學校,駐馬哈奇卡拉。
    • 第4阿爾漢格爾斯克邊防總隊
    • 邊防軍列寧格勒海防學院
    • 邊防軍阿納帕海防訓練大隊
    • 邊防軍技術研究所
    • 邊防軍第17療養院,駐五山城。
    • 獨立第2邊防航空大隊,駐阿爾漢格爾斯克
    • 以Ф.Э.捷爾任斯基命名的阿拉木圖高等邊防指揮學校
    • 以К.Ё.伏羅希洛夫命名的莫斯科州Golytsin的高等邊防軍政學校
    • 以莫斯科蘇維埃命名的莫斯科高等邊防指揮學院。


訓練

邊防部隊的軍事訓練以執勤為中心,射擊、執勤、體能訓練為主要軍事訓練課目。每個哨所都建有完善的勤務訓練場、體能訓練場(健身房)和射擊場。日常管理突出實用性、注重實效性。為保障執勤需要,哨所設有「烘乾室」,解決執勤人員烘烤衣服、鞋和包腳布;哨所還設有「補覺室」,則是專門為執勤的哨兵準備的安靜的免打擾休息室。烘乾室、補覺室這種措施也被中國黑龍江省軍區的邊防部隊採納。

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與列寧軍政學院也設立了邊防指揮系。

社會影響

蘇聯詩人伊薩科夫斯基1938年創作的抒情詩《卡秋莎》,表現春回大地時的美麗景色和名叫卡秋莎的姑娘對離開故鄉參加邊防軍去保衛邊疆的情人的思念。這首歌廣為傳唱,成為蘇聯最有代表性的歌曲之一:

驻守边疆年轻的战士
心中怀念遥远的姑娘
勇敢战斗保卫祖国
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在蘇聯邊防軍服役的社會知名人士: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