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氊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董氊(1032年—1083年),吐蕃人,唃廝囉國第二代贊普

唃廝囉第三子,母親喬氏。自幼隨母親居住在歷精城(今青海西寧市多巴鎮),深受唃廝囉寵愛,受到良好教育。九歲時,唃廝囉向宋朝請封,董氊被任命為會州刺史。唃廝囉在世時,已參預政事,屢立戰功,部眾信服。其父死後,領區分裂。奉行其父的施政措施,與宋朝保持和好關係。董氊占據黃河以北,依附宋朝對抗西夏。宋神宗初年,任命他為保順軍節度使、加太保太傅熙寧三年(1070年),梁乙埋攻打宋朝環州慶州,他乘虛攻打西夏,沿邊抄掠,俘獲甚多,讓西夏退兵。王安石採納王韶欲取西夏,當先復河湟的《平戎策》。熙寧五年(1072年)命王韶率軍進攻唃廝囉國屬下的熙河地區。至次年九月,占領熙州河州洮州岷州疊州宕州六州,招撫三十餘萬帳。董氊於是與西夏修好,聯姻,熙寧七年(1074年),為抵制宋朝向湟水流域推進,派部將鬼章率數之眾攻打河州,在河州北踏白城殺宋將景恩立等,阻止宋軍的進攻。熙河之役後,宋為了集中力量對付西夏和遼,唃廝囉國也需要邊境安寧,休養生息。於是在熙寧十年(1077年)十月、十二月,董氊兩次使向宋朝進貢,得到封賜,由保順軍節度使改封為西平軍節度使。元豐四年(1081年),宋朝分兵五路攻西夏,董氊應約,在西線配合宋攻夏,因功由常樂郡公進封為武威郡王。次年,拒絕西夏割地修好、聯合抗宋的要求,派鬼章阿里骨攻取斫龍、齪哆等城。元豐六年(1083年),再次拒絕西夏的修好之請,始終與宋朝維繫盟好關係,成為宋牽制西夏的主要力量,宋神宗稱讚其「雖中國士大夫存心公家者不過如此」。

前任:
唃廝囉
唃廝囉國贊普
1065年—1087年
繼任:
養子阿里骨

參考文獻

  • 宋史》卷四百九十二 列傳第二百五十一 外國八 吐蕃
  • 《中國歷史大辭典》